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城市”:概念、设计与风险

2019-07-17 08:59:00    作者:王绍森 王长庆     来源:《环球》杂志     浏览次数:

  为应对城市聚集、资源短缺等问题,相比于从竖向维度上的高度和深度拓展,以及横向维度上的围海造地,“漂浮城市”可能是一种对环境破坏较小、成本较低、较为便捷的解决方案。

  王绍森 王长庆

  “想到未来的城市,我们的理念是将城市建设在海上,秉持最新的绿色建筑的概念,比如通过零废物、优化管理、清洁能源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体系,来帮助植物种植、农业,同时还能养鱼、保护珊瑚礁和其他海洋生物……漂浮的城市是解决城市危机的创新方式。”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迈穆娜·谢里夫如是说。

  据悉,联合国已经开始首次探讨建设“漂浮城市”试点计划。而在多年前,就有业界人士开始探讨相关理念,并有机构将其付诸实践。

  “漂浮”概念的催生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曾说,“水是万物之源”。对人类而言尤其如此。水不仅满足了人们的饮用需要,江河湖海也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渔业养殖场所和运输通道,甚至防御屏障。

  人与水之间的关系,一种是“临水而居”,另一种则是“漂浮”。大航海时代,荷兰依靠繁荣的海上贸易称霸世界,孵化了至今依然欣欣向荣的金融体系。中国福建和广东等地的“疍民”则以打鱼为生,几乎不上岸,婚丧嫁娶都在船上进行。

  历史上,人工海岛、水上建筑已取得较快程度的发展。

  从17世纪开始,一些沿海国家或地区陆续开始建设人工海岛。比如,1634年,江户时代的日本幕府实施“锁国”政策,填筑人工岛作为极少数特许的对外贸易场所。19世纪中叶又出于防御考虑,堆建起了御台场。日本的神户人工岛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海洋城市,岛上总面积4.36平方公里,有2万人居住,国际饭店、商店、博物馆、医院、学校以及3个公园等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还有6000套住宅。美国填海而成的爱丽丝岛,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时代,是其主要的移民检查站。

  更直接的“漂浮”则是船屋。由于海运业的快速发展,16世纪大量的荷兰人居住在水上船屋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住房稀缺,由货船改造成的船屋依然是阿姆斯特丹居民重要的居住场所,现在已经成为城市旅游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迅速扩大,但居住空间随着人口增长逐渐紧缺。于是,当时许多日本建筑师开始着眼于“漂浮城市”的未来发展设想。

  1963年,日本著名建筑师菊竹清训提出了“海上都市——塔式社区”。在这个构想中,“城市被建造在海上的一个个大型环状漂浮平台上,上面竖立着塔式建筑或其他形式的居住单元”。之后,菊竹清训还结合夏威夷、冲绳、摩洛哥等城市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漂浮城市”概念方案。

  在未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往大城市聚集,而人口拥挤、环境质量下降可能会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有限的社会资源也将导致人口密集地区的高生活成本和就业、住房、医疗保健、教育等方面的巨大竞争压力。

  此外,全球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和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也使得人居环境面临重大考验。如何与水共存,增强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成为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由于地球上水域面积宽广,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大多滨水,再加上水上建筑的造价低于地下建筑和水下建筑,且灵活性更高,营建“漂浮城市”无疑为应对资源紧缺和自然灾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据报道,日本正在推动生态浮城——“睡莲之家”。它是日本清水科技公司提出的一种未来水上城市的设计概念,着眼于利用绿色科学理念,建造中性碳城市。这一设计概念中包含着大量水上社区,每个社区有1公里宽,可容纳1万至5万人。

  美国还计划在离夏威夷不远的太平洋上建造一个海上城市——“自由号”,可长期容纳5万人生活;而设计师为新奥尔良设计的“理想城市”高达365米,总面积约279万平方米,最多可容纳4万居民,能够经受得住飓风袭击。

  实现条件

  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漂浮城市”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

  首先,“漂浮城市”需要保证安全、平稳。在选址时,要尽量避开水文条件复杂的水域;在结构和选材上,要保证其具有必要的强度和刚度,以抵御风暴、巨浪;在布局上,还要保证稳定性,并且为不确定的环境荷载预留一定的储备浮力。

