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楼纳“首个乡村振兴工作营”成功举办
2018年2月10日,“一村一大师”楼纳乡村振兴计划工作营在北京UEDGallery圆满落幕。此次工作营作为楼纳首个乡村振兴工作营,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未来乡村研究中心、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主办,《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作为协办媒体。
“一村一大师”楼纳乡村振兴计划工作营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放缓,乡村振兴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自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以来,乡村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主体,正在全国各地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层面探索着各自发展的道路。
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发起的“一村一大师”楼纳乡村振兴计划于2017年启动,首创“一村一大师”的集群设计模式,与当地政府联合邀请十余所高校及建筑师团队,对当地村落进行一对一的深度服务,从设计、艺术、文化、产业等不同层面实现乡村振兴。
“一村一大师”楼纳乡村振兴计划工作营作为“一村一大师”楼纳乡村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将持续进行,每期选择一个主题,集中工作并形成成果。第一期工作营主题为“乡村公共环境整治与研究”,旨在探讨改善、提升楼纳各村落建成及自然环境的策略。2018年2月1日-10日开营期间,各设计团队在带队导师指导下,围绕主题深化方案,最终形成可指导实施建造的设计成果。除此之外,工作营每天开设楼纳乡建课堂,邀请多位富有乡建经验的名师与学员们一起探索乡村振兴。
工作营成果
在为期十天的工作营中,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面田工作室、北京安哲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以及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内的设计团队对方案设计完成了阶段性的进一步深化,也在相互交流、学习中对乡村建设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整体规划】
契合发展诉求,编“自下而上”规划。基于对政府主导的传统乡建模式的反思,楼纳乡建提出以乡村实际发展诉求为落脚点,以乡村发展问题为导向,以村民自建为主体,村民参与全过程的“自下而上”规划编制方法。规划包括两个层次,同时推进,通过“一村一大师”村组建设规划,建立有效对接村民意愿的桥梁,梳理村组发展问题,制定详细发展计划,同时通过村域发展规划,整合统筹发展诉求,制定发展目标及策略。
推行“微介入”,不做大动作。规划充分尊重楼纳即有自然、人文环境及乡村发展脉络及特征,梳理资源禀赋,针对发展问题,提出产业、生态、文化、风貌及治理的小、微改善措施,推动乡村“提质、引智”,走有序、渐进、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建构楼纳特色城郊型“山水田园综合体”。
团队: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团队
导师:黄晶涛、赵维民
组员:韩继征、李然然、刘佳、吴金泽、戴怡芳、牛帅、于伟巍、杨聪、孙燕奇、高煜童、韩继征、元森
规划结构图©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团队
概念总平面图©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团队
【双山老王寨村】
我们试图从村落内生和外部资源介入的双重角度探讨和寻求一种适应和激发双山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出自然生态、宜居田园、创艺双山的发展愿景,设计重点启动项目。通过此次工作营的学习与研究,我们得以了解并开始探索乡村与乡村振兴。
团队:清华大学团队
导师:王路
组员:佟欣馨、王博、顾翔、于伟巍、杨恒源、谭婧玮
村民活动广场©清华大学团队
水井©清华大学团队
游客服务中心©清华大学团队
现场花絮©UED
【河对门村】
设计以“乡村集市”为主题,于河对门村构建“街”、“场”、“园”、“水”四种集市形态,营造针对不同人群的多元化空间体验,结合“渔”、“桥”、“耕”、“读”等产品设计带动乡村振兴。工作营期间,通过与不同专业、厂家之间的交流及协同设计,促进了大家对乡建认知的提升以及对操作策略与方法的明晰。
