国家公园亮相 陕西有哪些“国家公园”?

2017-11-15 09:20:05    作者:韩军鹏     来源:陕西日报     浏览次数: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近年来,随着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建立,陕西省在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陕西的“国家公园”

黄土地上的小湖泊。

陕西的“国家公园”

司马迁祠。

陕西的“国家公园”

国宝羚牛。(图片均为记者袁景智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文化遗产、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多种类型保护地,基本覆盖了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产资源。

  陕西有哪些“国家公园”?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17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陕西摩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该名单。

  摩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汉中市留坝县上南河境内,是以保护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林麝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的自然保护区。

  “我的老家就在摩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记忆中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和小伙伴进山玩,山里景色美,还总能发现一些新奇的动植物。现在,摩天岭被纳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这将有利于摩天岭的生态保护,我特别高兴。老一辈人说‘靠山吃山’,我们现在更要护山养山,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守护好这座自然宝库。”汉中市民刘康说。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摩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是秦岭自然保护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陕西在秦岭地区共建立了自然保护区2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逐步形成了秦岭自然保护区群。

  1956年,我国在广东肇庆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由此,我国的自然保护事业迅速发展。如今,我国的保护地类型丰富,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等十余类。

  不难发现,我们身边很多自然保护地的名称中都带有“国家级”或“公园”,它们也常被视作“国家公园”,如各类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等。

  “常见的各类‘国家公园’,其含义更接近‘国家级公园’,它和国际上通用的国家公园概念不同。在我国,这种命名模式是由国家主导的,并有着一套严格的评定标准。比如,太平国家森林公园就是由国家林业局授予的。全省现有森林公园88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5处。需要明确的是,它们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不是国家公园。还有如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此类公园,这些都是保护地的不同类型。”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副院长葛安新说。

  随着陕西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许多物种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保护,使一些珍贵濒危物种种群得到恢复。截至目前,全省有自然保护区52个,保护区总面积达110万公顷。

  10月1日,我国首个冠以“国”字号的植物园——秦岭国家植物园开园。秦岭国家植物园规划面积6.39万公顷,包含数千种珍稀植物。它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植被分带最清晰、最具自然风貌的植物园,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植物园。

  另外,5年来,陕西新批建26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目前,全省国家湿地公园总数达38个,总面积5.35万公顷,其中12个已通过验收并正式挂牌。

  “国家公园”带来了什么?

  眼下正值候鸟南迁的季节,红碱淖湿地自然保护区也迎来了首批越冬白天鹅。

  “蓝天白云,碧水黄沙,鸟儿自由地翱翔,真是壮观!这样的景色在四川很难看到。我们全家这次是专门从四川驾车来榆林红碱淖旅游的。”四川游客李明说。

  红碱淖位于毛乌素沙漠和鄂尔多斯高原交汇处,地跨我省神木市和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同时还是全球最大的珍稀濒危鸟类——遗鸥繁殖与栖息地。

  “保护好红碱淖就是保护好人类和鸟儿共同的家园。以前我总担心建设自然保护区可能会限制人类的发展,现在我明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是最好的发展。红碱淖让生态环境更美好,也带动了旅游发展,我们都是受益者。”神木市民王建芳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各类保护地的建立,在带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绿水青山回来了,日子越来越好了。”这是住在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周边老百姓切身的体会。千阳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林业局首批命名的国家湿地公园之一,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年门票收入达200多万元,在带动了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

  “十二五”期间,陕西生态环境领域取得了喜人成就。全省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3.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18平方米。《陕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提出要“编制全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优化自然保护区布局,开展自然保护区资源环境本底调查及勘界确权,到2020年,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稳定在5.5%左右。”

  已发布的《陕西省“十三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中指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重点建设秦岭、黄河和黄帝陵三大国家公园。建设三大国家公园重点任务在于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遗产,探索可持续的社区发展机制,创新生态保护运行机制,开展生态体验和科普宣教,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未来,绿色发展带来的福利将惠及更多群众。

  这些“国家公园”怎么管理?

  各类保护地的建立对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时代变迁,现行保护管理体制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我们的保护地规模普遍较小,一块块分散分布,这样的发展和管理模式在过去是能够适应需求的。过去为了限制采伐,我们把保护地一个个圈起来,这为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可长此以往,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保护地变成了一个个生态‘孤岛’,保护前景堪忧。现在,这种破碎化的保护已不符合新的保护发展需要。我们应该开展大面积、大规模的保护,把生态系统完整地保护起来。”葛安新介绍。

  新的保护理念呼吁新的管理体制。那么,当前保护地的管理情况又如何呢?

  “应该说‘九龙治水’是普遍现象,保护地在管理上往往涉及多个部门。例如,秦岭地区现有23个自然保护区、49个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9个风景名胜区、6个地质公园、6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个省属林业局的天然林经营区。归口单位有林业、环保、水利、国土、文物、建设等。多种保护地类型与行政隶属管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极其复杂的管理体系。”葛安新说。

  其实,早在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就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改革各部门分头设置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自然遗产、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的体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

  如今,我国各类保护地建设管理仍缺乏科学完整的技术规范体系,保护对象、目标和要求还没有科学的区分标准,同一个保护地部门割裂、多头管理、碎片化现象还普遍存在,社会公益属性和公共管理职责不够明确,土地及相关资源产权不清晰,保护管理效能不高,盲目建设和过度开发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认为:“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碎片化的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格局必须打破,否则很容易产生矛盾和问题。国家的资源应该纳入国家层面的管理体系,由统一的机构进行监管。我们国家现在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

  9月26日,《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正式印发,国家公园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针对我国保护地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提出建设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其核心就是要在统一事权分级管理、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促进社区协调发展、完善法律制度等方面大胆创新,以补齐制度短板。

编辑:gu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我国将加快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记者从1月10日召开的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国将加快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编制《全国国家公园总体发展规划》,发布国家公园设立标准,组织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综合评估,认真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详细】

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体系顶层设计的建议

  据悉,按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等中央文件要求,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顶层设计方案已经提出,将设【详细】

2020年我国将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

  记者从13日上午从国新办举行的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挂牌近一年来,国家林草局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在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取得积极进展。2020年我国将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详细】

《国家公园设立标准》通过专家论证

  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公园办在北京召开《国家公园设立标准》专家论证会。来自中科院动物所、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IUCN中国代表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地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