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2018-03-14 10:52:50         来源:蚂蚁景观微信公众号     浏览次数: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

  上期我们聊了留园的历史,明白了今天的留园是在400年间不断的修缮,调整的结果。所以留园的每个部分都浸透了设计者的心血,每一幅画面都凝结着造园者的巧思。可以说从你踏入留园门开始,你已经开始享用几百年前能工巧匠为你打造的饕餮大餐。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那么对于小蚂哥这种专业人士,怎么欣赏留园才算是高段位呢?这期我们就用技术流的手段剖析,让你完全读懂留园的设计精髓,记住下次再到古典园林中别只会指着水面说一句话:看,好大的鱼!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留园经过400余年,几个家族的历练,今天的规模已经十分庞大。虽然不及拙政园的52000㎡,留园的23300㎡也足够令其他古典园林咂舌。

  不仅如此,在这2万平方的天地中,你可以领略到不同的景色。留园大体可以分为入口加东、中、北、西,四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一类景色统领展开。分别是东部的庭院景观,中部的山水景观,北部的田园景观,西部的山林景观。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从格局上就压倒了一众园林,不亏是园林中的盖中盖,一园顶四园~不同于皇家园林集锦的布局,留园这几部分又有主次之分,节奏之感。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留园的住宅和祠堂的部分夹在入口两侧,面积大致为园林的一半,这是很少见的。(大多园林住宅都远大于园林本身)这里小蚂哥给大家解释一下,古人建园大多如同现代人买奢侈品,它不仅是归隐的需求,更要彰显身份和地位。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所以园林其实使用率不高,主人大多还是生活在住宅,只有来了重要宾客或者偶尔怡情才会去园子里走上一遭,住上几天,所以一般住宅的面积都要比园林大,比如我们看拙政园: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园主经济状况好的时候还能维持园林,一旦经济不好,第一个舍弃的就是园林。这就是中国园林容易荒废的根本原因。而我们回过头看留园,它的住宅部分很少,园林中的建筑却是所有园子中最多的。这就说明留园是一个经常被使用的园林,而研究这样的园林对我们设计者来讲,才是最有价值的~

  下面我们就把所有部分拆开来,给大家剖析留园设计的精髓。快随着小蚂哥的视角往下看吧: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之前我们说过瞻园的入口设计富有节凑感,而留园把这种节奏感做到了极致。任何进入留园的人都会被这条长50m的入口所吸引,并逐步提升对园林的期待。

  留园的入口巧妙的利用建筑空间的开合收放,光线的明暗变化,心理的由闹到静,漏窗透景等手法,达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效果。如果我们把入口可以说的景点全部罗列出来,有满满的一张图。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总的来说就是一收一放,空间一开一合。打你一巴掌,再赏你一颗糖(哈哈,可能不是很恰当,但就是这么回事)

  我们经常听到新闻中说“胡萝卜加大棒”这个词,大致意思就是奖励与惩罚并存,这是一种激励机制,以引导人们做出所要求的行为。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留园入口设计就是这样通过空间变化让你对于之后到来的景观产生强烈的期待感。

  为了让大家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小蚂哥特地找来尔康,我们跟随他的视角来走一遭~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入口正门十分平淡无奇,门也故意收窄,谁曾想到门内竟藏有如此美妙的一番天地。此为“一收”。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进了门厅有一巨大的屏风遮挡,嵌有一幅缀玉的留园全景图。高悬的“吴下名园”匾额点出了留园在苏州园林的地位。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经过昏暗的前厅,天井突然明亮了起来,两颗三角梅在阳光下绽放,让游人感觉园林似乎近在咫尺了。此处为“一放”。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不料,门厅后面并没有什么园林,反而是一条幽长的夹道,光线昏暗,此处为“二收”。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两拐之后,通道渐渐明亮了起来,虽然还看不见园林,但两侧的蟹眼天井中植有花木,无论是光线还是植物都在提醒你,园林将近了!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没想到穿过通道后还是一个小天井,虽然还是望不见园林,但已有园林之意,心情未免随之开放。敞厅悬挂“留园”匾额,至此园林气息开始流露,此为“二放”。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穿过敞厅,左侧有一小门,上有“长留天地间”的匾额。空间再度收窄,还是没有见到什么园林~此为“三收”。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穿过小门,左手边就有一组小景,靠墙植山茶,翠柏各一棵,开花时红绿交映,是为“古木交柯”,之前古柏山茶两树枝干交错缠绕,可惜已经挂掉了。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游人至此,心情渐次开放,已觉园林气息直入肺腑。此为“三放”。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窗外已是美景,但始终有漏窗阻隔,快步左折延长廊前行,是绿荫。两只八角窗可见亭台楼阁,飞檐翘角。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站在绿荫,留园的景色第一次完全彻底的展现在游人面前。多少人在这里驻足流连。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面对眼前的美景,再回想一路的曲折,真可领略设计者的一番苦心。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让我们感谢尔康童鞋带班,下面还是由小蚂哥来介绍(尔康这是跑错片场了~)

  就这样入口通过空间,光线,让游人经历了一个“一收,一放,二收,二放,三收,三放”的过程,欲扬先抑,引人入胜。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回过头来,与绿荫相对的是华步小筑。无论是古木交柯还是华步小筑都是用粉墙做画布,植物置石形成的三维图画,和其他古典园林相比,留园的小景在意境上还是构图上都属上乘。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据说“华步小筑”的“华”“步”为通假字分别为“花,埠”因为留园离虎丘不远,而虎丘在当年是以出产茉莉花和玳玳花等名贵花材闻名,留园附近就有装卸花木的合埠,所以留园叫做“华步小筑”是极为自谦的说法。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清明上河图清代临本局部