  其次,“漂浮城市”必须能够可持续运行。一般来说,需要具备主体和配套设施两个基本构成部分,并形成完整的自循环系统。主体包括“漂浮城市”的主要组成构件,如承重结构、支撑结构等;配套设施包括维持“漂浮城市”正常运行所需的所有设施,比如发电设备、供水设备、生活设施等等。

  漂浮城市需要拥有可靠的基座平台,通过交通系统与陆地相连接。上部建筑可供人员活动、货物装卸,保证安全平稳,可能还需要停泊设施使其静止于水面,要么以锚固定,要么以桩或钢索与海底相拉结。

  “漂浮城市”还需要具备消防系统和救生系统,以备不时之需。如果设计为可移动的或具有航行功能,则还需要动力推进系统、航向控制系统和通信导航系统。

  第三,“漂浮城市”要注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首要原则是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尊重原始的水域生态。不仅要妥善处理好生活垃圾和废水,保护动植物栖息环境,不给环境带来负担,还要合理进行能量和物资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尽量减少造价和运行成本。

  除此之外,还要在整体设计上与环境相和谐,不宜过于突兀,应在形体组合、天际线控制、色彩和材料等方面注重整体感和协调性,尽量使其在景观中有机生长。

  法国生态建筑师文森特·卡勒博曾设计了一个漂浮的仿生人工岛“Lilypad”。它可以停泊在海岸附近,也可以在海洋中漂流。这是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漂浮城市,可容纳5万人。设计希望不仅可以利用先进技术整合多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热能、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将自然界中其他形式的能源转化为自用,还可以处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吸收到二氧化钛表皮中,从而积极平衡碳排放。漂浮城市的下方被用作海洋浮游生物和植物的温床,形成水产养殖基地和生物走廊。

  而联合国人居署纳入《新城市议程》进行讨论的“漂浮城市”方案,则由丹麦明星建筑事务所BIG与麻省理工学院海洋工程中心和非营利组织欧尚尼克斯(Oceanix)共同设计完成。据此方案建造的“漂浮城市”可容纳约1万人,由6个正六边形的浮岛组成,每个浮岛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医疗、教育、购物和文化中心等。

  为了保证安全,该方案被设计成可抵御海啸和5级飓风。据报道,其支撑底座将使用一种名为Biorock的生态岩,它是通过电解溶解在海水中的矿物质形成的,只要有电流流动,它就会继续“生长”。这意味着它不仅会自动修复受损部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座也会变得更加坚固。更令人惊奇的是,这种材料的硬度是混凝土的三倍,但它仍然能够漂浮在海面上。

  根据BIG的设计,这座漂浮城市将是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完全自给自足,实现能量、水、食物和废物的循环流动。

  难点与风险

  在“漂浮城市”逐渐成为现实的过程中,公众的接受程度、相关的法律法规、造价和工程技术可能会成为比较关键的难点。

  与生活在陆地上相比,生活在水上可能会给绝大多数人不稳定、不安全的感觉。社会大众如何在心理上真正接受“漂浮城市”,需要工程师对稳定性和安全性能的保障,也需要一段时期的过渡。

  目前世界各地对于“漂浮城市”的开发建设基本上还处于空白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亟待完善,从所有权认定、用地许可到规划审批、设计规范、技术参考、建设标准和使用管理,都需要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现阶段“漂浮城市”的建造技术也尚不成熟,很可能会带来造价高昂的问题。只有在技术迭代和规模效应显现出来之后,建设成本才会降至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

  “漂浮城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会成为潜在的风险。如何从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和环境等方面对“漂浮城市”的位置、运行、排放和物质与能量循环进行综合论证和技术分析,依然有赖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总体而言,“漂浮城市”是一种“与水共生,顺势而为”的策略。为应对城市聚集、资源短缺等问题,相比于从竖向维度上的高度和深度拓展,以及横向维度上的围海造地,“漂浮城市”可能是一种对环境破坏较小、成本较低、较为便捷的解决方案。依托水上优越的自然景观和气候条件,未来还可以将海洋产业经济、旅游休闲体验、新型城镇化等与之相结合,拓展新型人居环境,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王绍森系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长庆系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成果)

编辑:王月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