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怡:城市双修中“见缝插针”式的生态修复

2018-04-23 11:09:00    作者:付菁/整理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3月24日上午,第八届园冶高峰论坛暨亚洲园林大会分论坛“城市双修与宜居城市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新疆大厦召开。重庆和易景观规划设计院首席设计师刘怡在会上作了题为《城市双修中“见缝插针”式的生态修复》的演讲。他通过四川遂宁的三个案例,讲解了城市地表径流生态修复的几种途径,阐述了在景观实践中对生态问题的思考。以下为刘怡演讲内容实录:

刘怡:城市双修中“见缝插针”式的生态修复

重庆和易景观规划设计院首席设计师刘怡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参与本次的演讲。作为社会企业性质的设计公司,我们更多专注于项目本身,跟大家分享一些项目当中生态性的思考和生态性的运用。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内容是在城市双修当中“见缝插针”式的生态修复。为什么是“见缝插针”呢?对于领导、开发商来说,整个设计中的“生态设计”并没有对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起到太多的作用。我们只能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如何在不增加造价、不给开发商和建设商带来更多麻烦的前提下做我们的生态修复。城市建设过程中绿地、水体被城市挤压得支离破碎,景观设计中侧重的考虑功能性与景观性再一次将城市原本的生态空间进行压缩。为了达到生态修复功能,必须让生态像针一样见缝就插,生根发芽,牢不可拔。

  我将通过三个案例跟大家沟通一下在生态中的思考。这三个案例来源于四川省遂宁市,是对于山地城市整体三大板块的思考—— 一是山地森林公园,位于城市中部,周边是建设用地;二是流域,主要考虑道路的生态绿化和一些污染流域的处理;三是滨江湿地公园的滩涂、生态净化处理方式。整体构成“源头、流域、汇集”的生态系统。

  一、遂宁西山森林公园

  1.公园现状及问题

  (1)遂宁的集中降雨量非常强,三天之内降1800mm,城市内涝非常严重。遂宁西山公园植被比较良好,但有很多沟谷,一旦有大雨,下面的城市容易发生洪涝。我们希望结合山地的公园对城市的雨洪做一些调控

  (2)它的坡度非常陡,出现高落差,在高落差的地方有很多梯田,可以考虑做一些水体的处理或者是梯级水系的打造。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森林水土保持能力更强、生态涵养能力更强的山地公园。(图1-2)

刘怡:城市双修中“见缝插针”式的生态修复

图1、图2

  2.解决措施

  (1)在相对平坦的空间有一些水塘和相对大的水池,山脚处还有一些沼泽地,它们各自为政的时候生态效果非常差。这次做的主要思考是什么呢?我们希望把水系做出一个连贯性。结合这里6m左右的高差可以做一些连接性的跌瀑,把水系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持续的水体。我们用两个泵来保证水体不断自我循环—— 一个泵在山脚之下,从较大水体提高到最高的点,加强水体在生态效应上的强化系统。

  (2)结合沟谷打造了很多山涧空间,把梯田做成小水池,用一些山涧联系起来,形成蓄水的空间。从而通过山体上水系的连接和沟谷溪涧打造成一个整体的水系,加强生态效果。这次讲的是水方面的处理,之后也会考虑动物多样性。

  二、遂宁机场中路的道路绿化

  1.现状问题

  (1)场地位于遂宁市工业园区中的主干道。从平面图(图3)上可以看出它有两条中央分隔带和道路两边的绿地。我们要考虑水地表径流、地表生态。

  (2)场地里有一个污水处理场,我们把里面的工业污水通过地表生态系统进行净化,使它达到地表可排放标准后,排放到雨水管网当中。

刘怡:城市双修中“见缝插针”式的生态修复

图3

  2.解决措施

  (1)道路综合带中要考虑雨水的收集和雨水的自浸、下渗。我们的做法是:首先打开原有的路牙,每六米做一个密集式的路牙,雨水进入中分带当中,里面做了一个波型绿地——在种植乔木的地方抬起来,雨水进去的地方凹陷进去,目的是汇集雨水。

  (2)使植物栽植更加丰富,对地表的雨水起到一些过滤的作用。在下洼绿地,植物可以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并使雨水下渗,对地下水位起到补充。

  (3)做一些抬高的绿水涵洞,在降雨量大的时候雨水会自然流入到涵洞当中。图4是这条道路整体的雨水收集方式——两边有渗沟,收集雨水,中间是雨水花园带,设置了雨水口,多余的雨水和净化的雨水可以排进雨水口,避免地表径流的污染,有利于雨水的自浸。

刘怡:城市双修中“见缝插针”式的生态修复

图4

刘怡:城市双修中“见缝插针”式的生态修复

图5、图6

  (4)水体自净系统。污水处理厂的排水口连接城市污水管网,我们希望有一部分连接到水体自净系统做生态净化示范。通过五级水池来打造不同的净化类型:首先是将中水进行沉淀,并过滤粗颗粒;之后通过存水性的植物来吸收水体内部的污染物,再加上连续的跌瀑结合植物的一些空间,可以起到过滤和净化水质的作用。我们会持续跟踪水质净化情况。我们不是让污水厂所有的水都通过这个体系去完全渗透净化,而是考虑这个系统每天除掉的污水量。是通过整个系统来完成水系的净化。

