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怡嘉:特色城镇的景观设计与实践——二澳农场规划设计

2018-07-27 11:44:09    作者:李玉兰/整理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7月17日上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成功举办的国际风景园林与绿色发展学术交流会上,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造园景观系教授汪怡嘉以香港二澳农场规划设计为例,分享了特色城镇的景观设计与实践。

汪怡嘉:《特色城镇的景观设计与实践---二澳农场规划设计》

汪怡嘉演讲


  汪怡嘉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景观设计师,在美国、中国大陆、台湾等地均有过工作经历。此次讲的关于香港的二澳农场的规划设计项目,也是她亲身实践的建设项目。演讲主要介绍了项目背景、规划内容及现状、目前二澳的发展、市场及销售情况,还有2025年的未来展望。

  二澳农场位于大屿山岛的西侧,珠江口的东侧,附近有机场和港珠澳大桥,而周围都是被保护的区域公园,要从大澳周转坐船或者走山路才能达到,这是一块完全没有被人为破坏和开发的天然之地。未来,此地会结合大湾区的建设计划,在经济、休闲娱乐、生态、商业等方面一起整合做大屿山的发展。实际上建设地点已经有300年的历史,但是在香港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农民迁村或者移民离开,村落荒废。

汪怡嘉:《特色城镇的景观设计与实践---二澳农场规划设计》

  现行建设规划目标是要实现复村复耕,达到生态平衡,进行可持续发展,开创现代化农业管理及经营,使农业社会崭新再现,同时关注我们的食品安全。

汪怡嘉:《特色城镇的景观设计与实践---二澳农场规划设计》

  二澳农场所在之地环境优美,介于山水林田之间。

汪怡嘉:《特色城镇的景观设计与实践---二澳农场规划设计》

  二澳农场的整体规划图,经过汪老师等反复的计算和精心设计,不断修正,包括河流水系的走向,地理地质特点,村落规划位置等等,每一样都要知道得非常清楚。村落分区分为:新村、旧村、社区农圃,整个基地10公顷,与国内相比,这个区域或许太小,但是在香港地界,作为没有被开发使用的源生田,这已经是一块具有相当面积的土地。

  在新村计划中,因为是码头的入口区,利用这边的旱田做成温室展示区,来种植蔬菜水果,四季都有产出;旧村计划中,因为是水田,所有的土壤都是黏土层,这里自古就是米乡,所以仍然定位为主要出产食物的地方,也就是种水稻,因为现在的水稻田尺度还不够大,而且还不能确定种植稻米,所以仍然使用人力来种植;在社区农圃中,划分了20个小田,采取认养的方式,企业和个人均可认养。

汪怡嘉:《特色城镇的景观设计与实践---二澳农场规划设计》

汪怡嘉:《特色城镇的景观设计与实践---二澳农场规划设计》

汪怡嘉:《特色城镇的景观设计与实践---二澳农场规划设计》

  关于度假村里的建筑形态,未来会有建筑设计,第一种在农田里面就是温室,温室采用吊脚楼的方式,能够控温,凉快一点,水可以从河流里面直接穿过,这是温室的一种构想;农场也是有一些小的建筑和构筑物,像是工具摆放区、冷库、冰箱储存区等,因为有当时的屋地,所以,未来希望能够回到香港这些村屋的地方,房屋建设也是选取符合本土的材料,因地制宜,节能环保。目前这些屋子全部已经倒塌了,以后要重新建起来,希望未来能够做到养生、休闲、体验、文化的概括。

  在农业回收方面,首先开垦人员正在试种稻米,香港是一年收两次,通过实验希望能找到适合种植的本土米,也种植各种有机蔬菜水果,也做成农业加工品,输送到外面,例如加工酱料,也通过认养土地、办各种农业体验活动,搞露营和生态讲解等方式赚钱,还会跟很多的NGO合作,做公益的产品,跟各个厨房和很多的餐厅合作,希望我们的鲜货能直接送到他们的厨房。

  市场销售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为了让大家有同样的理念,设计人员在报刊杂志上面,不断推行二澳的红菜头,或者是二澳的米,或者是专门摄影,告诉大家怎么做饭,怎么吃粥等等,在香港这个是很重要的。他们也有Farm To Toble的概念,从农场直接拿到餐厅,会跟很多明星合作,他们在煮饭的时候,就会要求用二澳的米。同时二澳的农产品也不能只做一种形式,例如做成饼干或香皂等等,让产品多元化。

汪怡嘉:《特色城镇的景观设计与实践---二澳农场规划设计》

  汪老师还讲到:香港的很多环保团体,拼命在抗议,认为这种建设不够环保,认为这个地方原来就是米乡,原来就是农民的地,怎么可以在香港开田,所以没道理,不让我们开田做农业。但是我们已经把农业中很多的昆虫都找回来了,并且用最自然的方式,例如有机肥的方式,把香港的农业找回来。我们要不断证明给环保团体看的是,鸟增加了多少,蜻蜓、爬虫各增加了多少,这是每一次都有生态的报告,去报告给香港的环保团体的。我是一个台湾人,本身也不是学农业的,去香港做农业,是因为我只是一直在想,我能不能落实一个项目,好好地把一个东西种出来。希望农业能够跟经济一样,能够互生共存,这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汪老师表示,我们希望在香港能够找到本地的食材,不要95%都是国外或是中国大陆引进去的。我们能找到香港米的永续发展,我们能够提供有机的,没有污染的鲜果,我们能够重拾农村生活,重新在香港不是看到维多利亚港,能够看到农业景观,这个是我们整个项目里面大家的一个信念。

  汪老师说,我必须要说的是,我知道现在这边有很多的特色小镇,或者是农村小镇,大家在开始。我真的希望在我们中国能够找到文化跟产业,然后结合农业的生活,我们做的特色小镇,能够真正把农业的生活,跟自然保存下来。我还是台湾文化大学的老师,我每个月要飞回台湾去上课,我的学生要做农业,我说可以,但不管种植什么,要去切实的实践到里面,他们在培养的过程里面,知道农夫是怎样生活,农业景观是怎样做才对。我也很希望,我们现在的儿童能够了解农业,我问了香港三十几岁的人,有些连花生长在地上不是长在树上都不知道,现在很多小朋友也没有再拔过萝卜了,所以我在想,这个农业除了景观,我们种东西以外,我们可不可以种多一点,我们吃的东西,让大家能够了解。

  汪老师还展示了她利用废弃物做载体,种植的有机蔬菜。

汪怡嘉:《特色城镇的景观设计与实践---二澳农场规划设计》


  汪老师继续讲到她去莫斯科的经历,因为看到大道旁边栽植的果树,大家都可以摘来吃,画面很感人,这既是一种新的景观概念,也是最初的景观概念,像欧洲利用果园做花园。她呼吁让景观回转,大家充分使用蔬菜水果植物创造漂亮的景观的同时,也创造一种“可以吃的景观”,空间的美化,不要只是形象的美化,能多一点实用性,有吃的用法。还希望农业知识能够推广,食品安全不再是浅显的知识,而是切实有机,能够真正吃到的有机,创造一种可食地景,为公众建立一种新的景观理念。

  汪怡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造园景观系教授,曾任AECOM 中国区景观设计副总监,致力于园林景观规划及设计已有二十年以上。她多元化的项目经验来自美国、台湾、香港、中国大陆及其它亚洲不同地区的项目。项目类型包括大规模的主题公园、区域公园和旅游景区及都会中心的广场规划及设计。小尺度的到酒店旅馆户外空间、街道美化、私人花园的详细设计。对环境保育及生态工程等课题也有专门的认识和研究。

编辑:李玉兰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