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杯一等奖获奖学生黄淮:“声”临其“境”
3月23日下午,第九届园冶高峰论坛“融合与开拓丨国际新锐设计师论坛”在上海外高桥喜来登酒店召开。2018年大学生园冶杯国际竞赛毕业设计一等奖获得者、惠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黄淮同学为大家分享了其获奖作品。以下为黄淮介绍的主要内容:
▲黄淮在国际新锐设计师论坛演讲
很荣幸跟大家分享我的作品《“声”临其“境”》,希望一起来探讨“声景观”这个话题。
首先,我研究的课题方向为“声景观”。何为“声景观”?不妨先从我的设计灵感来源说起。
音乐大师谭盾先生有一种“有机音乐”的表演叫《纸乐》,主要表演形式是通过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纸”作为重要乐器,并通过对不同特质的纸张进行吹、摇、揉、撕、打、挥、拍、唱,让纸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配合交响乐,演奏出丰富美妙的旋律。如果大家有机会听到这独特的音乐,我们会感受到时而好像在森林里遨游,安静惬意;时而又像万马奔腾袭来,甚至更加超脱地看到了光和倒影。这种特殊的表演形式给我带来全新的听觉冲击。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由谭盾老师创建的“有机音乐”这个观念,它主要取自于自然的声音,他善于结合水、金属、石头和纸等平时我们身边常见的元素几何来传达一段故事,其中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外自然与内心灵的共通。
所以,借用对“有机音乐”的阐述,我想表达,所谓的“声景观”并非我们平常所想的单纯通过声音装置 “制造”声音,而是更加侧重于挖掘身边自然常见却容易被人忽视的声音,运用一定的手段渲染景观意境,给大众创造显性和隐性层面的听觉感受,启发、建立对“境”的“声音整体景观感知”系统,从而拓宽人们的思维,激发更多的想象空间。
▲设计概念
因此带着这样的思考方式回归到项目当中,什么声音最能表达场地的“意境”呢?这个项目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八方山,长沙当地耳熟能详的儿童歌谣《月亮粑粑》,曲中有这么一个片段描写各种生物拟声词的片段:“……糍粑跌得井里,边扎蛤蟆,蛤蟆伸脚,变扎喜鹊,喜鹊上树,变扎斑鸠,斑鸠咕咕……”。这种意境会让人们不禁联想到小时候记忆中家乡夜里,爷爷奶奶在树下为孩童讲述长沙的故事,伴随着虫鸣鸟叫、风吹落叶、流水潺潺,自然之声,可谓声声入耳 。但是由于现在城市建造的野蛮扩张,噪音问题日益突出,记忆中自然美妙的声音也从我们脑海中渐渐消失。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歌谣中美妙的“声音”将被割裂的八方山链接起来,挖掘适合场地空间节点的声音特性,打造“声”临其“境”的听觉之旅,重现歌谣中所描述之中声音意境之美。
声景策略
那具体怎么做到“声”临其“境”呢?通过大量文献资料总结归纳,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种“声境”营造的设计方法,分别为正设计、负设计、零设计。同时由于场地属于山地城市公园,公共空间更加多维,声环境更复杂。因此,不可避免地需要结合现场地形、植物等现场资源进行灵活运用,转劣势为优势,创造更有特色多维度的声景空间。具体我们可以通过接下来的几个具体设计去阐述:
▲立面图
首先第一个常用的手法为正设计,即因地制宜地在声音景观中添加新的、积极的、主动素。例如在入口广场和草林空间的衔接空间存在将近5米的高差,因此利用台阶和无障碍折线坡道解决高差问题的同时,运用正设计的借声手法,在台阶上设置大小不一带孔的坐凳模块,这些模块运用类似管风琴的原理,靠自然的风推动空气在坐凳中长短、半径不一的管中发出频率不一样的音高,配合风吹竹林沙沙的声音,形成自然的交响乐。因为风的不可控性,我们每次穿越竹林时都会有不一样的听觉感受,这其实更加鼓励周边居民外出去体验、去发掘属于自己的声境。
▲入口广场
