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一个新时代世界级城市群的崛起
提升市场一体化的目的主要在于降低要素流动交易成本、扩大企业市场配置空间,服务型政府当运用行政权力逐步消除导致市场非一体化的体制机制障碍。现在,就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降低制度摩擦成本、放大“一国两制”制度红利上怎么去突破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发布,标志着这个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即将驶入快车道。在国家政策及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经济、体制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集聚和城市扩张是发展的客观规律。一个地区只要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超过了起飞阶段,就会逐渐形成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积累有利因素,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就是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极化效应。城市群,正是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极化效应的产物。随着中心城市规模扩大、经济实力增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也随之增强,从而形成一个个城市圈。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在地理上的联系更加便捷,同时中心城市不断扩张,与周边城市区域不断接近并产生部分重合,经济上的联系也愈加紧密,彼此之间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此,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深度融合的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便可视为一个城市群。
就此而言,港、澳及广州、深圳等珠三角九座城市,实际上早已形成了城市群。穗深港澳作为大湾区四大核心城市,分别具有独特的优势。广州是传统的华南门户城市,也是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拥有国际商贸中心的超级定位,也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科教文化中心;深圳则是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其优势在于经济竞争力和科技创新力;香港是与纽约、伦敦并驾齐驱的世界一线城市,其国际金融航运贸易航空枢纽的地位,在短期内依然稳固;而发达的旅游业,使澳门具有建设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极大优势和潜力。所以,《规划纲要》对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当今之世,世界级城市群作为城市空间开发的最高级别,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城市群中,产业是城市崛起的基础,区域协同则是湾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放眼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这今日世界三大湾区,天然良港、陆上交通便捷,具有配套的交易中心是成功的核心因素,它们都是重要的制造业中心,有大量科研机构或院校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对比看来,这些条件,粤港澳大湾区都具备。因而,只要能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实现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理分工,相信假以时日,粤港澳大湾区将与世界三大湾区并驾齐驱。
要实现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理分工,则离不开一体化的大市场。只有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个城市才能在市场中发现并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从而实现区域协同。自由市场是一种昂贵的公共品,而且是所有生产交换活动最基本的公共品,市场越大,建立社会信任的难度就越大,而社会信任是市场的基石之一,也因此,建设大规模的自由市场所需要投入的社会协作成本就越大。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已具备了比较成熟的大市场的基础条件,只是区内各地区小市场之间还存在一定分隔,包括交通上的,还有制度上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机制在这个大湾区进一步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因此,《规划纲要》专门用一章篇幅来强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包括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等四节内容,提出了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等具体规划。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要消除各地区空间上的阻隔,而制度上的改革则旨在消除各地区体制上的阻隔。交通条件和营商环境都是市场建设的基础设施,两者的改善能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程度。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是区域小,经济体量大,随着高铁网络进一步完善,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将更为强烈。对此,《规划纲要》提出了推进投资便利化、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促进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等三方面内容,比如在广东为港澳投资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更好落实CEPA框架下对港澳开放措施;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进口岸监管部门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通过电子化、信息化等手段,不断提高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使用便利化水平,等等。
提升市场一体化的目的主要在于降低要素流动的交易成本、扩大企业的市场配置空间,服务型政府在这方面要做的主要是运用行政权力逐步消除导致市场非一体化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渐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各项措施正是基于此。
在产业发展方向上,粤港澳大湾区将主要依靠创新与金融的融合,高端制造、现代服务、新经济将是重要投资机遇。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云计算、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经济领域或将诞生未来的科技巨头。
世界级城市群不仅是个经济概念,更是个社会概念。因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意义也不仅限于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第八章的标题是“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强调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务、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民众从经济发展中感受到的获得感,就来源于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因此,推进大湾区内各地区的深度融合,离不开生活和文化的融合。要实现大湾区地区之间的融合,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同样不能落后。经济和文化两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两翼。现在,就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降低制度摩擦成本、放大“一国两制”制度红利上怎么去突破了。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编辑:liqing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