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新时代中国绿色城市发展梦想

2018-07-25 08:26:13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7月16至17日,河北省秦皇岛市成功举办了国际风景园林与绿色发展学术交流会。本次学术交流会由河北省住建厅、秦皇岛市政府、亚洲园林协会和园冶杯国际竞赛组委会主办,秦皇岛市城管局、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风景园林网、世界园林杂志承办,是河北省第二届(秦皇岛)园林博览会的众多精彩活动之一。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应邀参会并发表了“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梦想的展望”的主题演讲。

李雄:新时代中国绿色城市发展梦想

  以下为李雄精彩演讲内容: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形势。2018年春节,习总书记在成都视察工作时期,就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十九大以后,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的建设成为国家城市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当前,我国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建设典范值得所有园林工作者关注,一个是北京的城市副中心,一个是河北的雄安新区。党中央、习总书记对于这两个城市的建设,特别在风景园林环境方面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要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责任和精神进行规划。在通州城市环境的建设过程当中,要突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等现代生态城市布局的理念和思想;在雄安新区的建设要求里又进一步强调突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更加强调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绿色历史文脉,建设绿色生态宜居的新城区。

  由此可见,风景园林在这两个国家新区域的建设过程当中所担负的责任、作用之大。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新的形势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问题。

李雄:新时代中国绿色城市发展梦想

  一、绿色发展的理念引领城市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十九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非常重要的这样一个支撑。一个行业的发展,如果能够跟国家的发展战略高度的吻合和支撑,那么这个行业才有希望,才有未来。所以,以绿色发展的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代的标志。

  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

  十九大以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了转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风景园林行业密切相关。所以风景园林的工作者应该非常自豪,这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职业。所以这样一种重任,这样高的要求,就要求风景园林的工作者要进一步思考,在快速城市化带来城市病的大环境下,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模式,应该进行重新思考和重新定位。

  一想到绿色,肯定会想到公园。实际上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特别是在城市发展的历史上,从一开始,就是以公园在解决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工业革命时期、后工业革命时期和二十一世纪新时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大城市的出现导致城市环境的恶化,必然需要解决环境问题。1847年,世界园林史上的第一个城市公园——柏肯海德公园就开始建设。城市公园的建设就是希望通过政府的出资,通过税收纳税的这些资金,来打造公共的、休憩、健康、生活这样的环境。用公园的手段,来解决城市的问题。后期有很多案例比如纽约中央公园,都是希望在高密度的城市区域,通过公园的建设,像纽约中央公园这种特别大尺度的公园建设来解决城市环境的问题。

李雄:新时代中国绿色城市发展梦想

  在后工业革命时期,对公园环境的要求从理念上有了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对于生态价值的追求和满足游憩的需求,这成了城市公园的双重责任。这与工业革命后有了一些区别。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建成于1973年,它的建设不仅改造了城市,给城市带来更多生态价值,同时也给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游憩的机会。同样在这个时代,对德国鲁尔区等老工业区域用风景园林的手段进行重组、重构,形成了非常具有重工业文明特征的公园游憩的体系。

  新世纪以后,公园所扮演的角色又有了新的转型和新的变化,总体趋势越来越多元化,对城市问题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如我国的中华世纪坛,美国芝加哥的千禧公园、高线公园,千禧公园成为一种新文化创造的一种典范;高线公园,一个城市旧的高架铁路的改造。那么通过公园的手段,使这个区域变成了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城市记忆,又可以进行游憩观赏的城市公园,这是用公园来解决城市的问题。

  第二个层面是城市公园系统的思想,或者是城市绿地系统的思想。如波士顿的宝石项链体系。不再用像纽约中央公园(348公顷)这样一个超大公园来解决城市问题,而是通过一个体系一个系统,多点线面结合的体系,来解决城市环境和游憩问题。