刘怡:城市双修中“见缝插针”式的生态修复

图7

  (5)要吸收氨氮需要什么样的植物呢?我们和重庆西南大学的王教授共同做了研究。水流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臭气、污染以及挥发物的东西,每种植物根据它们的吸收能力分配面积。最末端的地方放的比较开展,使街头绿地景观与生态不会产生太大的矛盾。不能只是生态的东西而不能给市民带来观赏性、活动性,这样做肯定没有太多意义。我们希望它是一个集合体,从而使生态扎根到社会当中去。

  三、遂宁涪江西岸湿地公园

  1.堤岸复绿

刘怡:城市双修中“见缝插针”式的生态修复

图8

  堤坝坡度在一比二之间,结合河道的清瘀把瘀泥和积沙挖出来,反到堤坝上面,防止外面的土壤被拉入整个河道。把瘀泥挖出来之后做整体的改造,我们做了一个大缓坡。这是一个外岛区域,营造出相对来说很生态的冰河滩涂空间。这里有一个细节问题:瘀泥是弹性土壤,作为堆田,一旦干燥之后产生沉降缝隙非常大,这种瘀泥又是河道中间堆田,肯定会对整个形态造成破坏。我们的处理方法是将竹网铺在靠近河岸的外侧面上,间隔一米深的木桩,把竹网和冲垫固定在堤岸边缘(图9),使河道水流速较快的时候也不会对堤岸本身造成太大破坏。这样的做法和传统的工程做法不太一样,竹网木桩都是可降解材料,堤岸稳定之后不会对河道本身的生态产生破坏。

刘怡:城市双修中“见缝插针”式的生态修复

图9

  2.滩涂的湿地生境空间营造

  场地是带状的,分几大板块,有连续湿地,也有一些大面积的荷花区。有四种空间区域,每个区域做了不同处理方式:

  (1)复合层林。从植物和今后带来的动物情况来分别,有复河流区域。以中层下层上层来考虑。多层次的植物种植可以增加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丰富度,营造植物群落结构,创造多样化生境,招引各类昆虫、鸟类和小兽类。

  (2)软形滩涂——以芦苇、水烛、香蒲为主,形成草丛滩涂地带,沿岸散置卵石。西南地区原来有软性滩涂,可以为甲壳类动物提供一些避难场所,我们希望恢复这样的空间。当河水拍打到卵石上也会把水中溶解的污染气体进行自动释放。

  (3)子槽流域。在这里对河床进行处理。现在很多景观河道都会分成平流层、暗流层,暗流层水流比较缓的时候污染物比较多。我们做S形的河床,使底层平流层交换,有利于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杀菌,还可以为田螺、甲壳虫提供避难生活场所,使得内部河床景观、生态效益最大化。

  (4)栽植荷花的片区。这里水流很缓,外部有一个小堤坝。我们在这里面人工投放了鱼类,希望结合这样的空间打造出自身的生物链。这里面所有的要素是通过分析、思考融入进来的,我们希望它能打造完整的食物链,形成可持续、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果只有一两个品种则不可能形成稳定长期有序的生态系统。生态湿地空间的植物品种有七八种,不是只靠一种湿生品种。想要发挥生态效益、形成一个食物链,既要有沉水植物也要有旱生植物。这个项目2015年建成,荷花片区下面的生长环境很好,里面的青蛙和一些昆虫类现在恢复的都非常多,有很多小朋友到这里捞蝌蚪,非常有意思。

  四、总结

  以上三个案例中,森林公园做水土,道路绿化强调生态自净,滨河滩涂注重生态重塑,共同构成城市小的源流汇的生态系统。这三个项目看起来很平常,没有太突出的东西,但我想强调的是:城市大多数空间是平常空间,如果每一个城市空间都能够把生态注入进去,整个城市必然会更加生态。

  最后谈三点:第一,景观设计和生态设计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项目,不管是广场还是居住区都是这样;第二,呼吁每个景观设计同行在设计中花一点心思思考,怎样将生态项目注入进去,怎样让生态发挥作用,哪怕甲方没有要求,但是我们自己要想一下;第三是期盼,我希望生态最终能形成一个常态,跟讲卫生一样,跟文明礼貌一样变成常识,每个人都会去爱护生态、注重生态,最后会营造生态,使我们生活的空间变成大家熟知、热爱、保护的生态环境。谢谢大家。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海南省公布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方案

  记者从(海南)省住建厅获悉,为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省住建厅制定了《海南省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方案(2018-2020年)》,自2018年至2020年在全省城市(包括县城)进一步开展【详细】

景德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让城市面目一新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有着2000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创造了【详细】

安徽淮北:城市双修让煤城变美城

  淮北市因煤而建,建市以来为国家贡献了10亿多吨煤、200亿度电,但也面临着资源濒临枯竭、经济结构单一、生态环境破坏等现实问题。煤灰遍地、粉尘飞扬,采煤塌陷吞噬了大量良田,群众对修复生态环境有着强烈的期盼。随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