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问通州——写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启用之际

2018-12-10 09:46:00    作者:李斌、关桂峰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浏览次数:

九问通州——写在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启用之际

  通州有2200多年的建置史,京杭大运河从这里起航。通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现在流传着一句话:‘首都在哪里?首都在北京。北京在哪里?北京在通州。’目前,市级行政机关已开始搬迁入驻,通州区进入了城市副中心的时代。”

  2018年12月1日,运河之畔举办的“2018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通州区区长赵磊一席话,激起现场人们会心的微笑。

  通州,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城?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什么选址通州?确立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后,通州建设得怎么样了?通州将重点发展什么产业?……带着一系列世人关切的问题,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走进通州,进行了深入采访。

  通州,历史上是一座怎样的城?

  “清风路”“清盛路”“达济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11月30日上午在行政办公区现场看到,一块块路牌为过往车辆“指路”,偶尔有公交车驶过;地铁6号线郝家府站出来就是办公区,有人背着双肩包走出地铁站;喷水车在给路边的树木浇水……

  70多岁的庞大爷是个“老通州”。他骑着三轮车,带老伴来“看看”。老人笑呵呵地说:“这里可是新北京,以前都是村子,现在变化可大了。”

  或许是历史的巧合,就在行政办公区的地下,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古城——路县故城:2016年2月至9月,考古人员在这里进行了一场北京进入21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1092座古墓和一座汉代古城遗址呈现于世。

  “路县故城的发现,将通州城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也就是说,西汉初年这里就已设县。”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说。

  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杨家毅对通州的历史如数家珍: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西汉王朝设路县,这是通州建置的开始。因此处多河富水,东汉改为潞县。金天德三年(1151年),海陵王完颜亮改潞县为通州,取“漕运通济”之意。

  通州有2200多年的建置史,京杭大运河从这里起航。历史上,通州就是漕运物资水路必经之地。意大利传教士、天文学家利玛窦从张家湾镇上马头村登岸进京;清代潞河驿,曾是各国使臣朝见候旨的地方。

  张家湾,是大运河上重要的码头。如今,位于这里的通运古桥已经被保护起来,不再有行人经过,唯有坑坑洼洼的砖石见证着沧桑的历史。

  通州是一个多文化交融、人员往来繁多的地方。这里多种文化和资源要素交汇流通,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人文荟萃的商贸重镇。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杨家毅说,这里被称为“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

  在漕运时代,通州是久负盛誉的水陆都会和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有“一京二卫三通州”的美誉。

  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何选址通州?

  人们会问,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什么选址在通州?回答这一问题,还要从通州的定位说起。

  作为金元明清四朝皇家漕运圣地,没有大运河就不会有通州城。但是随着铁路、公路的修通,大运河漕运功能逐渐丧失,通州的战略地位降低。

  40年前,通州叫通县,是北京郊县经济中的“小个子”,工业基础薄弱。随着改革开放和首都发展,通州定位先后历经了卫星城、新城、城市副中心的演变。

  1993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通州定位为北京卫星城。

  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提出了新城发展战略。规划是这么描述通州新城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的:通州是承接中心城区人口、职能疏解和新的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是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也是北京未来发展的新城区和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2016年5月27日,党中央做出重大决策部署,决定选址通州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这一重大决策让通州的名字再次闪耀。

  2017年9月对外公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约155平方公里,外围控制区即通州全区约906平方公里,进而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

  为什么是通州?

  通州是一个有得天独厚区位优势的地方。面向环渤海全域平原,与天津、河北交界,地处京津冀的重要交通节点,位于京津发展轴和京唐秦发展轴在北京市域内的交会处。

  从天安门向东直行,20公里就可以到达通州。从通州15分钟就可以到达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到达北京新机场,1小时到达雄安新区。

  通州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境内一马平川,城市副中心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通州区全域面积906平方公里,和雄安新区遥相呼应,两翼齐飞。

  今天的通州,拥有三个国家级金字招牌: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前,通州区还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通州现在建设得怎么样了?