第二个关于正设计的设计启发则来源对生活细节的感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当在下雨的天时候,听雨滴打在玻璃窗上,滴答滴答的声音会格外地清晰,声音很轻,就像优美的像小夜曲,人也随着雨声心如止水;而当雨滴杂乱无顾忌地敲打着玻璃窗,此起彼伏间内心不免哀怨和惆怅。相同的元素、相同的材料、在相同的地点在不同的状态下触发了人们不同的内心感受。这样的感受启发我在八方山山麓一处植物围合空间创造这样亭下空间,它的顶层三层是由涟漪反相形状的、厚度不一的玻璃材质组合而成,同时配合风吹铃铛清脆的声音,让人们不经沉下心来,聆听身边的声音,思考人生。
▲静思花园
计成《园冶》有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声景设计手法中第二种设计手法——负设计,则是在景观环境中,利用人工手段去除或者消减在声景观中与景观环境不协调的、不必要的、不被希望听到的声音要素。而在场地主入口在两条城市主干道的交界处,存在场外与内部空间声音意境不和谐的嘈杂的交通声的问题。因此采用到“负设计”的“掩声”设计手法,通过跌水和旱喷,水声掩盖的处理方式,解决高差问题的同时起到一定的听觉屏蔽作用。结合山形和声频演变而成的声光装置,不仅吸引游客,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视觉、心理上也增强声音屏障的效果。
除了前面讲到的风声、水声等自然声音运用,“柳浪闻莺”、“虫吟蛙叫”等等生物声会給人们更加奇妙的听觉感受。而场地有赖于丰富的植物、山林空间不仅作为可以声景的屏障的重要的自然材料,更是为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和隐蔽的场所。一般来说,生物根据自身的体型大小、生活习性,对于植物种类、生活习性、高低的不同,选择驻留的时间不同,从而也导致了声景意境的持续时间的不同。所以采取“零设计”手法,对原始声景基础进行保存。例如保留场地原先长势良好的梧桐形成浪漫的树阵空间,让游客在“蝉噪鸟鸣”氛围中同时感受自然春华秋实的四季季相变化之美;而幽静的山林空间,在其中适当穿插、设置地上、树上多种路径,如树桥、树网等,启发游客在不同空间探索更多的山林中未知的自然声音,体验原先场景独特的声景魅力。
▲山林探索
前面所叙述的大多都是显性层面的听觉感受,其实声景与时间、历史的隐性元素也可以发生关系,它能将原本有限的物质空间体验拓展到时空四维境界,更加深化和拓展了大众的空间感受。例如在即将来到登山入口的位置,是一个两山之间相对狭窄的凹空间。这种半封闭的空间能提高人们对周边环境感知的敏感程度。因此因地制宜设计了一个“旧忆峡谷”空间,意在让游客抚摸着长满青苔的石墙,欣赏这耐候钢板上雕刻的历史字迹,听着由隐藏的声音装置实时放大脚踩着荧光砾石步道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让人们走进这个空间就犹如时空穿梭一般,让景观娓娓道来长沙曾经的过往。而尽头的瞭望塔,也意在站在高处回望走过的路程,如同回味长沙艰苦发展历史。
▲旧忆峡谷
除此之外,为了增强声景交互性和教育性,让游客不止是声音的聆听者,而可以是声景的诉说者或者收集者。本人提出“声音地图”app这样的概念,通过线上、线下软硬件结合,大众可以通过手机收集现场喜欢的声音,结合AR(现实增强技术)的加持形成图像,将音频上传到云端,形成“声音”地图。这不仅增加趣味性,也潜在引导我们进入场景发掘更多之前景观设计没有考虑的“未知”声音,让更多群众感受当地人文气息。
▲声景材料
最后,庄子《齐物论》中提到"天地与我齐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世间万物包括人,都是道心之大用的妙用所生,万物与我们都是一体的。所以,有价值、有灵魂的声景观不仅需要顺应自然的传承和演替变化,更需要人类的挖掘和悉心的保护。所以,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让童谣《月亮粑粑》中的描写的美好意境不再是历史,而是现在,甚至未来。
编辑:liqing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