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乡建抉择——态度+温度+适度
7月17日上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成功举办的国际风景园林与绿色发展学术交流会上,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党委书记朱玲教授从态度、温度、适度三个维度,分享了乡建规划设计的理念与实践。以下为演讲实录:
▲朱玲教授演讲
在国家新的政策支持下,现在大量的乡建活动在非常活跃地展开。无论建筑师也好,规划师也好,景观师也好,都参与了大量的乡建活动。我在这方面有一些实践和思考,希望跟大家来分享。
从建筑师或者设计师的角度,我提出了“态度”、“温度”和“适度”。我们的乡建这些年并不是很成功,包括我们做了很多新农村建设,(但规划设计中的)度该怎么去掌握?《黄帝内经》中讲,饮食有度,可得天寿。无论是过多还是过少,极端肯定不是合适的。在乡建这个方面,体现得更加深刻。我想以不同角度去研究这个度到底该是什么样的。
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我参加了开幕式。其中有很多建筑师在乡村里边做的作品,比如说太阳公社、红糖工坊等等。我们看到的一些设计,实际上在乡村里头,建筑师已经有很多的思考。我们在乡村里做建筑,和在城市里做建筑是不一样的。我们考虑更多的文化,考虑更多的背景,但这还仅仅是一个点。乡村占有更多的面积,更多的人口,但并不是每一个村子都有发展旅游的机会,也不是每一个村子都有跟城市接轨发展的机遇。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呢?在我们的实践当中,这样三个方面是很重要的。首先是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生态伦理的问题。其次是产业设计的问题,以及建设设计的问题。
▲威尼斯双年展作品——临安太阳公社生态农场
首先,生态伦理,这个很容易理解,是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方面的伦理价值观。在村子里边,三农三生的问题才是最核心的根本问题。村子是农民的村子,不是我们设计师的村子。比如说我看到传统的东西,有那种“乡愁”。但实际上农民并不喜欢,他们渴望搬出那样的地方,渴望有更舒适的生活。所以我们到了乡村以后,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很多事情并不是建筑师喜欢的村民就喜欢。许多老房子条件不够好,里面的生存状态堪忧。
在城市里有很多类似的案例。比如说做沈阳旧区改造的时候,也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希望保留老房子,但是里面的居民渴望搬出来。角色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是不太一样的。在农村,怎么跟农民去沟通也很重要,实际上村民关心的问题是很实实在在的东西,就是看你给他想到多少问题,能否解决他的实际问题,解决他未来发展的问题。
农村这边,我觉得我们可能要考虑的很重要方面,是在生态和景观保有的基础上,做产业的设计。当然,建筑师不是主要为农民解决生存生产问题的。但是我们所有的设计,必须要解决或者说考量这个问题。或者发现这样的一些机会。前20年的新农村建设有很多失败的案例,就是因为大家把城市的模型搬到了农村,没有考虑到农村生活和生产的状态,然后设计了很多不合理的模型。
未来农村的发展,路在哪儿呢?比如说,会有大的田园综合体吗,还是说小微联盟?可能有一些已经富裕了的农村居民,带动乡村的人一起发展,还有其他什么样的道路可走?我们需要研究这个村的优势是什么,机遇在哪里,处于产业链什么样的环节?在这样的模型建立下,我们再去做设计,而不是先行做设计。
这个过程中,我们探索了很多的路径。前些年全国都在提“一村一品”、“一县一品”等思路,有一些公司注入,引导农民产业发展,但大部分都没有太成功,因为只考虑了种植集约化这一个方面,而没有将整个产业链全面整合起来。这是贵州的村子,原来是无患子基地。无患子种完了之后,没有后续产业的带动。
▲发展无患子种植产业的贵州村庄
我们可以看一下国际上其他地方是怎么去做的。比如说日本现在在做的的艺术带动乡村,很成功的案例。但实际上这个也并不适合更多的农村,可能非常特殊的案例才可以。
相对成功或者更多能够借鉴的案例,是在台湾。刚才我们也有台湾的教授讲她做的小微农场。其实台湾的农场,从几千个到现在大浪淘沙剩下几百个,也就是百分之十的存活。每一个规模不是很大,但从农业到现代年轻人的回流引导等方面,都做了非常精细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要帮助农民,让他们自己去生存,自己去发展。