在北京进行乡建设计,大巴车带领大家穿梭于不同的时空,期待下一次工作营的“在场设计”,由“此时彼地”进入到“此时此地”。
团队:天津大学团队
导师:孔宇航、胡一可、辛善超
组员:李石磊、张炜玉、郭佳琦、陈文康、陈怡、胡杰、许宁佳、周歆悦
街道集市©天津大学团队
街道集市©天津大学团队
现场花絮©UED
【上寨村】
方案以“大房子”的形象作为村内显著的公共空间。以“放置”的方式介入,保持原本场地格局。将已废弃的瓷砖贴面小学作为房子中的房子,保留历史记忆。大房子内加入大台阶,可作为容纳观看表演、看书、休憩、游玩、远眺等多种功能的“大家具”。以无定义功能空间作为对村民多种需求的适应。作为村内“客厅”,形成以大房子、檐下空间、前广场这样连续开放的空间。以一种简单的动作激活场地,建立一个展示布依族民俗文化与社区交流的枢纽场所。
团队:中国科学院大学
导师姓名:张路峰
组员:赵昕未、张子鸣、彭瑞辰、苗菁、王利华、常茂
©中国科学院大学团队
©中国科学院大学团队
现场花絮©UED
【河头村】
“本土营造和文化乡建”一直是四面田工作室工作的核心价值,此次“一村一大师”工作营的工作,仍然实施工作室提出的在河头村“轻介入、重挖掘、缓种房、急造田”的“轻重缓急”工作策略,通过设计辅助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到楼纳上游,品酒香河头”,探求与村民共同营造一个诗意和宜居的河头村。
团队:四面田工作室
导师:王蔚
组员:段继宗、王慧敏、程翔翼、姜云瀚、顾跃
塘屋©四面田工作室团队
水井坞©四面田工作室团队
现场花絮©UED
【新寨村】
新寨村改造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出发,着重营造了家庭旅游和野外徒步两条旅游线路,突出了大师工作站,赵家餐馆和景观装置等几个重要空间节点。同时通过设计导则的形式,对村庄的后续村民自主改造更新提供指导和帮助。
团队:华南理工大学团队
导师:孙一民、熊璐、冷天翔
组员:王杰立、景旭、刘睿杰、刘祺、邓逸凡、李铭宇、马志强、聂克谋、温必福
赵家餐馆改造示意图©华南理工大学团队
楼纳河沿河景观装置效果图©华南理工大学团队
现场花絮©UED
【胡家湾村】
废弃老屋与当代地域手法交织构筑,被赋予祠堂、建筑创作中心等新功能,通古融今之形神成为唤醒村寨精神的触媒;山坡引水在实现造园、养鱼、储蓄、灌溉循环利用后又回归大地;以蛆养鸡厕所更因其生态高技而“爆款”。
我们期待历史上曾为中华文明主体的农村,同样能引领中国现代建筑文明征程!
团队:华中科技大学
导师:李保峰、万敏、刘晖
组员:温海俊、朱发文、魏爽宁、王之羿、吴雪晴、罗雄、杨宇、吴虞伊、李伟成、黄超凡、陈世峰、权洛宁、刘傲玲、吴豪、王佳宜
公屋剖面图©华中科技大学团队
厕所工艺流程剖面图©华中科技大学团队
现场花絮©UED
【大寨村】
此次工作营对整个楼纳设计具有推动和提升的作用,同时也让我们对以往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和同伴们以及各位大师的探讨,我们从大寨中提取出了一条串联村落中各种新老元素的“设计之旅”,对其的挖掘将成为村落振兴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团队:湖南大学
导师:魏春雨
组员:肖罗、周晓哲、谢添翼、李沁、郭毅、董新蕊、贺文兴
大寨整体鸟瞰©湖南大学团队
石寨子概念©湖南大学团队
【纳王村】
纳王村乡村振兴之路的基本理念是保持村落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保留村落自然生长的原生态面貌和村民原有的生活场景。在对纳王村进行逐户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村落的自然地理和文化历史特征,结合艺术家村落的定位,确立“写生天堂”的发展主题,尝试以村民自我管理、持续更新的产业模式激活传统村落。
团队:沈阳建筑大学
导师:朱玲
组员:刘一达、魏宜、朱文莉、李博浩、冷雪冬、王振宇、王光耀、郭金雨、赵丹、姜翠翠、杨昊林、沈昭、刘玉帅、王琦、岳爱楠
花车车站©沈阳建筑大学团队
百家食堂©沈阳建筑大学团队
田间谷仓©沈阳建筑大学团队
【细纳村】
规划在保护原有峰林、田地和聚落的肌理下,打造一个村民、市民共同参与的、智能化、国际化的楼纳景区入口功能服务区及景区形象展示区。在具体设计时,通过一点一环(入口区及环线绿道)、两片两街(街和广场)、三核心(村中心、溶洞、山寨)等层面展开。
团队:大连理工大学团队
导师:王丹、吴晓东
组员:周啸飞、史秀梅、高洁、李白羽、徐丹、宋欢
主入口©大连理工大学团队
村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团队
【哪叠村】
以“文化+生态”作为哪叠村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旨在打造乡村文化与自然生态共生共融的乡村生活乐园,以乡村旅游为契机,融入吃、住、观、游、乐的全过程参与式生活休闲体验,提升环境品质,传承乡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团队:重庆大学团队
