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防灾的理念需要被纳入城乡发展规划中
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 (Typhoon Lekima)8月10日凌晨登陆浙江,肆虐了两天,正在离开。据应急管理部和国家减灾中心信息,截至8月12日9时,“利奇马”共造成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6省(直辖市)34市184个县(市、区)877.5万人受灾,170.8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8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近5300间房屋倒塌,4.2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445.2千公顷,其中绝收42.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34.5亿元。综合来看,此次台风早有预警,但是地方的应急准备仍然不足。特别是浙江临海市,这样一个有着非常悠久的防洪经验的城市,此番严重被淹,更凸显了防灾应急准备不足。我们现在的尚无力左右超级台风,所以政府应急准备就是非常关键的,俗话说“十防九空”,但是应急预案就是针对这一次的预防,这才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
政府和公众应该对台风及洪灾有清醒的认识,这类气象灾害其实是人类面临的最主要灾害之一。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全世界范围来看,虽然洪灾造成的伤亡可能会相对较小(比如与地震相比),但洪灾一直是经济损失各害之首。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日益频繁,超级台风频发,而且影响范围不确定性增强。以往台风出没较少的北方地区现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影响。比如此次的“利奇马”,去年的台风“温比亚”等都给山东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类似的,在西半球,2012年美国“桑迪”飓风(Hurricane Sandy)波及美国东北繁华地区,淹了纽约市,一度刷新美国灾害损失记录。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可预测性,可防御性大大增强。而且随着人们对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入,人们可以通过进一步增强主动能动性,趋利避害,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针对洪灾和我国当前应急管理现实,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工作,从而最大程度减轻台风和洪灾等对人们的影响。
(一)源头治理,特别需要在城乡发展规划中整合进减防灾的理念。由于各地城乡发展规划主要由当地的发改委、规划局等单位主导,减防灾和应急管理部门参与不足,因此风险防范和减防灾理念未能得到充分体现。比如一些地区的不少水道、湿地、行洪道或蓄洪区被开发利用,一旦出现高强度降水,常会出现洪涝灾害。城乡发展规划中应当秉持安全韧性理念,避让高风险区。可以把一些湿地等改造成公园,这样既可以作为洪灾发生时候的蓄洪区,也可作为平时百姓休闲娱乐场所。
(二)依靠群众,依靠市场,要通过政策规制、市场机制、经济激励等多种方式,增强群众自我防护的能动性。鼓励人们增强减防灾意识,学习减防灾知识和技能,平时做一些必要的应急准备。可尝试通过洪灾保险等手段,激励人们趋利避害,加强风险分担,降低损失。
(三)既要重视工程技术,也要汲取传统智慧。水利工程,比如大坝、海堤等对防洪抗灾有一定作用,但是绝不能笃信这些工程设施的效果。一方面,这些工程设施在巨灾面前很有可能会失灵,比如美国新奥尔良市的防洪工程、日本东北地区修建的十米高的防波墙在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2011年的地震海啸中都瞬间失去了作用。另一方面,过于相信这种工程措施的保护作用,反而会激励人们在高风险(比如河边、低洼地带、海边等)区域进行开发建设,从而更多地暴露在风险之中。我国的一些传统智慧,比如天人合一的理念,对我们现代灾害治理很有指导意义。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利用自然之势,历经千年仍然在防洪灌溉中发挥着作用。我国历史悠久,文明从未中断,一些沿江或沿海的古城等都具有着非常丰富的应对经验,需要重新认识、挖掘和学习。比如这次受灾严重的浙江临海市,古城墙其实就有非常好的历史防洪工程,而且一直在发挥重要作用。这些设施如果能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并且运用充分,大概率不会出现这次如此严重的江水倒灌,全城淹没的灾难。
(作者系山东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liqing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