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宁:美丽中国背景下的国土风貌整治
7月17日上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成功举办的国际风景园林与绿色发展学术交流会上,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朱建宁以《美丽中国背景下的国土风貌整治》为题发表演讲,分享了在园林建设中利用一些空间来展示国土风貌的理念与实践。以下为演讲实录:
▲朱建宁教授演讲
大家都知道“美丽中国建设”这样一个口号。我想谈谈在这一国策的指引之下,风景园林界应该做点什么。我想说的一点是,从过去的设计到现在想做的一件事情,都是围绕国土风貌在做,希望能够从城市园林的建设逐渐走向国土风貌的建设。
关于美丽中国的背景,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这次我们感觉到力度非常大,尤其是对规划影响非常大。大家知道,机构改革,成立了自然资源部,我觉得跟国际上也比较相似,开始形成把生态、环境,包括土地利用、治理结合在一个部门的设计。这样可能对于我们下一步的行业发展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回到美丽中国建设,我们可能关心的问题是,中国到底什么地方不美?在历史上来讲,中国是一个非常好的,非常适合农业发展的地区,我们大面积的国土都处在亚热带地区,这是我们文明古国的一个基础。同时,也存在一部分沙漠化的问题。中国的国土60%以上都是山地,我们的风景名胜有悠久历史,中国自然景区里面不管是风景名胜区还是自然保护区,和国际上的差距是非常非常小的,甚至我们的自然山水可能比很多国家要好一些。
这几年我们花了大量资金在城市化发展上,城市风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尽管在城市风貌建设方面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或者有不好的一些方面,像北京、上海这样一些一线城市,可能跟国际上一些城市去相比,在奢侈、投入方面可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在其他方面,尤其城市跟自然方面的关系上可能有比较大的差别,但这个差距还是比较小的。
在城市和自然空间之间的大量乡村或者国土农地方面,我们也有比较好的区域,像桂林周边,也有比较好的农业生产和自然相结合的区域。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国土风貌会显得比较单一,或者完全没有特点,都是非常常见的,没有特色的一些空间。从历史上形成的我们中国园林的建设,更多是关注一些特色性的、有特点的空间,跟中国文化一样,要追求奇特,不是特别奇特的景观或者风貌特别容易遭到忽视。不单是风貌本身会忽视,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会给它进行割裂和破坏,像我们看到的高速公路,各种公路、铁路的建设,基本上不再去关心国土融合的问题。
现在我们看到城市,不管在城市内部和城市外部,包括乡村,在大部分地区,高速公路对景观风貌的割裂非常严重,甚至形成一种障碍。既使是在一些风貌比较好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不太重视这些方面,尤其最近几年建设高铁,我个人觉得高铁不是高速铁路的代名词,更多是高架铁路的缩写,一路高架,使我们国土风貌产生很大的断裂。
▲高速公路的割裂
总结前面想说的问题,我们中国的国土风貌,一方面有大量的、典型的自然山水、名山大川,但大部分国土风貌的特征并不明显,在我们园林文化里面,我们关心更多的是比较突出的,比较典型的自然风貌,我们营造的是一种理想的人居环境,或者自然风貌。对常见的绝大部分国土风貌是不太关心的。我第一次接触国外的学生,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们觉得很奇怪的一点是,他们当时坐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认为那么长的时间段,看不到国土景观的变化,而不像欧洲等一些国家。
从历史来讲,古今中外好的园林作品,都是国土风貌或者国土典型特征的再现。只不过对于国土风貌的再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关心奇特的一些方面,以中国园林为代表,追求一种奇特的景观,也对英国园林或者尤其是18世纪后期的法国英中式园林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一种,以西方园林为代表,他们关心司空见惯的、日常的景观,而不是追求奇特性。追究平常性、常见性、典型性,还是追求奇特性,构成了园林史上发展不同的风格。中国园林我们知道,特别强调的是追求一些奇山异水,能把奇山异水引入到园林里面。这是常见的园林制造,并不是常见的山水,而是理想中的山水。
▲中国国土风貌
▲中国传统园林
