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更美好 社区规划师在努力

2018-12-05 10:46:50         来源:四川日报     浏览次数:

  作为国家与社会的接口,社区是最基层的社会单元,是城市的细胞,社会的基础。成都市相关负责人曾这样阐述社区之于城市的意义——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石,社区是市民生活的家园,社区是城市文化的窗口,社区是党建引领的阵地,社区是共建共享平台。

让城市更美好 社区规划师在努力

  在成都加强对社区发展治理的背景下,社区规划师应运而生。作为社区规划过程的一个重要角色,社区规划师开始进驻成都的大街小巷,为社区发展和物质空间的改善优化而奔走。

  以成华区为例,该区已构建起“导师团(区级层面)—规划师(街道层面)—众创组(社区层面)”三级社区规划师体系队伍,并发动多元参与,在实施社区微更新、建设公园城区等方面发挥着切实有效的作用。

  那么社区规划师是如何与社区居民和干部一起,让一个个成熟社区和老旧小区再次焕发出新活力,让社区更具温暖感和凝聚力的?□安宁(图片由成华区委社治委提供)

  一、社区规划项目从何而来?

  众创组问需于民

  点位:成华区保和街道和美社区169院落

  成都市万宇路169号,是退休老人刘天泽所在的小区。“小区一直以来缺乏老人和小孩活动空间,社区文化氛围也比较差。”

  和美社区副主任刘敏厚介绍,包括169号院落在内,和美社区是纯商住型社区,同时也是成华城东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口多的新型社区。“18个院落均是新建商住楼盘,1.5平方公里面积内居住人口达8万余人。”

  社区规划项目做什么?问需于民。和美社区工作人员沈思忆与同事们和刘天泽等居民代表组成了社区发展规划众创组,一起对小区内居民进行走访调查。

  “9月13日开始入住调查,小区有676户购房户,我们通过敲门走访了540多户常住户,走访率超过80%。”在沈思忆提供的工作台账上,一张张回收的调查表被细致地整理成册,社区众创组工作人员收集的居民签字和手印被精心地保存好,项目设计图和手工制作的墙面沙盘等也被拍照存档。

  “经过居民需求调查和按手印表决,我们确定了利用楼盘架空层和入户空间,使用社区公服资金打造出社区文化和休闲空间。”曾经是某国企建筑方面工作人员的刘天泽和其他20多个众创组成员与广告公司一起设计,形成包括“亲子乐园”“书香回廊”等在内的“一个墙面、五个空间、六个主题”的项目方案。

  目前项目已经打造完毕,小区公共空间更加温馨了,刘天泽很是感慨:“众创组做了大贡献。”

  背景

  8月31日,在成华区举行的社区规划师论坛暨社区规划师聘任仪式上,成华明确:全区已聘请由13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导师团、102名社区规划师,14个街道均已完成社区规划设计师的聘请及各社区规划众创组的组建工作,组建社区规划众创组106个。

  点评

  谈小燕(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后、中国社工联合会“美好社区计划”秘书长)

  成华区率先创建的“导师团-规划师-众创组”三级社区规划师体系队伍,既是机制上的创新,也是成华区与时俱进治理观的体现。其正在探索一条社会发展治理的新路径,我非常期待它未来的实施成果,希望它能满足成华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能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二、社区规划项目如何敲定?

  众创组、规划师提出,居民投票确定

  点位:成华区龙潭街道秀水社区

  秀水社区,是一个拆迁集中安置的涉农社区,同时也是以客家文化为主的社区,有12000多居民。社区党支部书记唐吉寿印象深刻:“面临问题比较复杂,一方面是公服设施提升、小区绿化等硬件提升,一方面是社区居民素质和水平的提升。”

  问题一目了然,项目该如何确定?今年初,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与龙潭街道达成战略合作,10多个老师作为规划师进驻该街道多个社区,参与秀水社区项目的该校老师刘虹敏即是其中之一。

  “针对社区面临的问题,与社区众创组一起,我们谋划社区发展项目。”刘虹敏介绍,一方面是小区舞台、公厕、绿化等提升改造,一方面是社区办事大厅“三去一改”和增设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同时引进社区组织建立低偿的公益性儿童服务中心,并利用本土成长的阿美家手工体验中心开展“40”“50”人员手工培训和拓宽就业渠道。

