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达民:红黄蓝绿-环境设计
9月10日下午,在河北省衡水市成功举办的湿地园林与滨水城市高端学术交流会上,亚洲园林协会地产分会副会长,新加坡Tierra景观事务所设计总监梁达民发表题为《红黄蓝绿-环境设计》的演讲,介绍了红黄蓝绿在环境设计中的象征意义,并与大家分享了精彩的案例。
▲新加坡Tierra景观事务所设计总监梁达民演讲
梁达民先生认为,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黄色,代表人,包括人主导的流线空间和聚集空间。聚集空间在早期以村庄的形式展现,如今随着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连接,城市成为主要的生活空间。设计以人为本,代表人的需求的黄色是整个设计最重要的环节。
在满足必要条件后,绿色设计,即种植景观,与蓝色设计,即水体景观,也是本次交流会的课题,是维持生态平衡和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必须。黄色,绿色和蓝色设计互相吸引并重塑,需要一体化的全面设计。
红色设计在规划中代表道路,在此处则代表交通流线,包括车辆和公共交通流线,如私家车,公交车,脚踏车,地铁和高铁等。在很多大城市的项目中,由于未优先考虑黄色设计,导致交通流线缺乏更为创新的处理方式,进而占用过多设计空间。虽然绿色和蓝色设计看似为环境设计的重点,但在城市空间中,包括红色设计,三者皆为黄色设计服务。
新加坡Tierra公司的logo展示了上述设计理念,意在将城市空间的地表首层,第二层空间和高空空间连接并供公众使用。Tierra在西班牙语中代表大地,Logo中黑色部分代表建筑,通过将红色交通空间布局在地下空间,首层空间则完全供黄色,绿色和蓝色空间共生;由于目前城市无法完全将道路控制在地下空间,因而更为实际可行的方案则为将黄绿蓝生命层抬高至第二层空间;考虑到都市容积率的要求,高层建筑空中花园也为创造城市共享空间提供了宝贵机会。
以个体设计项目而言,建筑师、景观师和规划师不仅应在红线内实现以环境和人为主的设计,也需要考虑红线外的环境,实现大环境的连接和共生。此时,宏观的规划则显得犹为重要。纵观宏观的设计领域,下图展示的是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和全球规划的关系。
其中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有什么不同?城市设计着重于公共空间设计,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而城市设计的成败取决于城市规划的成败。城市规划则是统筹土地使用、工程建设、社会、交通等问题的综合部署及蓝图,区域规划则是包含城市规划、乡村规划和自然保护的总和。
那么为何要考虑全球规划?虽然每个国家考虑地球环境的视角不同,但在对待南极问题上,各国可达成共识:其中一项为南极冰川的融化将会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将受到巨大的影响。目前对南极问题没有相关规划,仅个别国家具有管理权,因此其发展前景也应受到设计师的重视。
接下来梁达民先生与大家分享了一系列的规划设计项目。
第一个项目——Green Wall Or Eco Wall?生态墙
目前由于市场需求,项目通常通过引进绿墙来美化空间,进而达到吸引人潮的效果,而此类项目后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来保持和维护。与此相反,当项目的立体绿化可在自然的环境下生存,极少借助人力,我们则称他为生态墙。
项目的概念是以植物的需求为设计基础,还原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除水、营养和阳光等需求外,植物亦需要可长期持续生长的空间。潜在的生长空间会激发植物的生长力,维持生态墙整体的健康。此项目生态墙包括内墙贴爬层和外网攀爬层。内层喜阴植物沿着巨大墙体攀爬,外层植物沿着通联的钢缆构架攀援,形成双层绿化系统。通过屋顶雨水的收集和处理,生态墙可实现“自给自足”。
第二个项目——海水淡化场
