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中凝聚的夏日避暑智慧

2019-07-04 11:45:00    作者:YG_G/整理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未来10天,华北、黄淮等地部分地区将出现4~7天高温天气,较常年同期偏多3天左右;日最高气温将达到35~37℃,部分地区38~39℃,局地可达40℃。火红七月,炎热夏季正式来临,华夏大地开始进入“烧烤”模式。

  现代的夏天,我们感恩发明空调的人,也同情在这一发明未诞生之前的人们。不过,与现代相比,古代夏天究竟有多热呢?

  中国古代的夏天到底有多热?

  古人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夏日的炎热,此说出自《诗经·国风》中的《七月》一诗,诗歌开头即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表示“七月还很炎热,九月就已秋凉”。

  周代历法中的第一个月与夏历(阴历)不同,是夏历中的十一月份,比夏历正好提前两个月,也就是说“七月流火”,实际形容的是夏历“五月天”,相当于现在阳历的六七月。所以,从“七月流火”来看,西周时期的夏季气温确实不低。

  而史上最热的夏天出现于乾隆八年,也就是公元1743年。《续天津县志》中记载“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意为五月(相当于如今的7月)天气特别炎热,土石都被烤焦了,很多人都被热死。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北京共有11400人死于炎热。

  那么,1743年夏天的温度到底有多高呢?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古气候专家研究换算,1743年7月20至25日,华北地区下午的气温均高于40℃。其中7月25日最热,气温高达44.4℃!

  当你在空调室里享受清凉时,有没有想过,在古代,没有空调,也没有那么多消暑神器,古人是如何度过炎炎夏日的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从古代建筑看古人绝妙的避暑智慧。

  充满智慧的古代避暑建筑

  1、大明宫里的含凉殿

  大明宫中的太液池,又名蓬莱池,是唐代最重要的皇家池园。它位于大明宫内庭的中心地区。而含凉殿是大明宫太液池南岸的一组宫殿建筑,含凉殿依水而建,夏天凉爽宜人。

  唐代诗人张仲索作诗《宫中乐》:“红果瑶池实,金盘露井冰;甘泉将避暑,台殿晓光凝”,所描述的就是在含凉殿避暑消夏的情景。含凉殿在选址时,尽量避免了阳光的直射,从而降低热量的传入,以达到降温的效果。

  同时含凉殿也通过机械装置来实现制冷的效果,当时的“风扇”不是利用电能,而是用水力制造动能,以水流带动扇叶的转动,风扇对着凉水吹风,形成冷气。


水车宫殿示意图

  宫殿跨河流而建,在宫殿的后坡,一座巨大的水车,源源不断地把冷气吹进宫殿,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空调亭”的模拟图

  除此之外,大明宫的四檐还安装了水管,凉水在屋檐循环,四边有水往下淌,形成水帘,室内温度自然就下降了,而且降温效果极佳,达到“座内含冻”的制冷效果,成为了当时的“空调亭”。

  2、从唐朝延续到民国的临时建筑

  凉棚在唐朝就已经出现,盛行在清代和民国的北京。老北京常说“天棚浴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就是指富足的人家到了夏天,要雇人在院子里搭凉棚来避暑。

  凉亭的制作方式是用竹子做骨架,用席子做棚顶,在房檐上或者院子里搭盖出一个高高的遮阳罩,把屋顶和院子罩起来,不让盛夏的阳光直射到墙壁上,这样外墙不容易晒透,院子里的地面也不会很快升温。

  为了不影响采光,古人又发明了活动的棚顶,即把整张席子切割成很多矩形的小块,每块席子的边缘都拴上长长的绳子,阳光照射最厉害的时候,席子是完全遮盖的,等到早上或者黄昏,轻轻一拉绳子,席子就自动掀开了,光线和凉风都可以进来。

  3、私家园林中的“自雨亭”

  “至于盛暑之节,人厌嚣热,乃引水潜流,上遍于屋宇,机制巧密,人莫之知。观者惟闻屋上泉鸣,俄见四檐飞溜,悬波如瀑,激气成凉风,其巧妙如此。”


“自雨亭”的重要水利设施——水车

  相对于皇帝的奢侈避暑计划,达官贵人们自然无福享受。但在民间也有对应的避暑智慧。在长安,不少皇亲贵族都拥有私家园林。绿树成荫、亭台水榭,甚至还修建了自雨亭借以避暑。自雨亭是利用天然的雨水或泉水,在亭子的顶部设法蓄积起来。天热时将水由亭顶徐徐降落如雨,人在亭内可享受降温之效,在亭外亦得观赏之乐。

  4、2000多年前的冰窖

  《诗经》中的“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其蚤(早)献羔祭韭”,说的是周人于腊月采冰,正月往冰窖里存冰,二月用冰镇的羊羔肉和菲菜上供祭神。

  《周礼》记载,周朝开始就设有“凌人”官职,专门掌管采冰、储冰和用冰,一般从每年冬天的十二月起,便带领工人采集天然冰块,运至冰窖储存。皇家这种采冰制度,一直持续到了晚清。

  当时藏冰的冰室称为“凌阴”,建筑构造已经比较科学,可以把冰保存到夏天。冰窖的建造有一定的方式和严格的要求,贮藏量也十分可观。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秦雍城遗址上发现了春秋时期秦国的一处凌阴,据估算,能藏冰190立方米之多。

  5、建筑规范中的避暑智慧

  明朝以后的政府出台了建筑规制,“檐步五举,飞椽三五举;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再加拽架”。这表面看似简单的建筑方法,却隐藏着无比奥妙的建筑理论。

  那时人们已经善于运用冬夏季日影的角度(就是今天所说的太阳高度角,北京地区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7°,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6°),来设计出檐的角度。

  宫内的北房有了这个角度的屋檐,就能够在夏至前后,屋檐遮阳;到了冬至前后,阳光满室,使得房间内有冬暖夏凉之感。

  部分资料来源:搜狐历史、古建中国

编辑:杨赓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