在法国这样一个国家,都是以平原为主的,大面积林地和水系构成法国园林的特征。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国土风貌的展示,而不是追求一种理想化的自然山水。这种平原的风貌在中国也有,但我们通常对处理平原方面没有任何经验。
▲法国国土风貌
▲法国传统园林
英国处在丘陵为主的地区,加上圈地运动和牧场的发展,使英国国土基本以牧场或者常说的树林草地为主,就形成了典型的常见国土风貌。在英国园林里面,更多把国土风貌进一步典型化或者进一步强化,并不是更多改变它的国土风貌。
▲英国国土风貌
▲英国传统园林
在历史上很早的一些时期,欧洲一些园林的发展,开始强调怎么把造园和国土风貌的特征、典型性结合在一起。到了17世纪的时候,英国人开始强调把自然和野趣引入园林,这是英国自然式园林产生的重要原因。在自然野趣的园林营造里面,特别强调的是两个很重要的设计师。一个是肯特,肯特是英国自然式园林的开创者,后世对他的评价是,肯特越过了障碍,越过了当时出现的鸿沟。最早的时候英国园林是通过围墙,把园内和园外联系在一起,从布里奇曼开始,把围墙打掉,变成壕沟,通过它把园林和外部联系在一起,肯特进一步越过围墙,发现整个大自然就是一个大庄园。在他的影响之下,另外一位风景式造林之王布朗,强调不像过去那样用自然要素和装饰,而是影响自然本身,或者改造自然本身。他提出一个很重要设计的原则:当自然赤身裸体的时候要给它穿上衣服,当自然穿戴过度时要把它脱得只剩短裤和背心,强调根据自然风貌本身应具有的特征来适度改造和利用自然。
肯特和布朗对后世影响很大,后人把他们评价为对英国的国土人性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的造园家。在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些造园家,关心我们的园林和整个自然的关系。我们天天在喊“天人合一”的口号,但是我们的园林和城市、自然通常是割裂的,这就形成了中西方园林很大的差别。我们老是说,包括承德,我们认为是美丽的园林,但并没有把城市和园林、自然完全联系在一起。
我们的园林建设,我们的城市园林,更多是用来展示国土风貌片段的一些空间,园林更多是考虑怎么样把自然和城市联系在一起的空间设施。我们考虑的是,在我们园林建设里面,怎么样能利用一些空间来展示一些国土风貌的类型。这种类型可能不一定是过去传统园林的典型性或者独特性,也可能是它的常见性的特征。而这种常见性的特征,可能在我们城市建设里面被破坏得更大。
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公园,我比较喜欢。这是日照的市民公园,铁路边上的公园。这个部分是构成狭长空间,想反映日照的山和水之间的关系,本来想把日照的山前平原、圜丘,到平地、到海滩,形成日照国土风貌的一个截面。强调利用空间,把城市的一些设施融合进来之后,中间在这段表现的是圜丘地形的基本风貌特征。换句话说就是以树林草地为核心,构成整个公园的一个活动和文化的界面。
▲日照市民公园
中间这段,正好在树林草地这段,往下接着海滨,往上是往丘陵和山地去发展,融合了之后做了这个。这里面大家知道,这么多年,我们经常会把一些好的东西妖魔化。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批判大草坪,大家一看到大草坪,就认为不好。从铺砖条件来讲,尤其西方人觉得园林最舒适的一种游乐方式,就是光着脚在里面跑来跑去。从光着脚接触这个铺装材料来讲,三种材料最合适,第一是草坪,第二是沙地,第三是木材。草坪大家认为是最常见的,先营造一个草坪空间,来反映地段特殊的树林草地,加上日照的气候各方面条件,比较适宜,做这么一个空间,以它为主进行空间的塑造。大家一听到大草坪,就觉得这个不行,不生态,不知道什么时候大草坪和不生态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我们不去研究适合我们气候的草坪,适合我们气候的草坪为什么不研究呢?在草坪两侧结合铁路,做了大量的一些雨水花园,解决排水的一些问题。甚至希望收集一些雨水,解决一部分草坪框架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这几年我们看到国内国外的一些作品,都是对国土风貌整治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大量的整治都集中在一些废弃的工业弃地方面。农业弃地这方面也做了工作,形成很多园林的作品。国外的作品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是,它已经在比较典型的国土风貌基础之上。做几个更典型的样板和片段。可能我们更重要的是大面积的、非典型性国土风貌的整治。
这是很多年以前我在法国学习的导师做的生态公园,200公顷的郊野公园。考虑怎么在农田基础之上,营造一个典型的法国的国土风貌的一种类型,就是平原加上大片的林地,加上水系构成的很肥沃的国土风貌景观。更多强调怎么样利用时间的生长性,通过幼苗逐渐形成一个类似花塘到森林的空间变化。里面根据城市和自然的一些关系,来形成自然的林地、花地,到类似城市边缘园林的过渡空间。在这里面大量使用了一些适合造林的适合植物生长的一些手法,尤其是对水的控制。
▲法国苏塞公园