海水淡化场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由于紧邻城市公园连接绿道,而成为了新加坡公园系统的延伸和节点。设计的尺度和元素与公园协调统一,实现了建筑与景观一体化和整体性。原安全设计要求构筑高围墙以保护建筑,景观则以环建筑的水环形式确保整体的美观和使用。
为了缓解市政排水负荷,项目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将雨水汇水储存作为设计的重要课题。在雨量正常的情况下,景观草坪可过滤雨水并收集至储水箱,进而用于灌溉。若降雨量过大,多余的雨水会被直接导入市政排水。
第三个项目——新加坡高铁站设计竞赛
提及城市高铁站,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其巨大的规模,或是关注其建筑屋顶、立面和形态的展现,这仅仅是我们考虑本项目的一个方面。本高铁站临湖布置,左右皆为城市主道,北侧红色建筑是地铁站。设计重要考虑的是如何实现项目与周边其他地块的连接,尤其与地铁站的直接联系,形成通畅的步行流线,进而带动区域整体的发展。与一般的高铁站的设计原则不同,在一个发达的社会大环境下,需要全面评估规划对建筑、建筑对规划、环境对规划等互相的作用力,形成一个良性的一体系统。
第四个项目——新加坡第二金融中心总规划和城市设计竞赛
目前大城市包括新加坡都面临土地稀缺昂贵的现状,因此高容积率的高层建筑为首选。倘若把建筑视为立体的人造环境,建筑则成为“非建筑”。
以城市绿地系统为例,当雨水降落到建筑屋顶,若遇到硬质铺面,则会被直接导入市政排水;相反雨水若降至屋顶花园,可为植物提供营养和水分,并减少市政压力。建筑应尽可能最大化露天平台,将其设计为种植空间,优化植物生长环境。目前城市设计各个系统独立,然而建筑设计、市政部门、景观部门应互相配合,提高居民和植物的生活和生长环境。
一位著名的规划师说,交通设计要辅助城市系统,而不是控制城市系统,其目的是促进城市发展,辅助人行空间的连接。采用立体设计的思考手法,结合交通系统本身的规律,尊重研究现状,而非忽略逃避,实现科学的布局流线和合理的尺寸安排。
第五个项目——麻坡地区景观项目
梁先生小时候生活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古城,中学时搬离至麻坡小镇。14岁时梁先生绘制了一幅描绘小镇市场的画作,并赢得儿童绘画大奖。问询评委选中此画作的原因,评委指出他的图画有味道,人情味。人情味在城市里意味着归属感和安全感,没有这些味道的城市,无论物质丰富与否,人们的内心是无法等到满足的,终会选择离开。
麻坡是一个典型的马来西亚小城镇,住宅皆沿马路建造,缺乏完善的规划布局。此类发展犹如“癌症细胞”,仅为私利而非全局发展。在考虑麻坡规划蓝图时,环境是第一考量。不同于大多数城市依路建城,此城市沿河发展。因此未来的规划需保护河流,尊重水文的规律,保留演变空间。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相关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中的白色区域是未来发展的空间。人们可能质疑此规划中大规模建立流线系统的可行性,梁先生认为这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是一个普通的栈道等步行系统,但随着周边的发展,可能改进为巴士系统,50、100年后则可能演化为轻轨系统。这展示了小城镇的整体发展,其中每个区域会独立完善,然后相互辅助相邻区域,最终完成全面发展。
梁先生表示城市的重点不仅在于美观,城市的活力更是其不可或缺的。活力一方面是指人们幸福的生活在当前,另一方面指人们对未来的生活的希望的动力。随着城市的发展,设计师的超前的思维方式十分重要,不重蹈覆辙,也不恪守教条。
由于课题的广度和深度,未来的发展首先需团队合作。其次,过程要繁简清晰。简化繁杂的条框,而对于复杂的城市设计,需要深入讨论,据实分析。第三,分合有序,避免各部门过于精分,各司其职。最后,对城市未来发展的的美好愿景,全面合作的态度,是每一个设计师的必须遵守的准则。
梁达民:Tierra 景观事务所设计总监,新加坡知名设计师,亚洲园林协会地产分会副会长。对城市设计和总体规划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专注于中国城市的设计发展。曾与新加坡城市发展局(URA)合作完成新加坡滨海湾步行道、新加坡滨海湾千禧桥、新加坡皇后坊与滨海公园改造工程。
编辑:崔京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