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藏在上海园林与传统文化中的“诗与远方”

2019-05-09 16:28:44    作者:朱少伟     来源:澎湃     浏览次数:

  在春暖花开时,人们都喜欢逛公园。我国园林文化具有丰富的主题和含蓄的意境,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上海自古就是“文秀之区”,园林中蕴含“禅的智慧”“诗情画意”“天人谐和”,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彰显。

  早期园林显现“山水智慧”

  我国园林有着悠久历史,据考,甲骨文中的“囿”和《诗经》中所咏的“园”,就是四周加以封闭、围合最早的园林。古典园林堪称我国传统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注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返璞归真和拙朴自然,山、水、植物等并非简单的拼接和迁移,而是在相互融合的基础上精心设计。

  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上海县诞生。它位于江海要冲,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这里吸引了不少文人学士,并出现一些早期园林。其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最闲园。

  元代至正二十六年(1366),王逢从青浦县迁居上海县,这位诗人在乌泥泾兴建了最闲园。此处原为宋代张氏故居,辟为园林后,内有“俭德堂”“藻德池”“怀湘坂”“乐意生香台”“幽贞谷”“濯风所”“卧雪窗”“流春矼”“海曙岩”等;其中的假山起名“先民一丘”,沟渠起名“先民一壑”,山洞起名“林尽余清洞”,大立石起名“直节峰”,两块稍小的立石起名“泗磬”和“丰钟”。该园虽在明末已不存,但地方志中作了记载。

  对于最闲园,现已无法了解其全貌,但综合多种前人留下的资料,尚能分析其特点:以小见大,用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内涵,渗入“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模拟仙境,不仅营造幽深氛围,还根据徐福赴东海寻仙的古老传说,用3块立石借指“蓬莱”“方丈”“赢洲”3座仙山;形式精致,仿创自然的山形水势,以独特的建筑、弯曲的园路、多样的花卉,构成交织人的情惑和梦想的空间。如此,就生动诠释了园名中的“最闲”。

  显然,最闲园折射出了“山水智慧”。这也成为后来上海不少园林都有的特点。

  明清园林具有“诗情画意”

  在明清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上海老城厢陆续出现豫园、日涉园、露香园、小西园、葆真园、东园、双园、董园、柱颊山房、玉泓馆、非园、也是园、半泾园、朱氏园(又称慈云楼)、宜园、吾园、素园、省园、五亩园、风树园、水竹居、峄园、思敬园等近30座园林。因而,申城曾像苏州、扬州一样,被誉为“花园之城”。这里对部分园林略作记述。

  豫园由潘允端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造园为的是“愉悦老亲”,故得其名,它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誉。王世贞撰写的《豫园记》说:“入门折而西,南有坊,楔孤耸,曰‘度坊’,为石桥。过桥稍西曰‘玉华堂’,前列峰石曰‘五老峰’。一峰曰‘玉玲珑’,移自乌泥径朱尚书园,秀润透漏,天巧宛然”,“崇堂五楹,曰‘乐寿堂’,其高造云,朱甍画栋,金碧照耀,左右两楹龙胜丽,岿然鲁灵光也。前为广除,临大池可十亩。左有岑楼,门壮甚;右折为楼”,“中庭一小山,皆叠武康石为之”,“入山,蛇行而上,正枕大池,与乐寿堂对。中亦有峰峦、涧壑、亭馆之属”。豫园原先占地约30亩,现面积逾1.8万平方米,它是上海老城厢仅存的一个明代园林。

