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会在京隆重举行

2017-11-28 10:20:40         来源:中国水网     浏览次数:

  2017年11月25日,“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昌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千人计划专家、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杰克逊讲席教授杨宗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研究所原总工程师刘树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水利学报主编程晓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院原副院长谢映霞,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关村绿智海绵城市生态家园产业联盟理事长潘晓军,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宗学等160余位业内专家、学者及企事业单位代表参加了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院院长夏军教授因故未能与会,特安排其助手、武汉大学张翔教授参加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本次学术报告会由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关村绿智海绵城市生态家园产业联盟共同主办,主题是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旨在以实验室和联盟为平台,凝聚产、学、研等各种社会力量,围绕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进行探讨,创造合作机会,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北京市城市水文科学与海绵城市技术的学科建设、技术突破和产业实践。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和首都功能的调整,水安全问题成为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一方面城市洪涝损失巨大,另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短缺。如何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减少洪涝灾害;如何从城市水循环出发,给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性解决方案;如何充分认识北京市城市水循环的演变机理,建立一套适用北京市特点的水系统模拟模型,实现城市水文学科快速发展;如何开发一批高效适用的海绵城市设备与技术,满足首都水安全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保障首都水安全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这些都是摆在首都水科学研究和实践者面前的难题。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正因为如此,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关村绿智海绵城市生态家园产业联盟组织召开“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会”,以期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在报告会期间,国内外活跃在海绵城市建设第一线的十几位知名学者、企业家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围绕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排水防涝规划,基于影响和风险的城市暴雨内涝预报预警技术,城市雨洪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等系列话题,进行了专题汇报。十几个报告各有特色,内容新颖,以刘昌明院士的“LID与城市水生态维护若干问题商榷”开始,以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宗学教授的“从城市暴雨洪水模拟到河湖健康评价:以北京市为例”结束,精彩纷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昌明做《LID与城市水生态维护若干问题商榷》专题演讲。刘院士指出,当前人们对海绵城市的认知不统一存在若干认识误区,如认为海绵城市可以解决洪水等灾害,其实对城市的雨水科学管理是海绵城市主要内涵。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张翔代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武汉大学海绵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夏军做《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水文学基础及水系统方法》专题演讲。他指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水文学基础亟待加强,需要强化城市暴雨洪水、径流形成转化的机理和模型及应用的研究。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北师大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宗学做《从城市暴雨洪水模拟到河湖健康评价:以北京市为例》专题演讲。他指出,城市暴雨洪水模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海绵城市建设为水文科学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城市河湖健康是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依据。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潘晓军做《集聚产业优势资源,协同建设海绵城市》专题演讲。他指出,在国家各级政策的推动下,海绵城市产业发展前景空前,尤其是产业联盟迎来了飞跃发展的机遇,下一步联盟核心成员单位要加强紧密合作,发挥产业链集聚优势,为推动产业升级和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量。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研究所原总工程师刘树坤做《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专题演讲。报告提出,城市建设要把“海绵城市”和“不怕水的城市”两种理念相结合,并协调气象、国土、规划、住建、水务、开发商、社会力量等共同开展。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程晓陶做《2017海绵城市的健康推进需加大科普力度》专题演讲。他指出,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水问题影响与治理能力有所不同,城市水安全保障需要采用不同的发展战略。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千人计划专家、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杰克逊讲席教授杨宗良做《美国国家水文模式在休斯敦哈维飓风水灾的应用及经验》专题演讲。演讲基于美国国家水文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讲解了建立多尺度多学科洪涝灾害预警系统的设想和展望。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院原副院长谢映霞做《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排水防涝规划研究》专题演讲。演讲提出,加强城市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规划中必须给水留出足够空间,并与蓝线规划等进行充分衔接。强化城市规划管理。禁止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全面禁止填湖。退耕还湖;退垸还湖。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刘志雨做《基于影响和风险的城市暴雨内涝预报预警技术》专题演讲。演讲详细的介绍了当前城市内涝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城市暴雨内涝预警技术的内容和方法。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副院长周玉文做《精细化源头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专题演讲。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原则,在源头因地制宜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中关村海绵城市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陈建刚做《海绵城市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与发展展望》专题演讲。演讲从产业的角度剖析了建设海绵城市产业创新中的背景、必要性,以及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和运营模式。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魏源送做《中国-斯里兰卡在CKDu病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合作:探索与实践》专题演讲。演讲介绍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各种水问题,以及我国对外援助的基本方向,同时重点介绍在生态中心的推动下,助力我国水行业企业在一带一路的拓展实践。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跨境河流水与生态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倪广恒做《城市复杂下垫面的水热通量模拟》专题演讲。他指出,人为热通过改变城市下垫面对能量的分配,使城区对流有效位能增加,改变了暴雨云团轨迹,将进一步促进了城区降雨形成,并发现集中型分布的人为热对降雨影响显著,而随机型分布则弱化了人为热改变降雨的作用。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教授、博导黄国如做《城市雨洪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构建及其雨峰响应》专题演讲。演讲提出,对于设计规划阶段的新城区,设计规划之前应详细分析当地降雨雨型,根据城市重要级别选取合适的雨峰系数;对于老城区,如果要控制城市内涝,应采用措施控制雨峰来临前的管道满管率,比如可采用海绵城市相关设施。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书函做《海绵城市建设与河川基流的适度修复》专题演讲。他指出,对于不同下垫面和海绵措施,通过建立以串联为主的水力联系,可以构建街区地块、市政管网、入河排口等多层级的雨水径流调控体系,从而能够形成“清水活源”补给河道,适度修复河川基流。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规划研究所所长张晓昕做《新形势下北京城市内涝防控综合策略》专题演讲。演讲从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综合型生态河湖体系建设、推进景观集雨型公园绿地建设、推进透水性道路广场建设、推进生态型小区建设、推动城市防洪体系建设,为首都城市内涝防控提供了综合策略。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长沙市海绵城市生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刘波做《非试点城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专题演讲。演讲指出,针对非试点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要建立统一的治理与协调机构、组建生态海绵社区建设基金、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同时建立生态产业园区,引进投融资、规划设计、工程与材料、管理企业、研究机构入驻园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压实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责任。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山水比德园林集团创始人、首席设计师孙虎做《从斑块到基质——低影响开发的路线与实践》专题演讲。演讲指出,海绵城市建设不至于海绵社区,而是通过绿道、街区等廊道,将一个个海绵斑块联结,形成海绵基质,并最终聚集而成生态城市。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北京桑土环境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雪莲做《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专题演讲。演讲基于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公司实际的设计案例提出了海绵城市的建设思路。

  主办单位“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实验室”于2016年挂牌成立,依托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单位包括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水文总站和中关村海绵城市工程研究院,产学研结合,致力于构建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与水量、防洪排涝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一体化海绵城市技术体系,力图形成代表北京市水平,在国内外具有领先地位的城市水文科学创新团队,成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和自主创新平台。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中关村绿智海绵城市生态家园产业联盟”成立于同年,联盟联合了海绵城市产业链各领域中坚力量,搭建涵盖政、银、产、学、研、用的综合性海绵城市建设服务平台,重构城市价值链和商业生态圈,共同推进我国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家园建设进程!

城市水文学与海绵城市技术学术报告在京举行

  本次学术会议的顺利召开,不仅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实验室和中关村绿智海绵城市生态家园产业联盟的学术影响,也是一次国内城市水文科学和海绵城市技术最高水平的展示,对于推动我国城市水文科学和海绵城市技术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编辑:gu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观察:国家级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详细】

上海浦东:大力推广海绵城市道路核心技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第九届学术年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