  在整个入口的景观序列中还有一条岔路,如果从“长留天地间”的小门直接向前走,就能看见前方长廊上大大小小的漏窗,我们知道留园的核心区是中部和东部,而这面漏窗墙就是连接两个园区的纽带,两个区域也因为这面墙相互渗透,在景观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在书中经常提到的相互渗透,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过入口区,下面我们就进入留园中部。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中部是留园的核心景观区,清代刘恕花了20年倾力打造的地方,可以说处处以水景展开,说它是一副全景的山水长卷一点都不为过,下面小蚂哥就一点一点的分析给你看。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中部如果我们把建筑,水体,和山体以不同的颜色区分,你会发现水池的东南面均为高低错落,连续不断的建筑群,它与北面和西面的假山形成呼应之势,这是江南园林宅院中常见的“南厅北山,隔水相望”的模式。

  回想一下,寄畅园和瞻园都是这样的手法,如果不记得了请点击转送门:

  景观师这辈子一定要去寄畅园【NO.59】

  【NO.61】瞻园的骄傲与放纵——老瞻园的骄傲

  这种模式其实就是把最佳视点替你选择好,一般来说,站在建筑一端隔水眺望,都能得到较好的景观层次。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由于留园当中的建筑实在太多,没有办法一一介绍,我来挑一些有趣的给大家重点聊聊。

  首先是在南侧中部的主要建筑,涵碧山房和明瑟楼。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还记得小时候80后的回忆吗?六神合体的雷霆王,那一声“我来组成头部”至今小蚂哥还是记忆犹新。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我们知道留园当中是没有石舫的,但其实这两个建筑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船舫。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我们上期说留园的最初建造者徐泰时是明朝的建设部部长,他追求的是皇家的贵气,同时又符合规矩的存在。在这两个建筑中就能看出,涵碧山房和明瑟楼分开来看,体量都不算很大,但合起来却又是一个规模超大的船舫,这种巧思真的不知道比中国现在的有些建筑高明到哪里去了~

  比如~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酆都玉皇大帝雕像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玉皇大帝真的知道了,也会默默点上一根烟吧~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不光如此,这两所建筑的朝向也很讲究,涵碧山房面北,远眺山水风光,明瑟楼面东,近看建筑错落。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山林景致

  假山东西延展,山体横向展开,具有平远之感,山中部偏右设置可亭,为尖顶建筑,用以抵消山势过平造成的平庸感。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建筑之美

  通过两个不同的建筑朝向得到了两组截然不同的画面,妙哉~

  能形成这种空间层次,这是和中部的理水分不开的,留园水池中通过一个名叫“小蓬莱”的小岛把水池分成了两块:一个狭长水池,和一个相对闭合的庭院水池。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蓬莱、方丈、瀛洲是传说中的海外三座仙山,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人理水掇山就离不开它们,尤其以皇家园林表现的最为明显。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清-袁耀-蓬莱仙境图屏

  而留园中把三山减为一山,还在蓬莱前加了一个“小”字,是不是为了合乎尺度,就是见仁见智了~

  不过这个小蓬莱所围合的小空间还是值得一说。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紫藤廊架作为了分割虚隔空间的手段

  庭院内建筑凹凸有致,而水面变成了聚拢视点的介质,坐在濠濮亭或者清风池馆不由自主的看向水面,就是自由自在鱼儿。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清风池馆,取自苏东坡的《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比喻面对静水,透风之处。

  濠濮亭,“濠濮”都是水的名字,濠梁观鱼,濮水垂钓。其实指的是《庄子·秋水》“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比喻超脱世间的烦恼,归隐江湖。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小池和大池相互渗透,其实紫藤廊架是建国后建造的,在明清时候只有一座平桥,还引起了不少的争议,有人认为通往留园中部水池小蓬莱岛的小桥,原为一三折贴水石板桥,以江南水乡常见的“纤桥”为原型,使池水呈现平远开阔的意境。后被加上廊棚,植以茂密的紫藤,貌似美景,实则违反了造园法则。(摘自中国国家地理)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小蓬莱形似主山余脉,伸入水中,对平衡画面有着重要作用。

  anyway,不管怎么说。因为有了小蓬莱,才使得中部的景色更加丰富和富有变化。小蓬莱自身也变成了游人照片中的常客(怎么照都有它~哈哈)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我们知道园林的景观布局是以建筑展开的,所以如果我们把东南西北的主要建筑用线连起来,两条线的焦点刚好就是湖中的小蓬莱。这就形成了中部景观的骨架。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我们站在小蓬莱向西看去,只见远处的廊架顺着山势高低起伏,在最高处有一半亭,这就是留园中部的制高点——闻木樨香轩。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轩外几棵桂花香味清新淡雅,园林不仅注重视觉上的均衡,少被人感知的声音,味道都是园林的主题之一。

  假山的转折是水源,池上架桥,桥身通透,水面空间贯通,有似分非分的效果,增加了层次。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假山把中部分成了南北两个空间,一个开敞一个静谧,风格截然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廊子达到东园。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好了,我们这期就到这里吧,下期我们着重分析东部,北部和西部的园林空间,大家不要错过哦~

  最后说两句,景观笔记是对于基础知识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小蚂哥个人的一些想法,并不是研究课题,如果大家能从中获得些东西,各取所需,那就太好了~好了,我们下期见吧~我是小蚂哥,一个热爱景观的人。

留园技术详解手册(上篇)

编辑:wanliya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海南首个园林式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开园

海南首个园林式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开园

三亚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坐落在三亚市荔枝沟路殡葬服务中心内、烈士纪念园旁,于2022年3月开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亚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详细】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