另外一个,兰德公园,强调怎么把自然引入城市,怎么把园林看作自然的片段,这是做的冰河空间的设计,把河对岸的山体,把河流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形成一种完整性的风貌。
▲里昂日尔兰德公园
最后一些案例,我们想从园林走向整个国土所做的一些整治,日照的一些海岸带的景观,要求做海岸带两条南北向的道路绿化。能不能把这个地方好的自然山水,以山海关系为依托,强调山和海之间的一些交流的通道。我们在现场调查的时候,奇怪为什么这个地方沙滩质量好一些,那个地方沙滩质量差一点?通过研究发现,沙滩质量是从河的运输带过来的,河水把沙带过来之后,经过海的冲刷,留下颗粒。颗粒的不同和数量导致沙滩质量不同。同样的环境下,横向的山和海的联系,是设计的一个重点。怎么样重视山海关系前提下,塑造它的典型特征。在这个基础上,对当地风貌做了调整,希望在山海之间的平原、农田能够把山海关系延续进来,形成整体的网络。甚至把山还之间鸟类的迁徙通道作为廊道来考虑,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些方法。
问题就是,这样一些项目,大量的地已经批出去了或者已经卖出去了,再回过头来做风貌的整治,什么地方适合开发,什么地方不适合开发,什么地方适合整治它的风貌问题,再做下来之后就有点难度,使得我们现在一些研究,在落地方面会带来比较大的困难。可能自然资源部成立后,会有些变化。
简单说,对国土风貌的整治,现在也在做一些探讨,也做一些研究性的工作。希望引入一个自然度的概念,通过自然用地和其他用地的结合。国土风貌有四类空间组成,包括农业空间、城市空间、生态空间和其他空间。即使这四类空间都建设很好,如果各自分裂的话,也不会形成很典型的国土风貌,我们更多是希望以自然空间为统领,为引导,形成网络,把其他空间有机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网络,可能在国土风貌整治里面,更多是引入自然度的概念,表明用地的自然化程度,这里面包括自然用地率、自然用地结构和自然用地的量化程度。
再讲两个简单的案例,一个是天津的,最近几年,围绕北京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整治性活动,包括雄安、天津、北京、廊坊。前段时间我们接触了一个天津的,刚开始叫森林屏障,后来叫生态屏障,在700平方公里里面,简单去采用造林的方式来形成大片的林地,可能对国土风貌典型性的再现并不具备这样的作用。更多要分析天津这个地区的国土风貌的典型性,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一个发展战略,而不是简单的去大片造林。
另外一个是正在做的莆田2049—城乡特色风貌规划,相对自然风貌比较好,大部分是山林地。在山林地和海之间。我们看到城市和乡村所用的地,这个自然条件比较差。怎么样把山林和海的影响综合在一起,形成莆田的特色风貌,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这个项目刚刚开始开展,很多成果还没有完全成熟,以后有机会跟大家做汇报。时间有限就介绍到这儿,谢谢大家。
▲莆田2049—城乡特色风貌规划
朱建宁: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凡尔赛国立高等风景园林学院景观设计学博士,住建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 ,《风景园林》编委。2000年成立北京北林地平线景观规划设计院。有《西方园林》等论著,发表论文数十篇。有法国勒阿佛尔市海滨公园规划设计等十多项国外作品,秦皇岛海滨国家森林规划设计等数十项国内作品。
编辑:liqing
相关阅读
浙江: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5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舟山考察调研。参观定海新建社区期间,总书记对定海美丽乡村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出了“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的重要论断。【详细】
绿色矿山将成为美丽中国最绚丽的风景
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色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向,引领中国走进了绿色发展的新时代,开启了中国矿业行业绿色发展的新篇章。【详细】
建设美丽中国一路前行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布,提出以12项约束性指标保障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出台,公众环境获得感成为评价环境好坏的重要依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