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百年校庆 设计论坛70位专家对话

2018-11-04 09:27:00    作者:王岩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作为百年校庆之年的重要学术活动,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高等美术教育国际顶级学术盛会——国际美术教育大会,于11月2日、3日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 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4所美术院校、艺术机构的院校长与机构负责人及相关学科知名专家教授近300人会集中央美术学院,其中有67位院校长与艺术机构负责人,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美术教育盛会。

  据院方介绍,大会围绕“新时代的美术教育”这一主题,深入探讨美术教育的时代机遇与挑战,美术教育的文化使命,人才培养的创新方式,创作科研的社会协作等具有全球共性的议题。中央美术学院也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建立国际美术教育与科研合作的长效机制,扩大高精尖的国际专家教授队伍,推动一流学科建设。

  大会期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将举办“美术馆之夜”,此外“中央美术学院与丝绸之路艺术文献展”“与世纪同行——中央美术学院百年设计教育文献展”“中央美术学院修复研究院教学研究展”等一批新的展览也将向公众开放。中央美院还与多所国外美术院校签署合作协议,并将聘请一批国际著名专家学者为中央美术学院荣誉教授、客座教授和高精尖中心首席专家。

  附:中央美术学院校长范迪安在开幕式上的发言

  尊敬的伊琳娜·博科娃女士,尊敬的王登峰司长,尊敬的各位校长同事,各位专家同仁,各位来宾:

  “近者悦,远者来”,今天,中央美术学院的老朋友和新伙伴汇聚一堂,共商国际美术教育发展大计,这是一个让人难忘的时刻。

  这次大会的总主题是“新时代的美术教育”。在酝酿这个主题的时候,我和我的同事们考虑到,无论是思考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使命,还是放眼全球美术教育发展的态势,我们必须首先认识自己所处的方位,这个方位既具有时间的涵义,更具有属性的涵义。“时代”二字让我们有时间的紧迫感,更让我们对所从事的事业的价值和意义抱以理性的审视。中国古代画家石涛在谈论艺术时就说到“笔墨当随时代”,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时间是一种“在场”(presenting)的存在”,都提示我们要看重时代的机遇和我们与时代的关系。

  在中国,我们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时代。经过了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国社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正在走向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放眼全球,我们也看到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成为新的特征。新思想、新发明、新技术大量涌现,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更推动我们对世界投以新的认知。美术作为创造性的产物,寄托着人的理想与憧憬,它的超功利性让人将之视为神圣的事业、精神的化身、文化的结晶,但它同时又作用于现实生活,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生产力,特别是以创新思维推动社会的进步。

  我们都意识到美术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是中国社会现在正处在全面建设的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美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新的需求,美术教育的内容和人才培养的模式都需要更新观念与方法。二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时代快速到来,改变了知识生产和学习知识的方式,教与学两方面不再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而是两个主体,“主体间性”将成为我们实现有效教育的着力点,为此,我们要把视野更多从研究知识转向研究教育的对象。三是文化交融的趋势不可逆转。艺术是文化的表征,视觉艺术的敏感性、直觉性、直接性更带有时代的文化印迹。只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才能激活思想,激发想象。为此,大会的主旨就在于聚焦全球美术教育领域的前沿问题,交流中外美术教育所取得的创新成果,探讨世界发展变化格局中美术教育的使命任务,构建全球美术教育的合作平台,促进新时代美术教育的改革发展。

  问题意识和解决方案是我们对大会的期待,为此,大会设立了6个论坛。其中校长论坛的主题是“艺术教育:作为改变世界的力量”。艺术能够改变世界吗?艺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世界?从历史中我们似乎可以找到答案,但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处在变化中的世界,艺术和艺术教育还有什么力量去改变它,这是各位校长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我深知各个美术学院的历史文脉、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学术特色不尽相同,但作为校长,都是一所伟大学院传统的守护者,同时也是新的学院传统的开拓者,如何让传统散发出时代的生机,激发出今天的创新活力,这是校长的使命,而在艺术的技巧与思想方法、艺术的边界与文化的交汇等问题上,校长们同样要作出深刻的思考。