  运河商务区,位于世界上难得一见的五河交汇处。这里是通州发展高端商务服务的承载地。站在高160多米的新光大中心顶层向四周俯瞰,五河交汇、四通八达,燃灯塔、大光楼尽收眼底,一批商务楼宇拔地而起,一批金融机构已率先入驻。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高位”,经过几年的建设,通州的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广渠路、6号线、市郊铁路副中心线等通车运行;东北部行政办公区已经启用;位于西部文化旅游区的环球影城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推进,通往环球主题公园的地铁也在抓紧建设中;台湖演艺小镇等一批特色产业小镇加快规划;人力资源产业园、互联网安全产业园等一批符合副中心定位的优质项目落户……

  通州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杨东风说,目前,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每年突破1000亿元,民间储备投资现已突破3000多亿元。“我们现在储备大量项目,就等着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式批复下来,接下来就有很多项目将要落地和开工建设。”

  今年,通州大力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违法建设拆除总量、销账量、腾退土地量均居全市第一,实现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内基本无违建;2017年以来,累计完成市级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任务259家,治理“散乱污”企业1345家;短短4年,80%的一般制造业关停并转,为城市副中心建设“留白增绿”。

  记者从通州区发改委了解到,到2035年,副中心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左右。先减后增,副中心建设拆违先行,拆占比大约在1∶1,到2018年年底,城市副中心范围内违建将全部清零。

  位于行政办公区西侧的亚洲最大的地下交通枢纽——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将加快建设,城市副中心站高铁、地铁、城市快轨一共7条,地下4层220万平方米将集中打造轨道、高铁等综合交通枢纽,地上170万平方米将建设城市综合体,重点引导高端商务集聚发展。

  “高铁、地铁、高速公路、水路,市内各种交通线路,将使通州成为真正通向世界之都。”杨东风说。  

  通州将重点发展什么产业?

  一期3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674万平方米、总投资已超过830亿元的运河商务区,近日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12月1日在运河之畔举办的“2018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北京市副市长殷勇宣布,这里将设立国际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区域辐射力的财富管理中心。

  “强化城市副中心金融功能,积极发展财富管理等新兴业态;同时,在城市副中心加大开放政策集成,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导区,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副中心的吸引和支撑能力。”殷勇说。

  通州区区长赵磊诚恳地抛出“政策红利包”,诚邀英才来通州开创事业,同时为企业奉上量身打造的“服务包”:审批效率全市最高,办理时限在全市的平均水平上率先提速50%,率先实现新设企业2.5日内办结,率先实现办事人刷脸自主取照……

  赵磊说,城市副中心是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京津冀区域新的增长极和创新平台。通州区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全力打造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四大产业板块。

  通州产业发展强劲有力,才能带动北京东部乃至京津冀毗邻地区的发展。然而在过去,产业发展不足是通州的一大短板:第三产业占比仅50%,远低于全市80%的水平;工业方面被低端制造业占据,缺乏高精尖产业支撑。

  规划总占地17.5平方公里的运河商务区是高端商务的重要承载区,目前立体交通、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各大银行纷纷落户,金融产业的集聚发展态势初步显现。

  通州区还将加快建设中关村通州园,实现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融合发展。通州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绝不是来什么项目就要什么。我们实施严格的项目准入。要看地均产出如何、环保是否过关、是否符合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项目进行多维度项目评价后,才能过副中心的门槛。”

  除了运河商务区,在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区也正在抓紧建设:4平方公里的环球主题公园一期投资近500亿元,预计2020年底建成。截至目前,副中心重点高精尖产业项目储备近100个,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正加快落地推进。

  大运河保护传承状况如何?

