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ssapon Boonsom:混合型公园城市
9月11日上午,在河北衡水举行的湿地园林与滨水城市高端学术交流上,泰国Shma设计事务所总监Yossapon Boonsom 发表题为《混合型公园城市》的演讲,以在曼谷等地的几个项目为案例,阐述了将城市改造为混合型城市,以更好地应对外来挑战的理念。以下为演讲实录:
▲泰国Shma设计事务所总监Yossapon Boonsom演讲
各位早上好!我来自泰国曼谷Shma事务所。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的设计愿景——混合型公园城市,我们希望将城市改造为混合型城市,以更好地应对外来的挑战。
亚洲大部分的城市都位于洪泛区,曼谷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我们越是扩大城市,更多的水越会被堵塞,导致洪泛灾难发生在更多的城市地区。曼谷已经从与水共存的城市状态,转变成了一个固定的城市模式,水在城市中没有了空间,这不仅改变了城市,也改变了人们与水互动的方式,人们不再亲近水,而是开始反抗水;人们开始不再与水互动,而是开始与水分离,反抗它、防止它。通过城市规划图可以看到,现在大部分的运河已经被填满,城市周边和城市的农业区发展成了建成环境。
可以看到混凝土的路堤和机械泵以及防洪墙作为减轻洪水的工具,它消除了人们沿河生活的生活方式,同时,防洪墙和这些路堤也消除了淡水生物栖息的河岸带。曼谷也面临着这样一个衰落的环境,城市不再是为人和自然而设计的。城市中没有足够的空间供人们步行,由于快速的城市化,城市也正在失去绿色的空间,城市的公共空间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设计,无法鼓励人们去进行新的生活。在城市中心区,特别是城市快速公路下的区域,大多是未利用的,而且是不安全的。同时城市还有很多衰落的街区,有待进一步的开发。
城市不仅目前面对着问题,同时未来也面对着海平面上升和地表下沉的挑战,这可能导致曼谷在2030年被永久淹没在水下。目前曼谷只有2%的公共绿地面积,8%的废弃绿地面积,18%的农业用地,50%的城市已经变成了建成的环境。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城市将逐步侵占剩下的绿色空间和农业区,这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城市应对洪水的能力,破坏城市的自然环境,从而进一步恶化局势。所以我们应该从考虑自然环境和人民福祉的角度出发,寻找发展和振兴城市的一些有效的新途径。
所以我们提议的新的方法就是“混合”,所谓“混合”就是两种不同的事物结合起来,以便解决新的问题,图片中是泰国发明的一种新的交通工具,它将船和摩托车结合在了一起,在雨季可以通过这个交通工具在整个城市里面穿梭。所以混合型公园城市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是指在城市各个规模和区域创造一个整体的环境,能够让城市不断地适应新的挑战,改善城市环境。这个概念可以被应用到各个规模和各个尺度,包括街道、新的开发区、快速公路下的地区、沿江地区等各个地方,它让城市更好地应对将来所要面临的挑战。
这个新的概念由四个元素组成:第一个是保护城市周边的农业用地,通过在政府和私人的项目中保护和增加城市的滞洪区,更好地应对水位上升的问题。第二个是保护和增加城市中的绿地面积。第三个是通过新的发展来组合现有的小的绿色区域,形成一个网络。第四个是连接蓝绿网络来创建这个城市的滞洪网络。
接下来我将从四个方面来介绍一些案例,来佐证我刚刚提到的这个概念。有四个类型:
第一个类型是公园。通过以前的项目我们将会看到公园是如何为水提供空间的,这个公园是位于城市周边的洪水泛滥的地区,此处之前是一座果园,我们的目标是如何保持现有果园,并通过扩大现有的池塘来提升这块地区对洪水的滞留能力。我们将挖出来的土用作供工人们休息或者是玩乐的小山丘,抬高的通道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观赏整个设计,这个项目还在建设过程中,会在今年年底开放。希望通过这些湿地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关于湿地生态保育的概念。