  多次举行居民大会,选取众创组成员和居民代表,大家一起来确定方案。“从10月方案形成,居民提出很多建议,到现在,已经过很多次打磨和修改,终于初步定下来。”

  目前,项目正进入实施阶段,预计春节前将初见成效。社区居民李维光很是期盼:“社区发展好了,我们居住环境的品质也会得到改善。”

  背景

  除社区规划项目引领外,成华区委社治委还联合中山大学城市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发起“美好社区指数”测评,针对14个街道106个社区开展“民意识别”“服务供给”“组织发展”三大领域民意测评,得出“安全微指数”“健康微指数”“便利微指数”“舒适微指数”“活力微指数”“亲和微指数”六大微指数,首届“美好社区”指数测评得分平均分为87.07。

  点评

  何艳玲(中山大学城市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美好社区指数”,与以前的测评方式不一样,是从居民角度出发,从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方面,通过书面问卷、当面访谈、数据爬虫等手段进行一系列量化的评价,这在国内是率先开展的。在合作开发过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成华区政府部门的开放和坚定,直面群众评价,这将推动成华社区发展治理取得更加积极的成效。

  三、社区规划项目如何设计?

  规划师团队与居民一起“众筹”

  点位:成华区青龙街道昭青路社区

  “5811”,是昭青路社区确立的社区规划项目(项目名称来源于1958年1月1日宝成铁路通车的构想)。社区党委书记林勇介绍,包括项目名称和铁路元素的设计方案在内,都是规划师团队与居民一起来确定的。

  “5811”项目旁的成都铁路局青龙场居民1号点,有1700多户、5000多人。“我们家四代都是铁路人,这旁边不远处就是成都老东站,对于社区将这一荒废的地块用来打造‘5811’项目,我们举双手赞成。”1号院社区居民唐莉萍说。

  3850平方米的街边一角,能做成什么社区规划项目?青龙街道签约规划师、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杨森林表示,项目一开始,规划团队就征集居民的意见。“我们在小区门口摆摊、张贴宣传栏广泛征集居民意见,社区20多个众创组成员广泛发动起来,除当面走访外,调查问卷就制作了2800多份。”居民代表、众创组成员蔡家生表示。

  方案很快出炉——在舞台和绿化小游园建设标配之外,增设充满铁路元素的一座咖啡馆、一座微电影院、一座微博物馆,“整体风格采用集装箱形式,满满的铁路风。”不仅如此,在唐莉萍等居民代表的发动下,居民们还把父辈使用过的衣服、奖状、徽章等“老物件”自发捐赠出来,为“5811”项目增添更多年代风。

  设计方案敲定,项目已打围施工。“明年春节前‘5811’将正式与市民见面,我们相信到时将会成为又一个成都的网红打卡地。”

  背景

  成华区立足社区地理环境、人口规模、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等禀赋条件和群众共性需求,聚焦环境改善、景观打造、特色塑造、人文营造等方面,搞好社区空间品质提升规划设计,努力打造“一街道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一景观一韵味”社区发展治理品牌,打造了青龙致强社区、保和和美社区、双桥新鸿智慧社区、猛追湾香香巷、龙潭同乐广场等一大批特色社区和街区。

  点评

  于儒海(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五所副所长、总工程师助理)

  成华区重视社区治理,从工业遗产改造与社区治理相结合、新开发项目与周边老旧小区相协调工作的开展中,可以看出其在旧城改造系列规划与落地等方面工作都走在了前列。对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我建议成华区要更加重视本地文化,深入思考挖掘大熊猫文化、工业文化、客家文化以及创意文化、音乐文化等,充分建立起居民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

  四、社区规划项目如何评审?

