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创新规划刷新城市空间新维度
打造城市青龙,引老山入城,让绿带沿着河流在城市蔓延;建设海绵城市,80%以上径流量都能得到控制并利用;建设综合管廊,所在城市管线全部地下通行,打造城市坚实基盘……自南京江北新区获批之初,江北新区始终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建设理念,绿色智慧人文宜居的新区蓝图逐步成为现实。三年来,江北新区深入学习借鉴雄安、浦东等国家级新区先进经验,以重大生态工程建设、过江交通建设、主干道环境综合整治、教育医疗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引入等为重点,大力开展城市建设,积极引入海绵城市、小街区密路网、绿色建造、智慧城市等新理念,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中心区城市空间地上地下交相辉映,江河湿地错落有致,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新区雏形初现。
规划先行 绘制发展新蓝图
面对浩瀚长江、背靠壮丽老山。曾几何时,江南、江北一江之隔,发展差距却在十年以上。随着三年前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发展的“落后”标签不断远离南京江北。作为全国第13个国家级新区,科学的城市规划、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集群、强大的创新资源集聚,正成为推动新区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南京江北新区范围包括浦口区、六合区和栖霞区八卦洲街道,覆盖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浦口经济开发区、六合经济开发区等5个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京港西坝、七坝2个港区,涉及江北17个街道,规划面积7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0万。创建伊始,江北新区便被国务院赋予了“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即: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和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2017年9月,江苏省政府传来好消息,《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顺利批复。根据规划,江北新区将形成“一轴、两带、三心、四廊、五组团”的总体布局结构。一轴:指沿江城镇发展轴;两带:指外环山水生态带、沿江生态带;三心:指浦口、雄州综合型城市中心及大厂生产性服务专业型中心;四廊:指方山—八卦洲、马汊河—八卦洲、龙王山—八卦洲、老山—三桥4个楔形廊道,是区域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城镇组团的主要增长边界,以及江北保护南京主城环境的清洁空气廊道;五组团:指桥林、浦口、高新—大厂、雄州、龙袍5个城镇功能组团。
此外,江北新区还进一步聚焦思路,提出建设“两城一中心”,即建设“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全力将江北新区打造成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彰显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生态优先 绿色新区现雏形
“生态优先”是江北新区开发建设的重要原则。94公里的长江岸线、16公里的滨江风光带、老山国家森林公园、金牛湖、珍珠泉……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新区建设始终不忘生态保护。滨江大道西侧正在施工的,是新区2015年4月开建的超大型生态景观工程“青龙绿带”,在日前记者的采访中,该项目一期工程已经接近尾声。这条长约7.5公里、总占地面积约88公顷的“绿带”贯穿新区核心区南北,直通老山,未来将建成启龙亲江公园、瑞龙郊野公园等5个公园,成为新区名副其实的“绿肺”。
同时,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框架迅速拉开。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北新区将打造水陆空兼备的综合交通枢纽。在城市道路系统上,江北新区将构建“六横十纵”的快速路网。从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上看,区域内有都市圈轨道交通线路5条:宁和城际轨道、宁滁城际轨道南线、宁滁城际轨道北线、宁天城际轨道和宁仪城际轨道。都市圈轨道与城市轨道无缝衔接。规划城市轨道线路7条,形成市级中心三线以上换乘、市级副中心两线衔接、地区(新城)中心有轨道覆盖的总体布局。中心城区公交线网密度达4千米/平方千米,300米半径公交服务覆盖率达80%。
过江困难曾是江北发展最大的障碍,为解决“过江难”,南京市正大力推进长江五桥建设和长江大桥公路桥维修改造,目前江北新区已拥有11条过江通道,预计到2025年,江北新区将拥有22条过江通道,实现与主城区的无缝连接。
一批民生工程也加速推进。市一中江北分校已经交付使用;鼓楼医院江北分院正式运行;江北新区规划展览馆(新区市民中心)、南京美术馆新馆、南京江北图书馆等场馆建设也都在加紧推动中。一个“绿色、智慧、人文、宜居”的新区,将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在南京江北崛起。
“上天入地” 刷新空间新维度
智慧城市建设由来已久,但大多数城市智能只局限在智慧交通、人脸识别等单一领域。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数据分析等技术越来越贴近实际运用,借助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搭建一个和实体城市同步运行的数字世界成为可能。江北新区从规划、建设到管理的全过程、全要素实现数字化和虚拟化、新区全状态实时化和可视化、新区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
城市连通的地下,是城市运行的血脉,是城市智慧的大脑。在30米深的地下,一个480多万平方米的地下街区正在紧张建设。未来,这里将成为江北的商务休闲核心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江北新区在“地下”做文章。正在建设的江北新区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地下管廊,在国内首次将电力、通信、给水、再生水、燃气、雨水、污水、空调热力管、真空垃圾管9种管线,全部纳入约5米深的管廊内部,实现了对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等理念的综合运用。自2016年7月一期完工交付以来,就成了各地的学习样板。
2017年9月,作为扬子江金融集聚区的首个重大建设项目,投资300亿元、总规模118万平方米的绿地·江北金融中心正式奠基。主楼高度超过了苏州国际金融中心,刷新了江苏省“第一高楼”纪录。
同日开工的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一期工程,则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城市地下工程。这一将管廊、交通、商业、轨道等在地下实现相连和整合的超大“地下城”尚在规划阶段,已让人惊艳。据了解,这个地下城市最大埋深达46米、地下七层。地下一层是商业,二三层是停车场,快进快出,地面还给行人。再往下,是市政综合管廊,底层是城市轨道交通。所有地下空间和城市运行、市民生活融为一体,真正实现连通共享。
“上天入地”,江北新区正以旺盛的动能向上生长、向下拓展城市功能,刷新了城市空间新维度。
记者手记:规划是方向、是路径。作为国家级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核心竞争力。在具体实施上,江北新区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建设理念,强化创新内生动力,积极引入海绵城市、小街区密路网、绿色建造、智慧城市等新理念,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逐步建立一个“绿色、智慧、人文、宜居”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对滁州而言,需要增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只有认识到位,执行有力,才能加速高端产业集聚,产生并释放产业集群效应,谱写一部谋而后动促产业崛起的壮丽篇章。
编辑:杨赓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