  露香园由顾名世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占地数十亩,挖池时偶得有赵孟頫“露香池”三字的石匾,故得其名。朱察卿撰写的《露香园记》说:“入门巷深百武,夹树柳榆苜蓿,绿荫俊茂,行雨日可无盖。折而东曰‘阜春山馆’,缭以皓壁为别院,又稍东,石累累”,“堂后土阜隆崇,松桧杉柏、女真豫章相扶疏蓊薆,曰‘积翠冈’。陟其脊,远近绀殿黔突俱出,飞帆隐隐移雉蝶上”,“一楹枕冈左,曰‘独筦轩’,登顿足疲,藉稍休憩,游者称大快。堂之前大水可十亩,即露香池,澄泓渟澈”,“走曲涧入洞,中可容二十辈,秀石旁挂下垂,如笏如乳”,“碧漪堂在俯视中最高处,与积翠冈等群峰峭壁影倒露香池半,风生微波,芙蓉荡青,天上也。山之阳楼三楹曰‘露香阁’,入窗洞开,下瞰流水”,“左股有分鸥亭突注岸外,坐亭中尽见西山形胜。亭下白石齿齿,水流昼夜滂濞若啮,群鸦上下去来若驯”。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大科学家徐光启之子从我国北方引来硬桃培育成水蜜桃,在露香园最早成规模种植的,王象晋编写的《群芳谱》称:“水蜜桃,独上海有之,而顾尚宝西园(按即露香园)所出尤佳”;徐康的《前尘梦影录》也赞美:“顾氏筑露香园,觅异种水蜜桃,种之成林”。入清,顾氏家族衰落,露香园逐渐荒废,它的遗址在今黄浦区露香园路一带。

  日涉园由陈所蕴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园名取自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园日涉以成趣”之语;它占地约20亩,内有36景。陈所蕴撰写的《日涉园记略》说:“入门榆柳夹道,远山峰突出墙头。双扉南启,尔雅堂在焉。堂东折而北,度飞云桥为竹素堂。南面一巨浸,造太湖石为山,一峰高可二十寻,名曰‘过云’。山上层楼颜曰‘来鹤’,昔有双鹤自天而下,故云。下为洛凫池馆,前有土冈,上跨‘偃虹’。度偃虹而上,冈俱植梅,曰‘香雪岭’。冈下植桃,曰‘蒸霞’。迳西有明月亭、啼莺堂、春草轩,皆便房曲室。冈东折而北,有白云洞。穿浴凫池馆,登过云峰而下,出桃花洞,度漾月桥,逗东臬亭,北沿步屧廊,修楔亭枕其右”,”东入白板扉为知希堂,有古榆大可二十围,仰不见木末;又古桧一株,双打直上,皆数百年物也”,“堂后为濯烟阁,阁下为问字馆,前后迭石为山,亦太湖产。中一峰亭亭直上,小峰附之,蹬道逶迤可登阁,南望则浦中帆樯,北望则民间井邑”,“由阁道西出为翠云屏,南为夜舒池,北有殿春轩。轩后长廊,廊穷一小室曰‘小有洞天’,庭前则叠英德石为山,奇奇怪怪,见者谓不从人间来。迤逦而东,万笏山房在焉”。清末,日涉园土地被分批出让,园林大部分被改建为民居,其遗址在今黄浦区巡道街、乔家路、梅家街、天灯弄圈内。值得一提的是,现上海老城厢内古迹书隐楼(清代“江南三大藏书楼”之一),也为该园遗址的一部分。

  豫园、露香园、日涉园曾被称为明代“上海三大私家园林”。此外,当年还有一些园林也值得介绍:半泾园由赵东曦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因傍半段泾而得名,内有“”四焉斋”“澄经堂”“五峰亭”及碧池、小桥,并种植很多桂花,遗址在今黄浦区半泾园弄一带;也是园由乔炜建于明代天启年间,初有“渡鹤楼”“明志堂”“锦石亭”“息机山房”“珠来阁”,数年后扩建时叠石凿池,又增“湛华堂”“育德堂”“榆龙榭”“蓬山不远”“太乙莲舟”等景物,遗址在今黄浦区也是园弄一带;朱氏园由朱察卿建于明代末期,内有屋、轩、山、池、奇石,构成“静庵”“寿梅”“葵轩”“玉洲”“青冈”“竹溪”“醉石”等景物,遗址在今黄浦区四牌楼路、学院路一带;宜园由周金然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园门内矗立着一块如屏山石,旁边的池塘通向深幽处,沿岸假山、树林、建筑物参差错落,遗址在今黄浦区药局弄南;吾园由李筠嘉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内有“带锄山馆”“红雨楼”“潇洒临溪屋”“清气轩”“绿波池”等景物,遗址在黄浦区吾园街一带;省园由王文源、王文瑞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园南有一个古色古香厅堂,往东北可抵两幢别致的楼房即曙海楼,由此折西便来到荷花池,沿岸分布着许多奇石和花丛。