  建立居民、社区、街道、区级多层次评审体系

  点位:成华区双桥子街道420新街区

  双桥子街道,是成都工业基地缩影的国企成都420厂主要生活区之一,在双桥辖区形成的750亩、6条街、200栋、3.3万人的生活区保留在主城区。

  “文化氛围不浓、环境秩序脏乱、公建配套滞后、临街业态低端。”双桥子街道签约规划师、四川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六院副总工程师李江林说。

  打造420新街区,伴随420生活区移交地方政府的进程开始。经过发放问卷、企业座谈会、居民坝坝会等广泛征求居民和驻区单位意见,最终形成“1236方案”即1个中央绿地广场、2个公共厕所、3个社区服务中心、6条工业文明特色的主题街。

  项目评审,既是对方案可行性的评审,也是对方案科学性的评审。从居民、社区、街道至区级,多层次评审体系让420新街区规划项目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修改。“参与这一进程,对于我们团队来说,是非常激动和兴奋的。”

  11月下旬的区级评审会上,项目得到专家和大众评审一致好评。而对于设计团队来说,更令他们激动的是社区居民的表达——规划方案出来后,420生活区近300名居民向成华区政府写了一封联名感谢信,信中这样写道:“这个规划,很贴民心,很接地气,又有现代感,我们坚决支持与配合。”

  背景

  11月21日,以“美好社区·品质成华”为主题的成都市成华区2018年社区规划品质项目评审会上,从全区200多个社区规划项目中选出42份项目策划书现场参与评审,参赛项目评审后将纳入区级项目库,14个项目当日决出优秀奖。◎点评杨辰(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教授)

  “美好社区指数”体系颇有新意,“导师团-规划师-众创组”三级社区规划师体系队伍兼顾了空间设计和社会领域的专家,分工清晰,任务明确。未来,希望成华区各个街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补短板,根据居民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推进工作,对未来最具潜力和需要重点提升的点位进行摸排和推进,同时,还要充分引入公众参与程序,最大程度地吸纳居民的意愿。

  五、社区规划项目怎样落地?

  居民满意度为第一位

  点位:成华区桃蹊街道“毛边书局·桃蹊书院”

  11月23日,“毛边书局·桃蹊书院”举行揭牌仪式。在桃蹊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吟看来,这一社区规划项目,对于地少人多的桃蹊街道(1.8平方公里,11.23万人)来说,是一场“文化盛事”,同时也是街道尝试与民间藏书人共同探索基层办文化的新方式。

  由傅天斌创办的毛边书局,书友遍及全球,其中有不少名人大家,包括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著名作家、翻译家贾植芳,藏书家韦力等,被誉为“流动的书房”。

  借助“毛边书局”这一民间品牌办文化,对于双方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毛边书局有了安放的家园,桃蹊街道居民有了免费阅读的空间。“在对辖区居民制作的15400多份有效问卷中,居民反映突出的问题,就是对于文化氛围的渴求。”

  “街道三层楼的文化活动中心用于对这个项目的支持,一楼为免费公共阅读空间,二楼为国学讲坛等读书公共活动交流空间,三楼为旧书收藏交流与展览空间。”刘吟介绍,整个项目藏书超12万册,达到一个县级图书馆的藏书量。

  全中式的设计和布局,众多志愿者和居民众创组构成的团队参与了每一个细节的打造,如墙面、桌椅、桌布、标识牌、书签等。“每天前来阅读的市民太多了,试运营将近一月,公众号粉丝数已2000多人,读者超3000人次。”傅天斌介绍。

  而书院定期邀请学者和名人举办的讲坛更是吸引了市民的关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毛边书局·桃蹊书院”的可持续运营将成为桃蹊乃至成华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

  背景

  成华区今年成功打造以“钱币文化”“沙河文化”“老工业文化”为主题的3个市级文化示范院落,集中治理102条背街小巷,并按照“一街一特色、一景一格局”的原则,重点推进339锦绣天府塔商业街、永立·星城都商巷情景街等优雅时尚的精品街区建设。

  点评

  刘佳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社区规划,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面向社区发展的资源投入与社区真实生活需求之间建立起更为紧密的对接——提升社区服务。如成华区正在开展的社区规划师实践一样,其基于长期扎实的社区调研和在地规划,陪伴社区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一起共谋共建共享社区服务,实现需求精准识别,服务精准定位,切实推进精细治理。

编辑:杨赓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成都:社区规划师首进社区

昨天,市规划局社区规划师来到成华区二仙桥街道,就该辖区四个规划方案征求成华区政府、社区居民、企业代表的意见。这是我市社区规划师制度实行以来的首次挂点联系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