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驰神往的新加坡园林绿化

2018-11-06 10:09:27    作者:周军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浏览次数:

  机场候机厅里,高大的立体绿化墙,城市街道两旁高低错落的树木花草,就连楼顶也种满了绿植……在新加坡,视线所及均是绿意盎然,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型植物园。

  其实半个多世纪前,这里杂草丛生、沼泽遍布,环境十分恶劣。后经过几代人努力,用科学精细的规划,逐步将新加坡打造成了一座“花园中的城市”。

  世界银行2014年数据显示,新加坡国土面积700多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736人,位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新加坡有340多个公园,居民区平均每500米就有一个公园,绿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5%,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

  取得这样的“绿化成绩”,绝非一日之功,而是经过了4个阶段、50多年的精心设计和规划。

  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花园城市”的概念。建国之初,新加坡在大规模兴建路桥、建筑的同时,意识到城市扩张会导致自然生态退化,于是积极调整,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展开城市“绿化运动”。

  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新加坡引入了种类多样、色彩丰富的植物,政府主动规划开发各类公园。1970年,新加坡成立“花园城市行动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政府各相关部门规划执行、市区重建和工业开发中的绿化行动,标志着“花园城市”上升至国家战略。

  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开始建设全岛公园网络连道系统,实施“绿色和蓝色规划”,将城市绿道和水流河道相连。

  第四阶段是从2000年到现在,新加坡正在从“花园城市”向“花园中的城市”过渡,进一步增强城市绿化和街景美观,让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有机融合。

  除了美化环境,绿化树木具有给常年炎热的新加坡“降温”的功能,因此这里的人对绿树格外重视和喜爱。2015年底,官方开始绘制新加坡3D地图来管理植物,使花草树木信息数据化。今年“树地图”网站正式上线,全国50多万棵树木信息一览无遗。

  打开网站可看到,地图上用绿色大圆点标注着新加坡每个区域总体绿量。放大地图,可看到街道名称及密密麻麻的绿色小圆点,这代表着树木的位置分布。点击圆点会弹出更详细的信息,包括每棵树的品种、树龄、对生态环境的贡献,以及近期修剪记录等。想知道身旁的树是什么品种或多大年龄,都可以通过这个交互式“树地图”查询。

   “树地图”不仅承担着公众教育功能,也是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对树木进行全周期维护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地图,国家公园局能更准确地掌握需要修剪树木的具体位置,避免树枝坠落伤人,还能更有效监督及执行树木的保养工作,确保它们健康生长。

  新加坡国土资源有限,如何在绿化覆盖率已超80%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绿化,需要多动脑筋。

  垂直绿化是一个现实选择。实现“花园中的城市”目标,只靠地面绿化远远不够,新加坡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广垂直绿化,希望在空中也建起一座座花园。国家公园局已与市区重建局合作,以税收折扣等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建筑商在大厦的垂直面积上种植绿色植物,以美化环境并降低建筑内的温度、减少能耗。据了解,现在新加坡很多开发商都把“毗邻即将建成的花园”作为房地产项目的宣传亮点。

  可持续绿化值得推广。“花园中的城市”根本含义是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能源损耗,推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达到生态环境可持续化目标。这种理念在新加坡已经深入到环保的每个细节,比如近些年国家公园局注重在已成材的大树下种植小树苗,一来可使市区生态景观更接近自然,二是出于树木更新考虑,如果大树死亡,小树就能立即补位,让绿荫不断档。

  参与绿化深入人心。新加坡从2005年发起了“锦簇社区”项目,鼓励企业和民众参与住宅区、学校和办公区的花园建设,培养国民对园艺的热情。在这种氛围下,不少种植和园艺专业人士成立了兴趣小组和互助社交网络,相互交流经验。新加坡人受到的教育是爱护环境,不能轻易触碰花草,近些年开始鼓励青少年多与自然亲近,学习农业和园艺,用自己的双手打造更可持续的未来。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