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 10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水质达标率上升近20%
自2013年水利部分两批启动了10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探索了不同类型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和经验。
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介绍,按照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水利部不断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政策体系,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途径,取得了宝贵经验,成效显著。
试点各地通过实施源头减排、过程阻断、末端调控的水环境全链条治理,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64.2%上升到82.1%,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由81.5%上升到93.5%,工业废污水排放达标率由94.1%上升到99.0%,37个城市完成了市域范围内黑臭水体治理。通过调整城市经济结构、产业布局,恢复河流、湖泊、洼地、湿地等自然水系连通,优化了城市水生态格局。据不完全统计,第一批试点城市新增、恢复水域或湿地面积达1436.7平方公里,大大改善了城市水生态。
据悉,各试点城市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四项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第一批试点城市累计出台476项水生态文明相关政策、524项相关制度、82项相关技术标准,成为协调人水关系、实现人水和谐的重要制度保障。通过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水功能区分类监督管理、水源地达标建设、入河排污口监管、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重点工作落实。
由于各地水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试点地区根据自身实际和特点,运用控源截污、调水引流、水系连通等综合措施,提高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探索形成了许多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例如,成都提出“五个并重、五位一体”的系统治理模式,苏州确定以改善城市水环境为重点的“调水引流、自流活水”的治理思路,湖州围绕太湖治理重点实施溇港整治和水系连通,长沙突出“山、水、洲、城”特色,努力将水留下来、让水流起来、使水净起来、把水管起来等。
通过试点,城市水生态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全社会水生态文明意识普遍增强。水生态文明的品牌效应逐渐显现,有9项涉水指标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目标体系,有65个试点城市进入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13个进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
周学文表示,要对照实施方案抓紧补短板、强弱项,认真做好试点验收各项准备,确保2018年年底前分两批完成10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验收工作,同时要认真总结提炼试点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不同类型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下一步,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新部署,创新举措,尽快将试点建设取得的经验,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生态红线划定和生态空间管控、水生态补偿等方面的制度体系。要针对不同水资源禀赋、水生态特点、水文化底蕴和水景观特色,指导各地更高水平、更大力度地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
编辑:guoai
相关阅读
江西出台《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江西省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维护湿地生态功能,8月15日,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向全省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及省政府各部门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详细】
水利专家点赞治水“扬州经验”
7月17日,扬州市顺利通过了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扬州市在全省率先提出了“治城先治水”的战略理念,紧抓契机,乘势而上,精心部署,明确“外防、内排、活水、治淮”的治水方针,为探索和推进平原水网地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提供了宝贵经验。【详细】
广州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专家评审
受水利部委托,由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专家组成的专家评估组7月13日对广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进行了技术评估。经评估,专家组认为广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成绩优秀、效果显著,符合开展行政验收条件,建议启动行政验收工作。【详细】
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让绿城“呼吸”更健康
青秀山是南宁的“绿肺”。顺着刚刚交付使用不久的青秀山北门一路向前,满眼绿色。据了解,在改造前,这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坡,而如今,整个半山腰随处可见“海绵体”。这块巨大的“海绵体”主要应用在兰园建设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