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大剧院设计者保罗·安德鲁辞世

2018-10-15 09:10:22    作者:伦兵     来源:北京青年报     浏览次数:

中国国家大剧院设计者保罗·安德鲁辞世

供图/国家大剧院官微

  据法国媒体报道,国家大剧院与戴高乐机场的设计师保罗·安德鲁于2018年10月11日去世,享年80岁。这位杰出的法国工程师和设计师, 以自己独特而卓越的风格,在世界各地留下了60项作品。

  保罗·安德鲁1938年7月10日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冈戴昂,1968年毕业于巴黎美术学院。作为当代最具世界声誉的建筑师之一,年仅29的他设计了巴黎的戴高乐机场1号航站楼,融合了非凡创意和高效便捷的设计被誉为“有着高品质的完成度和撼人心魄的感染力”。从那以后的40年间,他还担纲了包括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机场、埃及开罗机场、文莱机场、中国浦东新机场在内的全球多处大型机场的设计。

  保罗·安德鲁最为大家熟知的设计作品是中国国家大剧院。

  2007年9月25日,中国国家大剧院首度亮相,也使保罗·安德鲁——从包括10个国家、36个设计单位、69个竞标方案、著名建筑设计师云集的残酷竞争中成功突围的建筑设计师,再次成为全球建筑界和文艺界瞩目的焦点。安德鲁以“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为理念,设计了这座被誉为“水上明珠”的中国国家大剧院。从长安街望去,碧波之上的大剧院,透明玻璃仿佛打开的剧场帷幕,里面五光十色、歌乐舞剧,是为“城市中的剧院”;从剧院里透过帷幕远看长安街、紫禁城,是为“剧院中的城市”——它就是一座栖息在城市中、服务于城市人们的艺术殿堂。

  上世纪90年代末,参与国家大剧院建筑方案招标时的安德鲁也曾一度陷入困境,直到一次在法国南部的自驾途中看到了猴面包树并联想到它硕大的椭圆形种子,才有了第三轮投标中给出的这个全新的设计方案。“我想在中国的传统中做一些突破,中国国家大剧院应该像一颗能孕育生命的种子,并最终生发为一块梦想之地。同时,它也将成为每一个走进剧院的人的艺术沃土”,安德鲁曾形容他的作品,“大剧院要表达的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人们也可以把它比喻成一个‘蛋壳’,永远孕育着生命,永远有精彩破壳而出。这就是我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

  国家大剧院占地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外部主体为钢结构壳体的半椭球形造型,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建筑,与壳体之外的人工湖形成了和谐的呼应。

  作为中国舞台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国家大剧院成为传递中国声音、抒写时代画卷的重要平台和艺术高地。安德鲁也早已成为这里的常客。每次来到中国,哪怕日程再紧、工作再忙,安德鲁都会特意挤出时间,到国家大剧院里看上一场演出。安德鲁坦言:“在我此生所设计的诸多建筑作品中,中国国家大剧院在我心中排第一!”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保罗·安德鲁:不读诗的建筑师不是好的画家

简单的T恤加外套,脖子上挂着一副眼镜,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今年已经76岁,不熟悉他的人或许无法想像,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法国老头儿是一位知名建筑大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