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殊:河道景观设计实践初探

2018-04-17 15:44:20    作者:侯禹升/整理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3月24日上午,第八届园冶高峰论坛暨亚洲园林大会分论坛“水生态景观与海绵城市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新疆大厦召开,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王殊在会上作了题为《河道景观设计实践初探》的演讲。他用一幅漫画引入本次演讲,将水利和景观比作两个相互“嫌弃”的相亲对象,引出了现代城市河道规划中显著而突出的问题:如何将市政河道系统和美学生态景观进行合理的融合。然后,通过几个生动的例子进行了具体阐述。以下为王殊先生演讲实录:

王殊:河道景观设计实践初探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王殊

  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河道景观设计实践初探。大家都有类似的经验,我们做河道综合治理的时候,往往要跟其他部门打交道,比如说水利。我们看一下几张图片。传统水利眼中的河道,北京的护城河(图1),笔直的河道。我们景观人眼中的河道是什么样的?(欧洲)艾森尼亚的河流(图2),这是我心中比较理想的河道。

王殊 :河道景观设计实践初探

图1

王殊 :河道景观设计实践初探

图2

  在当水利和景观两种专业(的人员)共同做河道处理的时候,通常会出现什么情况?我的一个体会:感觉就好像相亲时,两个互相没有看上对方的人一样(图3)。景观的人觉得做得太丑了,水利的人觉得太不切实际,这样合作最后结果是什么?各人自扫门前雪。

王殊 :河道景观设计实践初探

图3

  到底应该怎样去做?网络上有一张握手的图片(图4),每个手指关节都是一个板块,两只手紧紧相握的时候,都紧密地咬合在一起。各种专业也需要融合需要跨界,并不是你踩了我的地,我踩了你的线,而是双方更深层次地了解。

王殊 :河道景观设计实践初探
                               

图4

  我们先了解一下,我们熟知的国内外的经典案例,看看一些优秀的设计师和前辈们是怎么做的。

  一、优秀国内外案例分析

  1.新加坡•碧山公园加冷河——安全而自然的河流

王殊 :河道景观设计实践初探

图5

  新加坡碧山公园(图5)是安静自然的河流,说它自然是因为这是由自然河道改造的,河道和公园融为一体,既保证河流在枯水期可以为市民所用,又保证洪水期不危及安全。

  2.大阪•淀川超级堤——土地利用最大化

  第二个案例是大阪的淀川(图6),日本是多灾难的地区,河床略低的时候容易造成事故,把后面的几十米甚至是几百米提高,另外一方面,影响人们视线,影响土地利用的突起来的大堤不见了,得到城市管理者和居民的支持,所以在日本得到推广。我记得2010年的我去日本考察的时候,跟着淀川管理所去到超级一区考察,远处是河道,这个超级一区还是进行了改良,把低景线进行了分类,这样的话需要填补的量就减少了,同时还形成了非常富有层次的效果,景观效果优良。

王殊 :河道景观设计实践初探

图6


  3.首尔•清溪川——护城河也可以做得这么精彩

  第三个案例是首尔清溪川(图7),即使河道狭窄,景观也做得十分丰富多彩。

王殊 :河道景观设计实践初探

图7

  4.北京•永定河——水利和景观的第一次拥抱

  北京的永定河门头沟段门成湖(图8)。我对它的认识就是在2010年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北京甚至是我国北方水利部门和景观部门第一次深入的沟通,第一次拥抱。永定河其实是北京重点防洪的一条河道,宽达几百米,之前改造全部是硬质的河道,虽然说安全性很重要,但改造之后变成一个令人印象很深刻的河道。特别佩服水利和景观部门有这样的决断和配合。

王殊 :河道景观设计实践初探

图8

  5.青岛•李村河——蓝绿交融,综合利用

  青岛李村河(图9),提出的理念是河滩的综合利用。有亲切的溪流,有开阔的水面,然后有亲水和近水的设施,供人们休息的公共空间,人们在这里行走好像身在公园一样。算是水平相对较高的河道景观设计。

王殊 :河道景观设计实践初探

图9

  6.金华•燕尾洲公园——与洪水为友,意义大于本身

  还有一个案例,金华燕尾洲公园(图10)。这是金华的一个江心洲,为了让其利用价值更大,可供市民游玩,便设计了这样一座连接洲岛的步行桥。人们可以在桥上看江水的涨幅,看着自然的变化。我个人认为,虽然说有些报道说洪水过去之后,很多泥沙到公园里面,非常难清除。但是这个项目提供了让人们去看自然变化的机会,而并不是把这个洲用水泥地给围起来,这种学科的理念意义大于项目本身。

王殊 :河道景观设计实践初探

图10

  通过对很多优秀案例的学习,也加上我这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在学科之间的交流融合方面掌握了两个比较重要的点。相信会对大家有帮助,简单地分享一下:

  第一个就是交接的界面,我们不同学科之间得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寻求一个共同的基础。

  第二个是要熟悉对方工作的基本原理,否则别人说一句话,说你不懂这个,就没法继续合作。

  拿最开始的水安全给大家举个例子,它工作的界面在哪?我个人认为是在横断面,刚才很多的嘉宾讲的时候,讲到很多河道横断面,是因为横断面在水平方向上不断地叠加,垂直方向不断地叠加,非常代表河道的特征。

