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重新审视园林行业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随着国家对地方债务的收紧、PPP项目的规范,一些PPP概念公司股价持续下跌。作为细分市场之一的园林板块相对坚挺,但一则东方园林发债失败的新闻,引发了市场发酵,几大龙头股价大幅下跌。
园林上市企业被推上风口浪尖有偶然性与必然性,既可以看作是某种程度的补跌,也可视为市场恐慌情绪的推波助澜。这次事件,告诉我们在注重风险控制的同时,也该重新审视一些问题。
“生态”
先从第一个关键词“生态”说起。自中央铁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来,生态领域迎来政策红利,一波园林企业主动转型,招兵买马、跨界并购,高调进军环保行业。
但高喊“生态园林”的这些年,园林与生态的融合始终没有达到最优状态。换装“生态”的一批园林企业中,原生的“园林基因”依然强大,企业在项目操作过程中依然过分依赖景观建设利润,丧失对“真生态”的投入与探索。
技术性问题给市场问题留了豁口。市场现状是,生态环保产业群雄逐鹿,其中有生态环保领域的正规军,也有央企国企的狠角色,他们底子厚、武功高,三军之中可夺帅旗,园林企业大多选择以联合体形式分一杯羹,相当于换种方式重操景观建设旧业,但此过程中已被扒掉一层皮,华裳下的疼痛只有自己知道。
更重要的是,在技术问题与市场竞争双重影响下,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企业投资额不断上升,而政府违约拖欠工程款愈演愈烈,导致参与企业现金流不畅。从一二级市场去考虑,“伪生态”的风险终将被市场连带拖拽而出,企业会越来越不受待见,投资者的眼睛也会擦越来越亮。
能够上市的企业,是园林行业的佼佼者。但跨界成功是艰难的,也希望这些行业翘楚梦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在生态环保领域也成为佼佼者。
ppp
市场发生的变化也引发了第二个关键词“PPP”。放眼望去,“生态环保+PPP模式”成了不少大园林企业转型的组合拳。如果在生态环保方面已经有历史旧疾,那么强秀肌肉挺近PPP项目就更是危险动作。
去年年末,财政部“92号”文的PPP项目“清库”提出以来,新疆、湖北等地响应清理,PPP模式长期以来被市场低声唱衰,A股PPP模式板块震荡下行,压力主要给了政府付费型PPP项目。
政府付费PPP项目被高声吓止,掐住了生态环保项目的七寸,尤其是大多数园林企业参与的生态环保PPP项目。在生态环保长效运营上的短板,注定了该领域企业以参与政府付费项目为主,此类项目难以产生现金流,企业需要先期投入,等待政府回购。
但PPP商机仍然巨大,关键在于操作模式。5月25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副主任韩斌与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中国PPP基金等一行前往东方园林调研。韩斌指出了习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提高环境治理水平”、“采取多种方式支持PPP项目”的重要意义,重申了财政部始终如一坚持规范发展PPP和深化改革,肯定了东方园林突出PPP运营管理和专注生态环保等工作。
东方园林何巧女董事长表示了“重视运营的PPP模式成为破解生态可持续发展难题的抓手”,也是东方园林等民营资本经过实践不断验证的公共服务治理模式。
匠心
前两个关键词都可以用最后一个关键词说通,那就是“匠心”。
园林行业的匠心在哪,为什么需要?在去年生态园林精英俱乐部(ELEC)筹备会上,有参会代表表示:园林人是从种树开起的。宏观角度去理解这句话:如果园林人连树都不会种了,何以在生态环保与PPP项目中胜任自己的市场角色。
这不仅是企业自身问题,“游戏规则”也要担责。从之前的BT、
BOT模式,再到当前的EPC、PPP模式,市场操作法门千变万化,“模式”成为市场最大利益挖掘点,引发市场追捧。基本功被搁置在旁,许多品质工程说说而已。
有人戏称,园林行业从之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演化成了关系驱动型产业,现在俨然成了资本指挥型产业。“技术主导型”始终没有元神归位,在从业者心中的地位也在降低,市场劣币驱逐良币,影响了园林行业在整个建设领域的地位。
而项目越往总包形势发展,园林行业的话语权越会被削弱,此状况改变着市场的利益分配模式、企业操作方向、专业人才流向等,专业的人不做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得不到合理的回报,形成恶性循环———规则的持续性破坏,成为园林行业的切肤之痛。
从市场规律去考虑,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很多市场行为往往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选择的高下差别。国内市场有自身特殊性,完全成熟还需要时日,不过淘汰机制始终不会关闭。或许唯有正视自身,审慎选择,理性操作,团结力量,大胆向前才是生存的法门。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都将不会抛弃能干成事的匠人。
《诗经》说:伐柯如何?匪斧不克———怎么砍伐斧头柄,没有斧头不行啊。
编辑:li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