  开元号、大业号、仁宣号、永乐号、弘治号……在大运河森林公园的“漕运码头”,每一艘漕船的船头,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

  大运河在通州境内长达42公里,古时南来北往的船只、游客在这里聚集,曾有“万舟骈集”的壮观景象,还有热闹的码头、粮仓、客栈、酒肆。

  如今,大运河两岸布置了大尺度绿化带和景观小品,开通了城区到大运河森林公园的旅游航线。时隔百年后,再次实现通航,形成了北方地区少有的特色景观。

  通州区退休职工张春喜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这几年,他的镜头中出现了很多过去难得一见的鸟类。

  “过去运河的水质不好,端着相机猫一整天,只能拍到几只家雀儿、鸽子、灰喜鹊。”张春喜说,经过大力治水,现在的水质明显好多了,野鸭、灰鹤、豆雁、白秋沙鸭、红嘴蓝鹊等都能拍到,久违的鸟儿又回来了。

  在通州,水质指标逐年提升,黑臭水体逐步减少。截至目前,全区53条段黑臭水体已有37条治理完工,其他条段年内治理完成。漫步北运河、通惠河、萧太后河,游人不再掩鼻而走,水清岸绿的目标成为活生生的现实,萧太后河更是引来大批白鹭栖息,“北方水城”正在全面还清。

  通州区水务局局长房亚军说,我们将改变以前以单一河道为单位进行治理的模式,推行划分流域、组成水系进行治理,集团化战役推进,做到治理与河湖水系连通及循环利用相结合,打造水清、岸绿、水体循环的生态景观,以快速改善地表水环境。

  通州区将采取“一线四区多点”的保护方式,保护好老祖宗传承的文化遗产。“一线”就是大运河,“四区”则包括通州古城、张家湾古城、漷县古城、路县故城遗址,“多点”涵盖宋庄、永乐店等地区。

  公共服务体系怎么样了?

  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今年11月份已挂牌开诊,这是通州区承接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的重要一步。此外,安贞医院通州院区明年开工,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主体竣工,四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初见成效,通州区的三级医院将达到8所。

  要实现有效疏解,尤其是避免造成新的“职住分离”“潮汐交通”现象,就必须逐步提高通州的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吸引力。

  北京市加速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步伐,通州大力实施“内升外引”战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成为完善城市副中心功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一件大事。

  在教育方面,一方面,引进优质名校。通州负责建设学校,市级名校负责统一管理,探索“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打造本地名校。目前,人大附中、北京五中、首师大附中、史家小学、北京小学等名校落户通州,高中示范校将达11所。

  12月1日,话剧《北极光》在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上演。舞美艺术中心剧场管理负责人饶紫卿介绍,这里有国际一流的舞美设施,在台上撕张纸,坐在台下的任何一个角落听到的声音都一样。

  老城怎么样了?

  南大街历史片区成形于元代,承载着通州老城的记忆。去年以来,南大街两侧131处违建全部拆除,昔日杂乱无章的街巷焕然一新。

  位于莲花寺社区的熊家胡同最近刚刚获评北京“最美胡同”。记者在现场看到,老式收音机、香炉、粮票、鞋楦儿……一个个古色古香的褐色多宝槅安装在青砖墙上,成了胡同内独特的风景线。莲花寺社区向居民征集了石磨盘、门墩、石碾子等50多件老物件,形成独具特色的“民间博物馆”。

  三代世居在熊家胡同的管振英老人今年78岁,人称“管伯”。走进管伯家的四合院,可以看到绿植鲜花点缀,颇有情调。老人笑呵呵地说,以前胡同里杂物挤街占道,一到雨季,积水横流。现在胡同变美了,很多人都慕名而来,有的人甚至从外地来。

  新城高起点建设,老城怎么办?如何提升软件硬件?通州区既着力建设好新城区,也努力提升好老城区,通过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挖掘和传承胡同历史文化,留住老城的根和魂。

  今年以来,通州区累计完成背街小巷整治提升99条,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通州区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一手抓疏解整治的“减法”,一手抓优化提升的“加法”。加快城市修补,做好留白增绿、见缝插绿,建设一批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实现封堵和美化、封堵和街巷生态修复、封堵和便民设施建设“三同步”。

  通武廊地区统筹发展情况如何?