  大会的设计论坛是各个论坛中规模最大的一个,超过70位专家学者将构成立体式的对话。设计在中国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学科,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今天中国的美术大学中,设计学科的学生几乎占了二分之一,毫无疑问,这是因为设计牵涉着国计民生的广泛领域,社会有巨大的需求,设计便有巨大的行动。在1980至1990年代,中国的设计教育主要是直接借鉴吸收欧美和日本等新兴国家的设计理念与教学内容,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设计思想尤其成为设计教育知识系统的基础,随着全球时代的到来,中国的设计教育更多地思考国际经验与本土需要的关系,更多地从设计美学转向设计社会学,也更多地借助科学技术新发明拓展设计的创新维度。这次设计论坛的主题定为“教·育未来”,就鲜明表达了我们和国际同行共同探讨面向未来的设计教育的意愿。未来虽然未知,但未来已来,从人工智能,大数据到新技术、新材料,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到混合现实(MR),都让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融合起来,从而让人们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设计论坛展开的话题具有全球共时性,也意味着中国设计教育与国际设计教育具有同步性。实际上这一年来,中央美术学院已经将设计教育的全球连线作为新的教学方式,把汇聚资源与共享资源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实验室研究结合起来,把设计伦理讨论与社会应用反馈结合起来,开创未来型态的设计教育。

  与设计论坛同样具备规模的还有建筑论坛。中央美术学院创办建筑学院在中国是一个先例,其原因也许很朴素,那就是恢复建筑与艺术相结合的古老传统,但这个学科契合了中国建筑发展的现实需求,更旨在解决建筑最基础的功能——视觉美感的问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城市和乡村的建筑更新,也构成了巨大的视觉奇观。在我们审视“千城一面”这个由速度带来的问题的同时,更需要思考文化作为建筑前置词的重要性,以此防止“万村一面”的可能。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方兴未艾,大都市圈的发展引来世界注目,“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战略,美丽新农村的建设和城乡融合的理想,都向新型的建筑教育发出召唤,从这个角度来看,恐怕没有比建筑学科更需要守护文化传统和秉持批判性思维。这是为了使我们在拥有“广厦千万间”的同时仍然能够“诗意地栖居”。

  大会设立的美术史论坛、艺术管理论坛与美术馆论坛,都属于美术教育中的人文学科,在美术教育中发展人文学科,将使艺术的劳作建立在智性的土壤上。艺术史学科主要设在专业的美术学院之中,这也是中国特色,中央美术学院就是中国美术史教学的摇篮,我们也在全球文化产业的浪潮中建立了第一个视觉艺术管理专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同时是国家重点美术馆。艺术史研究,艺术管理和美术馆这三个领域有许多各自的专业问题值得探讨,而三个领域都面临全球知识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的转变,这三个领域更关联着全球艺术资源的再研究、再分配和再利用。前两年,中央美院与北京大学联合主办了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就以“不同历史和不同文化中的艺术和艺术史”为主题作了新的探讨。从艺术的起源到当代艺术的多元发展,中国艺术的中国方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我们希望中国的艺术不会在全球艺术史的书写中缺席。近年来,我们拓展了“一带一路”的文化研究和艺术交流,也使我们对全球艺术史版图有新的认识,而辨证的艺术史观和全球视野是构筑新的全球艺术史乃至理解文化多样性的前提。

  在这里,我不可能详细地阐述6个论坛的全部主旨,我想说的是,这些论坛和论题的设置,是进入新时代中国美术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我们需要更广泛地寻求对话与合作伙伴。在造型艺术、设计、建筑、人文这4大学科中,需要既加强各个学科的内涵建设,又要使这些学科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交融的整体。有了学科结构内在的坚实本体,才可能使整个美术教育与外部世界产生多点的、放射式的链接。人类文化和知识系统在过去的日子里犹如一条条长河,各自奔流,今天已是百川归海,汇成文化与知识的海洋,我们的学科建设应该在大海中把握前行的方向。相比起在座许多校长所在的美术学府,中国的美术学院仍然是年轻的,为此我们需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向同行们的学习中,以及与同行们的合作中敞开心扉,实现共赢共享,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中国文字中,“艺”这个字的涵义就是种植。艺术的发展就像树苗一样需要培育,艺术教育就是一门有关艺术的种植学,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服务人类、国家和社会的人才,创造新的艺术成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发展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在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的日子里,他给我们的老教授回信中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希望我们发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秀传统,特别提出:“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这为中央美院和中国美术教育指明了方向。教书育人就要怀以“大爱之心”,从事艺术创造就要具备“大美之艺”,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全面素养,让他们把艺术理想和奉献社会联系起来,把理性思辨和感性思维融通起来,把创造潜力和创新能力结合起来,这不仅是美术教育的目的,也具备把美术教育的意义扩展到整个教育的价值。

  如果在未来的某一时刻,我们得知这次大会对青年学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了作用,我们所有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会获得作为一个园丁、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欣慰。

  谢谢大家!

  (中国风景园林网综合)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王澍获"普"奖 中国美院因建筑学类成大热门

19日上午,考生们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门口排起了"长龙",大雪中等待该院2013年本科招生考试报名的现场确认。因王澍去年获"普利兹克"奖,建筑学类成大热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