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需要,是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破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系列问题、完善城市创新发展内涵和理念的重要举措。当前,泉州市正处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泉州的关键时期,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泉州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
2016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福建省福厦泉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之后的新一个创新示范区,纳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布局。目前,泉州全市已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市科技局具体组织实施,各部门支持配合,基层积极探索实践的工作格局。科技部将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研究课题纳入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给予100万元支持。在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期间,已建设取得四个方面的新突破:
在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
制定出台以《中共泉州市委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意见》为主体的“1+16”创新政策体系。泉州市围绕海峡两岸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建设、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人才团队引进、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等七大改革任务,积极先行先试,推出40项全国、全省首创的创新举措。其中6项首创举措被省里列入首批向全省推广清单,7项被初步列入第二批向全省推广清单。
在高新园区和产业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
积极推进建设泉州国家高新区和一批特色高新园区,发展壮大集成电路、光电、微波通信、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板块已逐步发展成为泉州产业“三大板块”之一。泉州高新区“一区十园”201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10亿元,比增22%,两年来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上升7位;“泉州芯谷”获批省级高新区,正以晋华集成电路、三安高端半导体等龙头项目为核心,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半导体产业基地;泉州智能装备产业园洛江园区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二批省级县(市、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引进建设嘉泰数控二期、维盾电气电力自动化产品基地、西人马联合测控高端微机电芯片、久信石墨烯产业化等一批重点项目。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引进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全国率先建设首个“数控一代”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已集聚入驻了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泉州分中心等8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一院一策”引进共建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平台,新引进南京大学落地我市建设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二是引导民营资本建设新型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引导龙头骨干民营企业联合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按“政府引导、实体办院、市场化运作、专业化运营”和“以项目为核心组建创新团队”等创新方式,建设硬脆光电材料晶圆加工技术研究院等40家新型科研机构,研发资金投入5亿多元。7家研发机构升格进入省级首批,占全省近四分之一。省科技厅连续两年在我市召开全省新型研发机构工作推进会,市科技局作为设区市科技部门唯一单位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在培育新型创新主体方面取得新突破
通过创新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和奖补机制、实施“瞪羚企业”培育计划、鼓励企业建设各级各类研发中心等举措,推动创新主体发展。截至目前,泉州全市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90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493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7家(国家级1家、省级85家);行业技术中心239家(国家级10家、省级6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6家;建成34家科技孵化器(国家级2家、省级17家)、53家众创空间(国家级7家、省级26家)、9家国家级星创天地,集聚创业团队648个,初创企业354个。
下一步,泉州市将紧紧围绕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战略目标,传承弘扬“晋江经验”,积极探索具有泉州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要着力建设科技创新聚集区,高水平建设泉州科技城和创新走廊带,打造创新型城市建设新“名片”;要着力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以科技创新促进我市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着力发挥科技创新对城市建设的作用,为建设幸福美丽泉州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要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和营商环境,提升创新服务和政府治理能力,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编辑:杨赓
相关阅读
泉州市规划局助推城市建设加速提档
2018年,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赶超跨越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转型攻坚、聚力跨越的任务要求,泉州市城乡规划局紧紧围绕泉州市“2018年城建项目‘大干快上’的工作思路”和加快海丝新城集聚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海丝新城集聚项目的策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