  通州区与天津市武清区和河北省廊坊市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通武廊地区率先合作,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作用,建设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通州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三地的合作、统筹发展并非这几年才开始,而是早已展开。例如在水污染、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就一直有密切合作。

  如今,在教育、医疗、文化、产业发展、交通一体化、人才交流等多方面,通武廊地区均有明显动作。

  通州区牵头与武清、廊坊建立了教育发展共同体、幼儿园教育联盟、职业学校联盟,形成了三地校长、教师常态化学习交流机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潞河医院每年的就诊患者中,来自天津、河北等周边省市占三成,减轻了患者到中心城区的就诊压力,发挥了良好辐射作用。

  随着近年三地相继出台史上最严限购措施,“通武廊房地产治理工作组”也随即成立,联手打击房地产市场违规及投机炒房、炒地行为。

  在产业合作对接上,制定实施了《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建立了产业转移合作园区。三地还联合启动了通武廊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布了《通武廊区域人才互认标准》。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率先起步。京秦高速(北京-首都环线段)、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通州-大兴段)建成通车,城市副中心站、京唐城际等重大轨道交通项目加快推进,武兴路、徐尹路二期等一批道路建设完成,推进燕潮大桥实现合龙,达到通车条件……通武廊三地还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新开通三条常规高峰公交线路,区域交通实现互联互通。

  未来通州会有怎样的图景?

  放眼未来,通州会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据了解,未来通州将打造五个“一翼”:一是坚持“副中心质量”,打造高质量的一翼;二是构建大尺度生态空间,打造绿色的一翼;三是以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为目标,打造宜居的一翼;四是加强文化传承保护,打造人文的一翼;五是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发展,打造协同发展的一翼。

  绿色正在通州不断蔓延。未来几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将被一道56公里的“绿环”环绕,13座公园镶嵌其中,“圆心”即城市绿心的规划面积就达到11.2平方公里。到2020年,通州将基本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目标。

  通州境内产业园区总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广阔。未来三年,副中心计划实施项目1000余个,计划总投资超过万亿元,聚焦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

  行政办公功能将围绕市级机构搬迁,构建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主副分明、运行高效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商务服务功能将依托运河商务区等功能区和功能节点,形成绿色低碳的城市经济支柱;文化旅游功能将着力打造文化和旅游新窗口,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深度融合的大文化产业……

  城市副中心建设与通州区域发展融为一体,其内在要求是实现“人—产—城”的融合,最终实现通州城市规模扩大和功能升级。

  “处理好155平方公里与906平方公里的关系,即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通州区的关系,二者如同鸡蛋黄和鸡蛋清本是一体,解决的突破点在于打造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特色小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王玉海说,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利用好通州本身的现有资源环境,实现外来资源与本地资源的多层面整合共轭。

  11月24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调研通州时,就行政办公区,城市绿心,水系景观,环球主题公园,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坚持科技创新,老城提升,六环路入地,特色小镇,历史文化保护,与廊坊北三县协同发展等11个方面需要突出抓好的工作,对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提出一系列具体部署。

  蔡奇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对标对表抓好副中心控规实施,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于副中心规划建设管理的各方面全过程,更好地加强对主城区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全面体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瞄准未来没有“城市病”城区的目标,推动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共同发力,努力把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典范、首都的新地标。

  蓝图已经绘就,方向更加清晰——

  如今,在通州区上上下下,干部群众干劲十足。

  保持历史耐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打造“副中心质量”,通州的未来,令人期待!

编辑:杨赓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协力筑新城!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前行

  市级行政中心位于通州区潞城镇北运河北岸,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区在北、东、西三面呈品字形排列,市政府办公区位于市委办公区北侧,整个办公区建筑风格简朴庄重大气。2019年1月11日上午,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详细】

高质量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京津冀考察,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北京市城市副中心,他强调,要把规划执行好、落实好,把蓝图变为实景,使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这座千年古【详细】

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人均绿地面积30平方米

  记者从北京市实施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落实《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详细】

北京城市副中心北运河治理添23座滨水微公园

北京城市副中心北运河治理添23座滨水微公园

通州北运河昨天启动综合整治。到2020年初夏,将有23座微公园散落河畔,50公里骑行步道串联三色花树景观带,下游还将筑山造景,形成山水相望的秀丽景观,成为一条水绿相融的景观走廊,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增添亮丽新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