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祺:城市更新应坚持可持续理念

2019-10-25 09:27:28    作者:高洋洋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张祺:城市更新应坚持可持续理念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发展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但同时也面临着城市开发渐趋饱和、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现状,我国城市建设也由此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城市更新顺势成为经济新风口和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增长极。

  究竟怎样做城市更新?什么才是真正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实现历史文脉的传承?围绕这些问题,英国Arup(奥雅纳)城市创新中心总经理张祺在接受中国建设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可持续的城市更新要从历史足迹中寻找城市更新的脉络、从物理空间中寻求城市价值的实现,同时应在体制、机制上实现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共赢,让原住民充分享受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另外,人文精神的回归在当今世界是很重要的趋势,城市更新绝不能大拆大建,要高度重视和保持历史文脉的延续性。

  中国建设报:2019年被称为“城市更新元年”,奥雅纳作为城市一体化服务机构,曾为深圳皇岗口岸、大连滨水区域等城市更新做过咨询服务和规划设计,过程中有哪些好的经验?

  张 祺:说经验之前,不妨先谈谈教训。前几年或十多年前,国内的城市更新有三种情形比较有代表性:第一种是全部推倒重来,开发房地产,这种方式导致城市人文、文化脉络等被粗暴地割裂,让城市失去了灵魂;第二种是建仿古建筑,刚开始大家觉得还挺新鲜,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发现它空有古街区、古建筑的壳,既没灵魂也缺乏生机;第三种是旅游驱动建设古镇,比如乌镇、周庄、古北水镇等,因为过度商业化导致对原生态文化产生了较大破坏。

  城市更新主要是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物理空间的改变,这种改变又会导致文化、生活层面的转变。那究竟什么才是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呢,结合我们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历史足迹中寻找城市更新的脉络,从城市的历史中寻找对城市活力、价值再实现的出发点,探寻价值实现的机会和路径。二是从物理空间寻求城市价值的实现。建筑、街区、古镇、古城都有空间肌理,这种物理空间有时也是一种制约。比如过去以步行为主,现在机动车占很大比例,这就需要打通一些街区、断头路,从空间的角度去探寻怎样让人的生活、工作更舒适,探寻空间变化对人的行为活动的影响机理和效果。三是在体制、机制上实现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共赢。比如城市更新要照顾到弱势群体,不能简单的把原住民赶出去。另外,对于历史街区,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保护和发展应该是并存的,关键要找到一种机制,让所有相关方都有动力去改造并能受益。

  中国建设报:城市更新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征拆问题,征拆难让很多人都感到头疼。对此,您有哪些思考或建议?

  张 祺:征拆难主要是由于拆得不可持续,如果征拆能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美好,那应该很少有人会拒绝。那么该如何征拆呢?综合国内外的一些案例,首先,征拆要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包括建筑、产业、交通、环境甚至民生等方面,要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其次,要与原住民进行充分的沟通,之前很多征拆采取了比较粗暴的方式。再其次,不要把所有的原居民都赶出去,应尽可能让一些原住民能够留在原地。比如奥雅纳承担的伦敦国王十字区(King's Cross),那里虽然是中心城区,但仍设置了一大批所谓的“低收入者”住宅。最后,应该对原住民进行技能培训,国外一些更新项目都会给所有原住民提供一体化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保证了整个区域活力的再生。

  相比而言,有时候我国一些地方的征拆都过分强调“快”,这可能跟房地产开发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要求的效率问题有关。但如果从区域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美好的城市,如果非得要征拆,还是考虑全面一些、准备充分一些、节奏稍微慢一些比较好。

张祺:城市更新应坚持可持续理念

伦敦国王十字区(King's Cross)

  中国建设报:随着城市更新内涵的迭代升级,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城市生态修复等备受关注。您认为在城市更新中该如何实现历史文脉的延续?

  张 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无论叫城市更新2.0还是3.0时代,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人文精神的回归都是非常重要的趋势。急功近利的大拆大建后,是虚假下的城市灵魂的丧失。盲目追求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城市人文生态价值却在大量流失。人文生态的重建和人文精神的回归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因此,城市更新绝不能采用大拆大建的方式,更多需要微更新、微循环,以最大程度保持历史文脉的延续性。

  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过去常见的“修旧如旧”。当然,文脉的传承还有很多方式,也许是一个小的公共开放空间,也许是原来建筑物的保留更新,或者是场景的再现等等。另外,现在还有一些好的工具可以为文化传承做一些辅助,比如我们公司在国内做的城市更新项目中,利用机器人学习与识别技术,对一些残存的历史街区或建筑进行精准判断甚至建立模型,能够更好的将其再现、复原。

  中国建设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下空间的利用以及大型基础设施的地下化是大势所趋。在城市更新中,该如何高效盘活城市地下空间?

  张 祺:地下空间的利用是一个热门话题,有人说19世纪是桥梁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世纪则是地下空间的世纪。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集聚在城市,而城市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发展立体城市是一个必然趋势。过去,对地下空间的利用主要是人防和地铁,还有少量的商业。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新风、温湿度控制、采光等设施已经能很大程度上改善传统地下空间封闭、潮湿的环境,对地下空间的利用,从技术角度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

  在具体实践上,比如刚才提到的国王十字区,里面就把一些音乐厅、图书馆放在了地下。在我国雄安新区,也计划在地下建设物流管道、能源管道、停车系统等。此外,未来还可以发展新型地下交通,速度也将更快。总之,地下空间的利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所有地上的东西未来都有可能转移到地下,甚至在地下可能还更有优势。

  中国建设报:城市更新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空间改造,还涉及城市、产业和人,您认为城市更新中如何处理产业升级以及人的社交问题?

  张 祺:需要进行城市更新的区域一般位于城市中心,所以发展的产业也应以高附加值产业为主。产业升级比较成功的案例不得不再次提到国王十字区,与北京798艺术区不同,国王十字区引入了一些高附加值的文创产业,例如企业总部、艺术学院等。另外,那里还打造了一个法国文化专区,吸引了很多国际知名时尚品牌在那里举办新品发布会。因此国王十字区成了高附加值区域,租金甚至超过了当地的金丝雀码头和一些中央商务区。这个案例的成功说明,要通过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盘活老街区、老建筑,在历史记忆再现上做文章,激活产业活力,进而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社交活力和产业升级其实是紧密联系在一块的,为此可以从规划的角度出发,多设置一些公共开放空间、将建筑设计得更有趣等,让城市人文多一些精神上的回归。为什么星巴克已不仅是一家咖啡店?因为大家习惯了去那里沟通、交谈,这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同样,城市更新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创造更多的公共开放空间,让人们在里面实现更好的交流和情感碰撞。当然,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比如我们公司在项目中通过绿植的摆放来打破空间的限制,让大家更有活力、更愿意与他人交往,而不是一直待在死板、封闭的空间里,这会让人觉得很压抑。另外,在城市更新中要通过秉承公平、正义和包容精神来激发社交活力,要多想办法促进新老居民、不同群体之间的和谐,实现社区和城市生活的多元化。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