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由“城市中园林”迈向“园林中城市”
1986年7月,扬州市园林管理局正式成立。改革开放40年的风雨历程中,扬州园林在保护、恢复历史名园的同时,加快建设新型城市公共园林,推进城市公园体系建设,打造“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一体”的绿杨城郭新扬州。
11月14日,市园林管理局公布第一批扬州公园名录,60个公园名列其中。市民上网进入扬州市公园名录信息系统,即可查询公园名称、类别、位置、面积、四至范围、管护单位、咨询电话等详细信息。据介绍,市园林部门还将陆续分批公布免费开放公园的相关信息。
园林让城市更美丽,公园让生活更美好。近年来,扬州在全省率先提出“生态强市”的发展战略,以承办省运会、省园博会和世界园艺博览会为契机,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作为城市发展的头版头条,从“城市公园”向“公园城市”转变,掀起一场以公园体系建设为主题的城市更新运动,持之以恒建设高颜值和高品质的园林城市、公园城市、花园城市,全面推进城市园林园艺化改造,城内处处见园、步步见景,城在园中,人在画中。
科学谋划城市公园体系,重塑城市格局
扬州是中国园林城市,如果说园林是古城扬州的标志,那么公园就是现代扬州作为宜居城市的标配。
如今,凡是来扬的游客,只要一走进扬州城,第一感受就是先见绿色后见城。很多来扬州的旅游者也不再只盯“瘦(西湖)、大(明寺)、个(园)”等传统景点,遍布扬城的免费生态体育休闲公园成了旅客新落脚点。他们边看边羡慕扬州人的惬意生活,出门最多10分钟就能进公园。而扬州人介绍自己所在城市时也常自信自豪地说:“随便走,扬州城经得起看!”“我家住在公园里!”
诗意栖居,源自扬州公园体系建设。市园林管理局局长赵御龙介绍,近年来,扬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公园体系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破行政区域界限整体规划布局,以生态片区、河湖湿地为基础,以沿路滨河生态廊道为筋脉,科学构建郊野公园、市级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多层次的城市公园体系。
据介绍,在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扬州舍得把好地段拿出来,舍得投入资金配置设施,舍得投入精力设计谋划,赢得了市民真心点赞。扬州建成的各类公园,生态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配套设施齐全、健身功能完备,建成一个火一个。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并对外开放的免费公园共353个,其中综合公园41个、社区公园210个、专类公园28个、口袋公园74个。今年年底前还将建成5个社区公园。市民步行5至10分钟就可以到达附近的公园,初步形成了分布均衡、层次分明的城市公园体系,惠及500多个小区的150多万居民,市区人均拥有公园绿地达18.70,相当于每个居民都有一个“绿色客厅”,极大地增强了市民的幸福度、获得感。
“扬州实现了市民公共活动空间从以商业街区为主到以生态体育休闲公园为主的切换,使公园体系建设成为重塑城市格局的标志工程。”赵御龙说。
园林园艺“搬”到大街上,百姓“园中居”
初冬时节,行走在荷花池公园的环池步道上,一路上水绿相依,木栈道和浮桥景色优美,视线通透开阔。荷花池公园是扬州今年进行改造提升的公园之一。像这样的公园,扬州还有很多。
扬州素有“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之誉,但传统的扬州园林多是私家园林,主要满足园主的个人需求,因此古扬州的魅力往往藏在深宅大院的私家园林中。
而今,扬州强调公园姓“公”,打造面向市民的开放、无障碍、全天候的公共活动空间。如今,扬州将传统园林技术与现代公共空间建设理念相结合,积极融入古典园林造景元素,形成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一体”的生态格局。
“扬州公园体系建设,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千年扬州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一次创新与革命。”赵御龙表示,扬州始终坚持以靠近百姓、均衡布局、大中小匹配为原则,把城市公园体系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功能性设施优先规划、建设。
今年以来,我市在城市40多个出入口、匝道口、主干道交叉路口全面启动园林园艺化改造,把私家园林“搬”到大街上,让四方来客“人在画中走”,让扬州百姓“人在园中居”。
在城市新区建设中,扬州提出“公园+”理念,把城市公园作为规划的核心要件,优先定点规划建设,再在周边布局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市民生活区、商业区等。
在古城区和老城区,扬州提出“+公园”理念,充分利用工厂迁移、沿河绿道等空间,因地制宜添置城市社区公园、口袋公园。
“城市是景区、处处为景点”,按照市民出行300-500米到达公园绿地的要求,扬州认真谋划,精心实施。
“建城先建绿”,我市推进道路绿化和景观建设,打造城市绿网,数十条主次干道成了各具特色的景观路。同时,我市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古树名木生长情况整体良好,城区现有古树名木504株。目前,具有扬州园林风格的道路绿化景观特色初步形成,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
“人在街上行,如在园中游”,一批精致秀美的街头小游园和小型市民广场亮相,目前市区200余处街头小游园均匀散布,极大地丰富了市容市貌景观,增强了地方文化特色。
长效管理,绿色成果持续惠民
公园不仅要建设好,而且要管理好、使用好,才能将扬州打造成群众满意、历史传续的公园城市。
扬州对公园实行严格管理,在政策上、资金上、技术上建立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强调公园姓“公”,必须对公众免费、无门槛开放。政府加强公园管理干预工作,一方面发挥园林部门的行政主管作用,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联合财政部门根据公园等级类型和功能的不同,合理核定开放式公园管护经费,建立以多级财政资金为主的城市公园管护经费保障制度。
同时,积极探索地方立法管好公园。去年12月1日实施的《扬州市公园条例》,是江苏省首部关于开放式公园的法规。《条例》通过立法固化了公园体系建设成果,明确公园体系发展和保护专项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如果确需变更,公园数量和面积不得减少。
过去老百姓担心,这些公园大多处在黄金地块,以后会不会改作商业用地?对此,《条例》通过立法固化了公园体系建设成果,给老百姓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此外,我市还采用多样化、多渠道的监督方式,保障公园体系建设。一是制定《扬州市公园体系建设与管理考核办法》,建立科学完善的评比制度,将公园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体系。二是建立由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组成的评价人员体系,使公园管理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三是推广全市公园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招募“公园管家”,鼓励志愿者参与公园管理。
赵御龙表示,近年来,扬州公园城市建设作为促进城市功能完善和承载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通过完善交通设施、环境基础设施、文化体育设施、生态工程建设等举措,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赢局面。
编辑:杨赓
相关阅读
扬州城市规划首由国务院批准 规定城建用地
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消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批准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原则同意《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