另一个案例是关于商场和公园的。我们知道现在人们更喜欢去商场,而不是去公园,所以我们提议如何平衡两者,能够将商场和公园更好地结合。这块地是在城市的中间,在文化上、自然上,它都有非常高的价值,同时它的交通非常便捷,是城市的枢纽,政府是想把这块绿地变成一个商业综合体,但是在很多年前,它是一个仓库,我们的目标是能否保住这片绿地,在周边进行相关的开发。我们通过使用湿地来帮助这个地方提高洪水滞留能力,在曼谷雨季的时候,所有的建筑都会建设在绿色的屋顶下,在热带城市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比较宜人的小环境,在河道两侧的环境很宜人,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游憩和观赏,而屋顶的绿地则会变成公园,也会变成城市的农场。
第二个类型的项目是关于公园连接器,在这部分介绍两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人行道如何变成绿色的廊道。我们认为人行道不仅仅是供人们通行的地方,它也可以变成聚集人们的场所,人们可以更好地跟自然交流。所以我们想使用这个概念来完成这条曼谷最繁华的一条街,让它成为一条公园绿道。这条绿道原来是一条受污染的河道,也没有很多绿色的空间。我们想改善河道的水质,增加更多的绿色空间。
可以看到河两岸的街道,我们的概念是移除两岸的堤岸,增加绿色的空间,引入很多生物绿化池和净化器这样的设施来改善水质。总长大约有2公里,我们识别出了一些可以供人们休憩的地方,同时也保留了过马路的地方。我们将原来地上的设施,比如说电线全部移到地下,增加了更多的空间供人们游憩。我们认为人行道是城市中很关键的一个要素,可以在将来成为城市绿色空间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如何利用城市快速路下的空间成为一个公园。因为在城市中心有很多这样的空间,我们也去当地进行了调研,来了解高速路下面的区域有哪些可能性。我们发现了可操作的可行区域,就是城市的交通枢纽中心一直到城市南部的一条河流,全程大约有10公里。这10公里的区域不单单只是把高速路下面这片区域变成了绿色的公园,而且还让两侧的居民区更加地舒适和宜人,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这条路上有很多重要的交通节点,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出行,更好地抵达其他的公园和公共设施。可以看到一些剖面展示这个城市土地具体的使用情况。
它从交通枢纽把人们引到了河边,然而还有很多这样的空间可以值得进一步被开发和利用。我们已经做好了其中的1.5公里,接下来会做其它的部分。它为人们提供了很多公共场所,比如说运动场地、自行车道、公共图书馆等等。所以经过这样的设计,它已经从快速路下面的不安全的、不可使用的空间变成了一个城市里面充满活力的空间。我们认为通过提供这样一个10公里的线性的绿色空间,能够更好地连接周边的公园,使之成为一个更加完整的系统。
第三个类型是我们想让建筑成为公园。我们设想的第一个原形是想让建筑成为公园,所以从外部来看建筑更像是一个小山丘。我们想让这个建筑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所以会有很多绿色植物来覆盖建筑的外立面和屋顶以及内部。在建筑的内部可以跟外部的自然形成更好的连接,所以我们认为建筑也可以成为城市绿色空间的一部分,更好地为城市环境服务。
第二个原形是公寓,想让它们成为森林。这个概念是应用在图上的基地中,这个基地刚好位于公园的对面。所以我们想将对面的公园的绿意延伸到基地中。我们想让它的内部和外部可以无缝衔接,更好地形成一个景观效果。从公园入口开始,这些线形是引导的作用,会将你带到这个项目的不同地方。我们设计了一些亭子,跟建筑的立面和形态进行匹配。通过这些设施,建筑的内外空间开始变得模糊,从而融合到了一起。在这个泳池中可以看到对面的公园。
第四个类型,我们是想如何将河流变成一个公园。泰国政府希望在河流两岸做景观大道,但是政府的这些想法可能在某些方面并不是很合理。因为在这条河的两侧,实际上原来有很多当地的居民,有很多当地的文化。所以在河流的两侧建这样巨型的景观大道,实际上会给当地居民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这样一个巨大的工程,第一方面的影响是会使河流变窄,它影响水流动的能力和河流的通航能力;第二方面的影响是会影响河流周边的生态,所以我们的概念跟政府不同,就是想如何复兴这条河流,不单只是通过一条景观大道来解决。我们会从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综合来考虑,如何来复兴这条河流。