王殊 :河道景观设计实践初探

图11

  这个是一个流量公式(图11),它的一个特点是横断面的面积×后面的流速,C代表器材技术,A代表斜度,R是半径。如果你清楚这样一个基本原理,水利的人虽然说现在很多的河道都通过软件来模拟,但是我觉得清楚基本的原理,双方会对彼此非常尊重,这是一个沟通的基础。还有除了跟水利沟通,跟水源(管理方)沟通,场地需水量的要求也很重要。我个人觉得交接的界面应该是常水位,你确定水面的面积,确定水的深度之后,需要知道所需的补水量,这一点可以通过相应的推算,到底能不能维持这样的水面。同时针对不同的污染情况,也有不同的工作界面。除了这些,可能我们还要去了解人对河道的使用,以及地域表达。可能做到这些,我个人觉得才算是一个比较完整,或者是合格的河道治理。其实我个人,包括我们公司这么多年也一直在河道景观设计的路上在探索,下面把我们这么多年的案例和心得分享和汇报一下。

  三、个人案例分析

  1.迁西滦水湾项目

  迁西滦水湾项目(图12),设计地块位于滦河大堤内外两侧,场地现状基本是一片裸露的荒滩。由于当时没有条件和水利部门进行系统的沟通,导致项目本身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鸟瞰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河堤与河道的视线关系、及其交通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阻碍。也是从这个项目开始,我们积累了很多相关河道治理的工程技术,并且研发申请30多项专利,为以后项目中的技术突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王殊 :河道景观设计实践初探

图12


  2.孝义•孝河湿地公园

  第二个项目是2012年我们在山西承接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上游有两条支流汇集到下游一个水库,水库景区非常美,但是由于上游植被的破坏,导致下游有大量的泥沙堆积,因为水库又大又深,清瘀做不彻底,成为每年的一个大问题。

  我们第一个目的,先在两河交汇的地方把这些流沙沉淀下来。我们跟北京的泥沙治理公司做合作,进行了泥沙量分析,最终分散出的沉沙是合理的形态,以及深度。改造之后,最后到达水库区域的水已经非常清澈。 (图13)    

王殊 :河道景观设计实践初探

图13

  洪水来的时候,在旁边有泄洪渠,非常笔直的,从形态来讲成为非常重要的结构之一。最终还是因为经验不足,项目未能取得成功,但是勇敢迈出这一步,也是我们的一种进步。

  项目完成后,我们将建设之前和施工完成的照片进行了对比。包括建成一年之后四季景色、栈道以及内部湿地的画面。最让我们骄傲也是想不到的就是,随着项目的建成两年,这个地区的生物资源由最初的20几种野生动物增加到了189种,特别是鸟类增加到70多种,这里面还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二级保护动物,当时还没有有意识地营造这个生境,给我们后来在生态方向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启发。

  3.通州•水梦园

  在前年的下半年,我们承接了水梦园湿地公园景观项目(图14),这个项目,离中心有两公里的距离,形成蓝绿交融界面,用多学科统筹的方法去做。洪水过程的做了非常全面的分析研究。我们改造之后的水,形态非常丰富,为后面的景观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机理打造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这个就是一个平面上更形象化的展示。

王殊 :河道景观设计实践初探

图14

  4.长春•伊通河

  长春的伊通河,是长春的一条母亲河,从它的水系从上游进入浅流湿地,通过溪流跌落到一个景观湖面。这里面包括一个交汇展示系统,有运营的监测系统,都有相应的展示和控制。(图15)这个项目是我们第一次从宏观的尺度,从更多的维度去理解河道,包括从大的生态格局来讲,应该处于一个什么位置,蓝绿如何交融形成大的网络和宽泛。包括怎样和交通进行衔接,为人们提供便捷的生活,以及周边的产业怎样联动,成为一个动态持续发展的园区,以及这种多元的人文交往的公共空间,以及与当地文化的结合,包括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和一些商业产品的策划和营造,还有包括数据平台,通过智慧管控等等,带有现代科技未来智享生活的规划。

王殊 :河道景观设计实践初探

图15

  5.山西•潇河

  红色的区段是潇河启动区(图16),比周边绿地比较高,由于一些其他的原因,还不能够对这个河道进行一个清瘀,我们在这里面想了很久,最后根据城市区段进行改良,通过缓坡的方式进行连通,通过利用刀叉营造空间,利用绿地地下空间可以节约城市空间,可以把河岸和城区进行二次商业连通,让城市更贴近水面。

王殊 :河道景观设计实践初探

图16

  我的案例基本上讲到这了,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个人的成长,以及我们公司这么多年的发展。多学科之间的交互过程,作为景观设计师在这当中有很多的困苦和挣扎,有时候不是靠你自己的努力就能实现目标。特别是我刚才看到,我们外籍设计师在分享的时候说,他们很多学科在一起工作,然后一起统筹融合,遇到阻力相对来讲比较小,而在我们国家部门机构的设置非常严格。

  最近大家应该看了新闻,一个最新的消息,自然资源部的设立,很多部门划归自然资源部统筹,这个可能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也就是对山水资源等进行统筹管理,不会再出现九龙治水的情况。最后我也希望各位同行能够一起努力。谢谢大家!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