导师:邓蜀阳
组员:芮万里、畅亚健、汪天琪、韩平
农耕工坊©重庆大学团队
休闲栈道©重庆大学团队
【东瓜坪】
对于乡村,当前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危险的时代;建筑师面向乡建,除了要有足够的敬畏之心,也需要一点改变的勇气;东瓜坪,面向儿童产业,依托村落格局,寻求“做多”亦或“做少”的平衡点,儿童友好设计激活乡村。
团队:哈尔滨工业大学团队
导师:薛名辉
组员:吴桐、陈桐、张宇杰、韩建勇、刘荭达、王晴、琚慧、王茜、陈明雷、董思成、高煜童
鸟瞰图©哈尔滨工业大学团队
未来愿景©哈尔滨工业大学团队
现场花絮©UED
【独山村】
独山村是一个坐落于“群山环抱此山独”的秀美环境中的普通汉族村落。设计遵循“5%定律”,以支撑有机果蔬和生态养殖提质增效的水利工程为先导,以“石房子”的活化利用、“水房子”的改造更新、“绿房子”的生长蔓延为触媒,轻微介入,以点带面,提升人居环境,催化农旅结合,形成勃勃生机。
团队:昆明理工大学
导师:翟辉
组员:孙宇奇、李卓衡
绿房子©昆明理工大学团队
©昆明理工大学团队
©昆明理工大学团队
【郑家营】
通过“墙”、“院”、“田”、“路”、“水”、“竹”六大环境元素的控制达到景观和生活的提升,将“两个盒子”公益活动同“儿童树屋”结合。通过对外的互联网平台,让农村的孩子能平等的接受优质的教育。
团队: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团队
导师:刘恩芳
组员:曹杰勇、葛岩、茅航波
儿童树屋©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团队
花车车站©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团队
【洞口村+大冲安置区】
“楼纳工匠村”振兴计划分三期进行。一期主要与村民建立互信,调动其参与积极性。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人居环境等改造来实现;二期通过工匠赛事举办等实现工匠汇聚。三期打造“民艺+民宿”旅游目的地。实现乡村多元化发展与全面振兴!
团队:北京安哲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团队
导师:王求安
组员:任伟、熊雁、莫帅、王凯、王昊、王炜、刘婧、张攀攀、范媛媛
洞口村老屋改造设计©北京安哲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大冲安置区改造设计©北京安哲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名师探班楼纳乡建课堂
工作营每天开设楼纳乡建课堂,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无界景观工作室主持设计师谢晓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路、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王竹、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教授张路峰、九略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谦、四面田工作室创始人王蔚、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何崴,近十位有着丰富乡建经验的讲师来到工作营现场,与学员们分享自身的乡村营造实践,同时跟学员们一起讨论方案,交流设计思想,给同学们以启发和指导。
探班名师:崔愷,演讲题目《文化引领下的乡村复兴》©UED
探班名师:谢晓英,演讲题目《楼纳村风景路的景观建设》©UED
探班名师:王路,演讲题目《演变中的乡村建筑》©UED
探班名师:王竹,演讲题目《乡建:经营与永居》©UED
探班名师:张路峰,演讲题目《乡村设计策略;从控制到介入》©UED
探班名师:王蔚,演讲题目《乡建的日常》©UED
探班名师:何崴,演讲题目《在农村建筑的几点体会》©UED
探班名师:李谦,演讲题目《西井峪乡村行动计划》©UED
工作营成员合影©UED
颁奖典礼花絮©UED
编辑:guoai
相关阅读
这样的民宿设计既时尚又有乡村味
顾名思义,民宿即是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提供旅客乡野民间生活特色之住宿处所。【详细】
民宿与乡村碰撞出的乡愁,要不要尝尝看?
这两年,“民宿”成了一个热词。【详细】
公共艺术如何激活城市与乡村
近年来特色小镇的发展超岀想像,各地培育和建设速度很快,出现了浙江、贵州等一批示范小镇。但在探索中,问题也不少,有些脱离实际,盲目建设,生搬硬套等,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近日中央美院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