这是台湾的桃米社区,我去了以后,跟当地村民有很多交流之后,很感慨。所有的村民已经自觉自愿地进入到永续设计、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当中。这个过程是很长的,20年的时间。大概10年期的培育。所有专家都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和思想辅导。因为开始的时候农民也不太接受,也不太了解结果。现在它是生活状态,也是生产状态,也是接受旅游的状态。在今年4月初的时候,我把台湾景观界几位著名的学者一起请到大陆来做了两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方面的学术交流。他们的策略我有深切感受,并且对我们下一步乡村振兴,有很好的一些启发。到底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还是中间扰动,有很多不一样的策略。从计划的角度,从软质和硬质结合的角度,都有很多的实践案例。
▲台湾的桃米社区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楼纳公社建筑师群体做的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村子叫楼纳村,有16个自然村。主办方采用“一村一大师”集群设计模式,邀请了16个主要以高校教师为主的团队,一个团队负责一个自然村。让设计改变乡村,艺术改变乡村,文化改变乡村,以及产业改变乡村,从这样一些角度去探索一些路径。
我们去年开始,已经做了一年的研讨和设计。今年4月3号开工,我在开工典礼上发言说,我们提出乡村振兴计划,实际上是回归美丽田园,共同探索乡建未来发展之路。我们有艺术背景,也有整个大的生态环境,还有非常良好的自然条件。
我选的这个村子,你看这个是Y字形是主路,所有的村子都在主路上,只有我这个村子是枝杈出去的近端路。我一去到那个村子,就特别喜欢,因为它是在大峡谷旁边,自然条件非常好。但是它是所有村子里面最贫穷的一个,手机信号都没有,就是这样偏远的地方。这个村落规模也不算太大,又是那么偏远,人口基本上外出务工了,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纳王村地理位置
对于这样的基础条件,我们进行了自然地理分析,以及文化历史特征的分析,还有产业潜力的分析。现在村子的产业,一产很原始,因为是山区,又没有大面积机械耕种,二三产基本上没有这样。这样的状态下,我们怎么去办?但它毗邻4A景区大峡谷,就在峡谷的边界,所以风光还是非常好。它的田间是如诗如画的,类似以前的情况。
那我们去梳理整个村子,我们有什么可能的发展模式?以及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事件引发它?然后我们再去研究怎样去营造。这是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不是先去改,先去营造。我们把它打造成布依族旅游目的地,等等。我们不能先去很主观地思考,而是说更多地去研究一一些体系性的东西,看有多少可行性。不是长桌宴特色的旅游项目在每一个乡村都能够实现,虽然说我们很希望穿着民族服装,在乡村游走、拍照片。包括像度假公共空间的营造,我们要考虑度到底掌握在什么样的程度?最主要的是研究它的经营模式。产业的研究很重要。它的产业模型、产业特征到底在哪儿?而且这个东西是需要农民自己去做,还是说需要外来的资源去做?如果设计师做完了,需要去等有资源的人注入资源,这个过程可能就错过了很多发展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多考虑用我们现在的资源、人口,去打造它自己的产业体系,农民自己就可以经营。我们在考虑,农民能够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附带营业,增加一些收入,研究这个路径是不是可行。我们综合的目标,其实就是自知、自治、自理、自强,希望自给自足。所以给他们做的策划,就是“楼纳纳王——写生天堂”,口号都喊出来了。从农耕村落开始,艺术是激活,并不是说能够完全取代原来的生产方式,一步一步达到乡村的振兴。村民农耕还是在第一位的,源源不断的人来了之后,进行这样的融合。
▲纳王村规划设计目标
我们打造的是自治活动,建筑公社存活,以后可能把国内甚至国际的很多建筑师、学生,以及相关产业的人员都带动过来。我们现在在那搞了多场的学术活动以及建造活动。那些人来了以后,或者是能在那住,或者说能在那停留。但是他为什么要到这个村子里来呢?我们基于它非常良好的自然条件,提出了“写生基地”。艺术院校的学生也好,更大众的一些人也好,写生的孩子们非常能吃苦,住的条件也不一定要好,在画家成名之前,都是很艰苦的。那还有因为自然条件,还有整个大的规划里边,我们把这个地方作为山地运动基地,跟整个大的旅游规划结合在一起。所以鉴于这样一个定位,我们就没有考虑到我们作为一个公司管理这个部分。比如说我们去开很多民宿,还很多的饭店。写生我们需要有一些补给,山地运动需要一些补给,一定数量的人流才能支撑这样的商业。这种对于村庄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冒险。因为这个人流是不可预期的,也可能很快超负荷。
▲设计效果图——写生位
▲设计效果图——补给站
写生和摄、徒步艺术展示等等这个部分。如果下一个阶段真的运营成功之后,可能会有更多的裁缝创作、文化集市等等。这样的建筑,还有各种东西会很多很多。初期的建设规模到底有多大,其实没有人知道。问建筑师,建筑师也不可能知道,没有办法预期得那么精准。尤其这个市场模型,可能在一个很大范围内,对于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这个建筑规模也是很不固定的。我们怎么考虑怎么去介入?
