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需要“减负”再出发

2018-12-10 09:42:20    作者:秦诗立     来源:浙江日报     浏览次数:

  特色小镇建设已进入“验货期”。我们不仅可看到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云栖小镇、梦想小镇等众多特色小镇脱颖而出,成为新模式新动能的代名词,也应看到一些特色小镇建设由于种种原因建设进展缓慢,这需要我们进行反思。

  其实,特色小镇兴起于浙江有很强内因,包括在全国较早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而亟需有新经济新动能突破,面临新型城市化升级压力而亟需有新形态新路径助力,面临高端人才科技资源稀缺压力而亟需有新文化新氛围支持。特色小镇因其独创的“产城人文”融合新理念而成为浙江为高质量发展选出的“锦鲤”。

  也因省情较为特殊,特色小镇很大程度上是为浙江量身定制的。其成功经验虽可推广复制,但确实需要找到正确打开的“说明书”。就浙江省内,各市县的具体差别较大,也需真正把“产城人文”融合理念和要求放在首位,并贯彻落实到规划建设运营中,避免走形变味。目前,省内不少特色小镇已被警告降格,甚至有多家被除名。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投资消费出口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浙江需清晰发出继续加强特色小镇建设的强音,继续协同各方加大对特色小镇投入和资源要素配置倾斜,保障建设理念不动摇、发展信心不减弱、支持力度不减少,坚信浙江特色小镇将迎来更多的投资产出税收就业等丰硕成果、更多的新制造新技术新金融等成长动力、更多的区域发展带动城市化升级、营商环境优化等正外部效应。

  同时,作为特色小镇发源地,浙江也亟需率先客观中性地加强总结提炼、理论建设,在反思中再认识再出发。就后者,有三点思考和建议。

  一是特色小镇要“特”的不是产业本身,而是要有特色化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目前不少特色小镇官员学者把“产业要特”片面理解为特色产业要鲜明突出,这是不准确的。“产业要特”的真正重点是要把特色化的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培育放在更基础位置。具体要选择什么产业及其细分领域和环节、如何建构健全特色产业供应链价值链等,需交由市场主体来选择,政府要做的是为其营造一流环境。

  二是特色小镇不是开发区、产业园区,而是要成为功能复合型未来社区。特色小镇建设可以依托现有开发区产业园区,发达的浙江块状经济本就是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重要母体,但把特色小镇作为新的开发区产业园区或其升级版,都是不准确的。特色小镇本质是“产城人文”高度融合的新一代空间,产业发达、税收增加是其中任务之一,同等乃至更重要任务是要成为创业创新新高地、改革创新试验田。特色小镇的真正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成为一流的功能复合型社区,结合新制造、新技术、新金融、新贸易等悉心培育,结合生态景观、文化交流、休闲健康等功能赋予,结合宜居宜业、自治自律、开放包容等品质提升,率先成为产业投资高吸引力、文化宜居高创意度、服务治理高智慧化的未来社区。

  三是特色小镇不是要建独立小城镇,而是要成为都市区的璀璨明珠。曾经有主张把特色小镇与小城镇建设结合,乃至成为后者的一种路径或模式,这是不准确的。两者在使命和任务上有着较根本的区别。特色小镇需选址中心城市近郊或围绕中心城市建构的都市区中心位置,以能够充分接受和分享其发达的科研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并要成为其有机的组成部分乃至璀璨明珠。

  总之,特色小镇建设需积极消除各种误会误区,积极“减负”特色小镇不该有的任务使命,在再认识中加快再出发。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别让特色小镇伤了群众

  近日,笔者下乡到一个正在建设的特色小镇调研,听到几名农民对此颇有微词。一位群众指着刚拆掉的房屋气愤地说:【详细】

无品质支撑的特色小镇还能“火”几年?

  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在我国如火如荼、遍地开花。但中投顾问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全国入库特色小镇项目共计11260个,投资额13.5万亿元,落地率为 31.6%。【详细】

五部委要求严格规范特色小镇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场种苗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