我们不单是关注于河流两边的景观大道的建设,更多地是关注于河流向周边街区延伸的空间。如果你仔细研究河流周边这些地区的话,你会发现当地社区和当地居民有很多生活方式和一些文化价值。同时,沿河区域还和城市很多公园和绿地系统进行连接。还有很多文化遗址,隐藏在这些街区中,值得我们去发现。我们需要为每一个方面寻找一个详细的解决办法。
接下来展示一下我们是如何具体来做这样一个项目。这个街区是河流两侧比较有历史的街区。它有很多历史的价值,同时它又面临着衰落的情况。所以我们对于这个项目的模式是想和当地居民共同创造设计。这样一个模式实际上是在开始的时候,就将与河流和街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全部集合到一起,大家一起去讨论。所以讨论一共花费了大约9个月的时间,最后得出了一些结构,我们通过一些实验模拟来看这个项目的可行性。
所以我们最后提出了三个策略。第一个策略是重塑这个街区的品牌,我们想利用其中的一座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作为这个地方的地标;第二的策略是复兴,我们希望通过复兴这个街区废弃的厂房和绿地,它们可以成为公共设施,比如说图书馆、工作坊,可以为人们更好的服务;第三个策略是重新连接,希望可以让人们更好的来抵达这个地区,更多地发现这个地区的特点。
图上是我们设计的一个愿景,希望可以达到这样一个效果,左边的建筑是这块区域的地标,希望它可以成为市民公共的图书馆。一些模拟实验,让人们进行局部的改造和实验。我们通过工作坊的形式,让居民一起来参与废弃空间的改造。这片区域实际上原来是一片空地,上面没有太多的植物,社区希望它可以成为口袋公园,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些休息的空间。沿河的公共区域我们想把它变成人们集散的场地,可以举行晚会,举行一些活动。
曼谷的情况是土地非常有限,基本上所有的土地都被政府或者私人购买了。这个项目希望使用政府的一些废弃工厂之类的土地作为公共空间,这个建筑之前是一个印刷厂,现在已经废弃了。我们参加了这个竞赛,并赢得了这个竞赛,把它做成了一个学习中心。我们做了一个广场,这个广场有很多的功能,它可以作为一个户外活动的空间,也可以作为户外集聚的空间。
最后一个案例是飘浮的公园。之前已经谈论了很多如何为城市内部提供一些绿地,接下来我们想谈一下这个飘浮的公园。就像之前所说的,城市内大部分的土地已经被占据,所以我们设想是利用河流周边的泊船作为一个飘浮的公园。这些由泊船改造的公园,实际上有很多的可能性,包括城市农场,运动场地等等。这还只是一个雏形,我们是通过一周的设计工作坊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希望未来通过使用这个飘浮的公园这个概念,可以激活这个城市河流两岸的活力,让人们更好地抵达想去的地方。
总结一下,我们想用混合型城市公园的概念,运用到既有的城市和新的城市的发展中,可以让这个城市从没有人和自然的状况变成人与自然整体融合相处的状况。让我们共同创建混合型的公园城市。谢谢大家!
Yossapon Boonsom :泰国Shma设计事务所总监,朱拉隆功大学和卡塞特大学建筑学院访问学者,国际景观设计师联合会亚太区(IFLA APR)建筑师。
编辑:李玉兰
相关阅读
海南首个园林式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开园
三亚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坐落在三亚市荔枝沟路殡葬服务中心内、烈士纪念园旁,于2022年3月开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亚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详细】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