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景观带扒了重建 折腾式浪费何时休?
“刚刚修好没使用多久的景观带和马路,现在又要扒了重新弄,到底有没有必要?”近日,代表委员质问城管局长的一则新闻引发热议。
据当地媒体报道,日前,深圳市南山区后海滨路及中心路景观提升工程开始施工,透水地砖要改为透水沥青路面,绿化带的灌木也要被换成草坪。不少市民包括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对该工程的必要性提出质疑。南山区城管局局长张玉庆回应,该提升工程将暂时停止施工,会对这些意见进行反馈。
据介绍,后海河景观带建成刚刚不久,现在以提升工程的名义,又要扒了进行重建,自然让人心犯嘀咕。
为了城市功能改善和人文景观优化等需要,改造当然很有必要。不过,对刚刚修好的公共设施推倒重来明显不妥。一方面,如此短的时间难以达到公共设施应有的使用年限,在合理性上很难说得通;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没有充足的理由说服人,缺乏非行不可的因由支撑,“毁新建新”就涉嫌公共资源的浪费。
更重要的是,如此“折腾式浪费”引发出一个普遍性问题:公共设施的建设与改造的合理性谁来把关?没有程序性的审查与控制,类似“提升式浪费”就难以避免。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作过的一项调查显示,91.3%的受访者直言自己所在城市建设浪费现象较多。81.0%的人认为,城市建设浪费的主要表现为大搞形象工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曾做过相关估测,“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因过早拆除房屋导致的浪费就达4600亿元。有些建筑毁于青壮年,有些还在襁褓之中,有些则还未成型就被拆除。这其间除了质量把控不严而造成了“楼歪歪”“楼脆脆”等建筑质量问题,最突出的问题为规划混乱和盲目拆迁所形成的浪费。
此番深圳市南山区新修建不久的马路工程又开始提升,则是众多城市建设浪费中最鲜明的例证,也暴露出审查机制缺失导致“权力的任性”。
可以想象,若是没有当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质疑,自然也不会有“暂停施工和意见反馈”的后续。问题在于,若没有偶然的、主动的质疑与干预,是否意味着此类工程几乎没有严格的外界把关程序。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流传甚广,避免规划折腾,不能单纯寄希望于权力的克制,合理性审查的程序也非常必要。
对于城市建筑和公共设施应有基本的年限要求,未能达到基本要求而需要改建或者重建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广泛征求意见,而不能任由个别领导随意决断。
同时,在审查环节除了要进行专业的可行性评审和上级把关外,还应广泛征求社会各方的意见,最大化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用“公共决策大家议”的民主原则,来替代内部化和暗箱化的程序把控,如此,才能有效避免类似的“提升式的浪费”。
编辑:li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