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发展脉络与概述

2018-04-11 10:40:21         来源:千寻生活     浏览次数:

中国自古以来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景象万千,又启发着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的无限激情。对自然景观的开发以及独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就在这种观念形态孕育下,得到了源远流长和波澜壮阔的发展,取得了艺术上的光辉成就。

中国园林发展脉络与概述

  在文明社会初期,人们把自然环境只看作是畋猎、渔樵、游娱等物质生活享受的场所,这个时期相当于汉代以前,例如商、周时期的"囿"、"苑"、"台"等。台本是土筑的高台,台上有建筑物则称"台榭",是供帝王游娱、阅军、远眺之用的建筑物,后来离宫也称台,如春秋时楚国的章华台、乾溪台,吴国的姑苏台,越国的离台、燕台等,都是京城郊外山区的离宫。汉代的帝苑以长安西郊的上林苑为规模最大,也属皇帝的猎场、庄园和离宫的性质,其中除了建有大批宫殿外,还广泛收集了全国各地的珍奇果木禽兽。

中国园林发展脉络与概述

  汉末至南北朝,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混乱和痛苦的时期。人们对现实社会产生了种种厌恶,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思想兴起。在汉代处于独尊地位的儒家思想此时受到冷落,道家思想则大行其道,清谈和玄学成为士人们的一时风尚,从而唤起了对个性追求的觉醒,.也激发了倾心自然山水的热情,孕育了有独立意义的山水审美意识,使人们对山水的认识从物欲享受提高到"畅神"的纯粹精神领略阶段,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中国园林发展脉络与概述

  中国特有的山水审美观以及它的外化成果山水诗、山水散文、山水画、山水园林四种艺

  术也由此诞生。其间,东晋和南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帝王造园受到当时思想潮流的影响,欣赏趣味也向追求自然美方面转移,例如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顾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世说新语》)。梁昭明太子萧统更是嗜好山水,"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南史•昭明太子传》)。由此可见,南朝的帝王宗室对山水的欣赏与追求和时尚所趋并无二致,因而苑囿风格也有了明显改变,汉代以前盛行的畋猎苑囿,开始被大量开池筑山、以表现自然美为目标的园林所代替。本时期的另一个新发展就是出现了城郊风景点。这是一种众人共享的公共游览区,和一般私园、苑囿不同。可以说,东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知转向美学认知的关键时期。

中国园林发展脉络与概述

  唐宋至明清则是在此基虽上的进一步继承与发展,其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

  (1)理景的普及化,即由都城向地方城市扩散;由社会上层少数帝王、贵戚、豪绅向一般官员、士人、甚至平民推演。

  如果说两晋南北朝时,造园活动主要集中于建康、洛阳两地的话,那么唐宋时已遍及南北许多府、县城市。江南的杭州、苏州、湖州等城市都由刺史建造郊区风景游览地,如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西湖至灵隐一路有五亭,颜真卿在湖州建白苹洲等。柳宗元则在永州记录了多处风景点建设和远在广西桂州的訾家洲城郊风景点,他还亲自规划修建了钴街潭和龙兴寺东丘景点,并在风景的分类、建设原则及其社会意义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实践、有理论的风景建筑家。白居易也为自己设计建造山间别墅——庐山草堂和洛阳履道坊的宅园,并留有大量诗篇加以描述,对后世造园有很大影响。到宋代,府县公署内设立郡圃的风气盛极一时,如当时的平江府城(今苏州)中,一府、二县(吴县、长洲县)及府属各司的衙署都设有后花园,每值时令佳节都向市民开放,以示"与民同乐"。平江郊外的石湖、天池山、洞庭东西山等风景幽胜处,已有不少别墅与私园。城郊风景点也比唐代更加普及。明清二代,江南地区大小城市以至僻远乡村都有营造私园和进行近郊风景建设的活动。

中国园林发展脉络与概述

  (2)园林功能生活化

  两晋南北朝以来的园林一贯追求自然意趣,早期人工建筑物较少,但随着造园的普及,园林和生活结合得更紧密,园中建筑物的比重也逐渐提高。到明代,有些园林的内容已十分庞杂,房屋很多,其中除了日常生活所需的房屋外,还有祖先祠和禅堂,集住宅、道观、佛庵、祠堂、客房于一园。(如明代豫园)

中国园林发展脉络与概述

  (3)造园要素密集化

  前期园林规模大,景物布置稀疏,唐时仍保持这种特点,如白居易自称的"小园"——洛阳履道坊宅园,占地10亩,园中以水、竹为主。疏朗、淡雅、清越的氛围,是唐时造园所崇尚的意境和风格。随着园中生活设施的增多以及追求景观的多样和山水的奇险,各种造园要素都增加起来。现存的江南明清私家园林,几乎都属这种类型,和六朝、唐宋时期的园林风格已有很大不同。

中国园林发展脉络与概述

  (4)造园手法精致化

  六朝以降,理景风格不断变化,概言之,前期比较朴野,后期趋于精致。南朝、东晋的园林有一种和农、林、渔相结合的田庄气息,对风景的欣赏着重于对景物内在本质美的体认,没有达到对形象的画意般的追求。可以说,这时的园林审美比较质朴、粗放。唐宋时期,随着山水诗文、山水画的发展,山水审美也更深入,"诗情画意"的发展推动造园风格趋于精美,特别是一批著名文士如柳宗元、白居易等人的诗文,对提高全社会的自然审美水平有着重要作用,他们亲自建造风景点和园林,并阐发风景园林的审美标准、处理手法,更大大提高了造园理论与技巧。从而把我国的理景艺术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中国园林发展脉络与概述

  明清二代,由于严酷的文化专制主义的禁锢,各种艺术的审美取向都趋于繁缛拘谨,不再具有唐代那种开朗豪放的气势。造园风格也趋于繁密、精致,理景手法更加丰富娴熟。事实上我们今天能直接体察到并能加以研究的传统造园风格基本上是属于明清二代的,其中主要还是清代末期的,因为园林极易受到破坏,数年不作修缮,即呈残破景象,因此二三百年以前的完整园林已所剩无多,唐宋时期的遗例就更难见到了。

编辑:gu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林中阳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阴影中的草坪

园林中阳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阴影中的草坪

  对于花园的道路来说,观赏草可以构成令人喜悦的道路边缘,但是,这样的边缘需要很精心的维护,否则景观也许会不尽如人意。为了边缘草坪的修剪,宽阔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机来修剪;这种方法尤其适合用于沿道路两旁的缓坡地形【详细】

园林水系池岸景观设计

  近来,环境景观越来越注重水体,无水不灵;有的房地产公司还提出户户开门临水的要求。而在实际操作上,水面边岸则是易被忽视且不易设计、施工好的项目。其所占投资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讨。【详细】

走近园林景观设计——动感原则

  在国外写的一些景观设计的书中反复的提到一个词:节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