  第三层面是考虑城市建设的模式到底是什么?其实构建绿色城市的路径有很多。有所有城市规划者、风景园林工作者多年的宿愿和梦想的田园城市,就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的理想;有新加坡的花园运动;有宜居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等等。当然也有我国住建部所推倡的国家园林城市的建设,还有国家园林城市的升级版,生态园林城市的构建。所以建设绿色城市发展的模式,都是以公园为非常重要的载体。

  随着新形势的变化,在新时代城市建设绿色的目标或绿色的梦想是什么?习总书记在四川视察之后提出公园城市的问题。在新时代,有足够的意识来构建公园城市,要把公园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的目标、新的城市发展的理念,来回应中央生态文明的发展的战略,来回应满足和解决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的途径。

  公园城市发展的战略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这几个方面。

  第一、公园城市建设是中央五大发展理念,是城市人居环境方面的生动实践,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抓手。

  第二、积极落实公园城市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第三、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想的蓝图。

  第四、中国山水理念和中国园林文化理念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三、公园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与城市内涵

  环境与民生的统一协调、景观与生态的高度融合、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国际化与地域文化的融会贯通是公园城市建设的四个核心目标与内涵。

李雄:新时代中国绿色城市发展梦想

  首先是环境与民生的统一协调。城市构建公园、构建绿色是要解决人的问题,要为人民服务,这是最基本的导向。所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的需求,这是最根本的工作出发点。一个专门针对北京的中心城区公园绿地覆盖率问题的研究,目前测出的公园覆盖率大概在64%。那么要让人民更好的享用,并且达到北京刚刚颁布的城市总体规划里的95%要怎么来做?北京中心城区的很多空白区域都是覆盖不到的,而这个指标要从70%左右升到90%,会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所以研究者利用科学的大数据手段和现场实地的调研等方法,来研究绿地可达性的问题。

  第二个是景观与生态的高度融合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涵。北林团队承担了通州副中心规划的研究,为绿地规划的制定提供了非常好的战略和思想。从“蓝绿格局”的生态连续性,从依托河网、道路、资源、挖掘绿色空间的可行性,从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动物提供环境的角度,从网络、绿道、慢行体系和城市衔接,从旅游资源的可达性、连续性,从文化的原真性保护等方方面面做了一系列分析,希望能够为当时通州绿色空间的规划、绿色系统的规划,贡献研究者们的智慧。

  第三个就是城市与自然共生这样和谐共生的问题,是公园城市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公园城市建设不应该拘泥于传统建成区有限范围内的单一城市公园的类型,应该用发散的思维,用广义的公园思想和理念来统筹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构建。为了当时北京的城市森林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李雄教授带了研究生做了20多个城市森林构建的模式。其中一个模式是基于物种多样性和动物栖息地,考虑的城市森林营造一种方案。生态文明很重要的一个思想,人和所有的物种都有同样生存的权利,与支撑工业文明人权的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尊重每一种生命形式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生态文明的基本态度。

  最后一个是国际化与地域化融会贯通的问题。如何彰显中国的城市建设?特别是风景园林体系建设的中国特色的问题。上个世纪钱学森先生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思想。他希望每个市民生活在园林生活当中,而不是让市民找园林绿地去找风景。他把园林思想和整个城市建设结合起来。

  中国的城市规划是存在问题最多的一个领域。不少新的城市规划把地方的风格,文化的文脉割断全盘西化,导致中国城市的民族性、文化性不知如何表达。十九大里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坚持文化的自信,要求我们要走创造性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的道路。有一个杭州西湖和纽约中央公园对比的数据统计,88%的人更加倾向于杭州西湖模式。之所以如此,除了景观模式以外,可能更重要的恰恰是这个城市的文化及内涵。杭州风景园林的建设,不仅具有非常优美的绿色空间,还有一个非常坚实的文化的内核,这个内核一脉传承发展下来。所以如何坚持这中国特色文化的思想,在生态文明背景下,面临着公园城市这样新的命名,需要对当下中国风景园林的绿色使命和美丽担当有新的思考。

  李雄: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住建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住建部全国高等学校土建学科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公园协会副会长,《风景园林》编委会主任,《中国园林》、《现代园林》等学术期刊编委。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