首先建什么、其次建什么,很重要。每一个村庄的改造,都会有一定的政府资金。这个资金来了之后,传统思路首先肯定是危房改造,贫困户的补助等等。补贴到农民的身上,对整个村集体的经济有没有帮助呢?在农村实际上,更多的贫困户,不是有病的,就是上学的,要不就失去劳动力的。有工作能力的,基本上生活都还可以。那么我们是不是创造更多的机会,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提出了“百家饭堂”概念,村民自治,村民经营,持续更新。造血胜于输血,我们一点点去引发村民的积极参与。“百家饭堂”这样的概念,以村民公约为基础,以现有村民为主体,实现自我运营发展。这种情况下,农民没有压力,他不经营的时候,还是可以正常地生活。他经营,也就是准备一道菜。
▲设计效果图——百家饭堂
我们还做了“公共客厅”。实际上这个村子原来什么都没有,村民开大会的话,是广播喇叭,就在村长家里边,更不用说其他公共设施了,一个小卖部都没有,就是这样的一个状况。我们建立这样一个“公共客厅”,既为村民,也为游客。
▲设计效果图——乡村客厅
村子里边,我们也是以点带面的方式,而不是说整个都改掉。包括田间装置,都可以结合农民的休息,结合设置的产业发展去完成。这是“百家饭堂”的方式,这个我们用了一个基本模块,有大概4种形式,菱形小模块,有的是朝上的,有的朝下的,有两个高度的。这样我们去组合,组合的规模就是从一开始可以很少,然后需求逐步增加以后,我们再增加,它是随意拼接组合的。这样的话,很少投入就解决了启动的问题。也就是说政府给一点点钱,这些事就可以做了。做了以后,大家慢慢地去经营。刚才我讲到台湾的社区,慢慢地大家会自觉地改善自己的房子,改善公共空间。因为只有改好了才能来人,来人以后就有收入,这是基本的模型形式。
▲设计效果图——田间装置
当然还可以组合成很多的公共服务部分。比如说厕所,是两个模块组合的。还有多媒体互动、图书中心、商业等等,都是按照需求逐步生长出来的。我们开始在建了,第一批建了1/3的量吧。对于出行的问题我们也考虑到,不光是交通,刚才说是一个近段路,我们对下一步有一些指导,对总的规划有一些建议,会逐步实现,包括我们车行的路,也包括艺术探索的路。这些东西的设计,都是跟我们整体村庄植入的这些点是一致的。
已经启动了两个建筑的项目,也可以说是像民宿。我们做的“写生天堂”,选了两户很积极的人家,他们的房子的状况也还不错,就是可以很少改动,就可以达到使用的目标状态。村长家的小楼,我们帮他简单调整一下,就可以达到接待的能力。
每个团队都有每个团队的特点,可以提供思考的思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经过几次讨论,最后我们有15字的改造原则,对于乡村营造都有借鉴意义吧:低冲击、微介入、高品质、巧设计、可持续。这是一个过程,当然,高品质和巧设计依赖于每一个不一样专业素养的设计师。但是毕竟,我们有这样一个诉求,希望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这是我今天为大家做的分享,非常感谢大家。
朱玲,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风景园林博士一级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全国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工程设计大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中国花卉园艺与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策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编辑:liqing
相关阅读
海南首个园林式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开园
三亚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坐落在三亚市荔枝沟路殡葬服务中心内、烈士纪念园旁,于2022年3月开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亚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详细】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