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收缩城市逆势扩张
环境、社会、人口等全球问题最终都可归于城市问题,收缩与扩张作为城市重构过程中的极化现象,正在影响未来社会的城市结构,而隐藏在城市极度扩张背后的一种特殊的城市形态——“收缩城市”,正日益引起大众关注。
“收缩城市”,是指城市人口、社会经济发展遇到问题,失去增长动能的综合表象。“收缩城市”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和形态,它是与城市增长、平稳发展和复兴相连的发展阶段,并不是一种新现象。上世纪80年代,很多发达国家就出现了这一现象。美国五大湖一带聚集着底特律、扬斯敦、匹兹堡等以钢铁制造业为主的城市,这些城市在上世纪中叶前高速发展,工业化程度极高。但当美国完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型后,这些城市的工厂纷纷关门。闲置的机器上逐渐生出了铁锈,这一地区就被称为“铁锈地带”。“铁锈地带”的城市收缩比中国城市收缩的程度要高得多。
与美国、德国等国家相似,随着产业更迭、大城市集聚作用凸显,中国一度经历辉煌的城市也开始面对收缩的局面,而与人口减少和经济衰落相伴的,则是基础设施的荒弃、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卖地造新城的冲动。中国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之中,伴随一些城市的成长,另一些城市则显露出相反的趋势,城市优劣之差仍在扩大,并集中体现在人力资源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很多城市边缘发展停滞,但市中心还在建设,企图吸引更多人。在这些城市,地方人口的减少并未遏制城镇建设用地的进一步增加,反而加剧了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这成为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亟待克服的痼疾。
当过度发展、粗放发展的问题不断显现,人们关注的话题不再是扩张,而是转型、品质提升。城市收缩并不完全是坏事,城市收缩不足惧,但要警惕逆势扩张,警惕为了抵抗收缩而产生的各种资源浪费。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收缩是不可避免的,收缩未必意味着彻底的衰退。收缩不等于萎缩,收缩也可以是城市内部再平衡的一部分,提醒我们要对城市下一步发展有更多未雨绸缪,做更充分的准备。
既然收缩和扩张都是常态,城市的转型之路该怎么走?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目前急需做的是,结合多源数据和多种技术手段加强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尺度的城市和区域收缩的全面深入研究;鉴别我国城市所处的不同的收缩类型、城市收缩的空间和时间尺度及其影响;科学合理地采取抵制或是接受收缩性措施;积极地应对城市收缩的过程,采取科学的应对途径避免链式反应;积极探讨新的城镇增长模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采取精明收缩的城市规划策略和政策措施,更关注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空间品质,使城市成为我们身边最真实最自然的存在。
编辑:li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