  由此可见,明清时期上海的一些著名园林,善于利用亭、台、楼、阁、廊、榭、轩、舫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园林常被分成若干景区,各有特色又相互贯通,往往通过漏窗、门洞、竹林、假山等形式保持一种若断若续的关系,为游览中景区的转换作出铺垫。它们具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风情,蕴含“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的意境,从而使游客眼前的景与心中的情融为一体,让园林显现无穷奇趣。
当今园林尤重“天人谐和”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园林事业快速发展,到1958年年底全市的公园已达50个;此后,公园数量又不断增加,使各个区域都有了绿色游憩场所。而且,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开放共青森林公园、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佘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并相继建成许多大型绿地。目前,上海已有各类公园150多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7.82平方米。
上海在城市功能不断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和生态游憩空间缺乏等多重压力。2014年6月1日,上海市政府公布的《关于本市郊野公园建设管理的意见》提出,上海以郊区基本农田、生态片林、水系湿地、自然村落、历史风貌等现有生态人文资源为基础,建设郊野公园体系;规划在郊区选址布局,建设一批具有较大规模、自然条件较好、公共交通便利的郊野公园,逐步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大都市游憩空间环境。全市初步规划建设21座郊野公园,总用地面积约400平方公里。这表明,寸土寸金的上海,对生态文明建设却“毫不吝啬”。从而,给自然留下更多生态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优质良田,给市民提供休闲游乐的“好去处”和“后花园”,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在规划的21座郊野公园中,首批试点建设的是:“近郊休闲型”的嘉北郊野公园,依托现状连绵成片的基本农田和四旁疏林,发掘7000年冈身文化,呵护郊野原风景,放飞都市人的自然心灵;“近郊都市森林型”的浦江郊野公园,是上海首座秋景公园,成片种植各种彩色树,打造沪郊难得一见的“秋林”,还营造生态水系并种植各种水生植物,让市民见识“秋水”景色;“远郊生态涵养型”的长兴郊野公园,以有机橘园和农田等优质生态资源为基底,给都市人提供一片回归自然、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审视心灵的生态绿洲;“远郊湿地型”的青西郊野公园,毗邻上海最大自然湖泊——淀山湖,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占总面积的40%,80多亩的“水上森林”池杉林为上海独有;“主题农场”型的廊下郊野公园,以“生态、生产、生活”为主题,可领略廊下人家、水岸花语、密林探幽、农家菜园、田园牧歌、金桂飘香、五彩森林、芰荷映蔚、智慧农业和廊下生态园的佳景;“滨江生态森林型”的松南郊野公园,以黄浦江涵养林、生态片林、经济果林等林地为主要特色,形成林水相依、林田相间、林村相融的风貌特征;“湖光秀水的文化遗址”的广富林郊野公园,是目前发掘出的上海先民最早生活的地方之一,去那儿的游客说不定能当一回考古学家,挖掘尘封的历史。这7座郊野公园各具特色,充满魅力,它们将使游客进一步强化这样的理念: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推进以郊野公园为重点的大型游憩空间和生态环境建设,已是申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沪郊正在发展的郊野公园,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公园,属介于城市公园和自然风景游览区中间状态的园林空间,其规划遵循“坚持生态优先、彰显自然特色、适应游憩活动、体现地域特点”的原则,并以生态保育为前提,注重环境效应,促进自然生态修复和环境优化,整合农田、湿地、林地、水网等要素,体现江南水乡文脉和自然野趣,科学组织游憩、休闲、健身、科普等多样化户外活动。在凸显当今上海园林建设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尤其重视“天人谐和”,而且几乎使之演绎到了极致。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