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区”的内涵辨析
今年“最火的一词”就是“未来社区”,“未来”这个词,就能引起我们的无限美好遐想,冠在“社区”之前,不由得让我们对“未来生活场景”充满期待。
社区,在社会学研究的视野里,是构成城市生活的基本单位。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居民构成日趋多样,社区活动和共同话题随之逐渐缺失,社区人际环境正在变得陌生。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中规定,住宅用地占城市总用地的比例通常在25-40%之间,比1991年发布的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32%略有提高。尽管现实中,我国城市的这个比重长期低于30%,但也远比用地标准中工业(15-30%)、道路(10-25%)、绿地(10-15%)等的比例要高。居住空间在城市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对城市的价值不言而喻。“未来社区”正是继开发区、创意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存量更新等热点之后,针对城市中用地面积最大的空间的一次聚焦。从今天起,《城市中国》将陆续推出系列文章,管窥与审视“未来社区”的内涵、路径、合理性。
浙江省在探索模式创新层面向来敢于“吃螃蟹”。继2014年推出“特色小镇”模式之后,浙江省在2019年又率先提出“未来社区”——这个听起来似乎带着些科幻感的概念。
自今年两会浙江省将建设未来社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于3月正式发布。
《方案》对未来社区的内涵作了明确阐释,提出了“139”顶层设计。具体来说,就是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基本内涵,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九大场景,打造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方案》提出后,经过三个多月的申报工作,浙江省发改委于6月27日正式公布了首批24个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覆盖全省全部11个地级市,未来社区建设正式迈入进行时。
未来——资源整合的一剂药方
作为浙江省发改委力推的标志性工程,未来社区为何如此受重视?这需要放到浙江省整体发展规划的大背景中去理解。
作为传统上“七山一水两分田”的资源小省,浙江省一直以来都着力在创新产业上做文章。2018年,浙江省将数字经济列为全省的“一号工程”,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2018年全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3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9.26%,占GDP比重达41.5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74个百分点。
在数字经济领域,浙江省涌现出大批龙头企业。阿里云推出了ET城市大脑的智能城市解决方案,已成功在杭州、上海、雄安等城市落地;网易云在智慧教育和智慧医疗领域已形成了场景化的解决方案;海康威视和浙江大华两家企业占据全国安防领域将近百分之六十的市场;新华三集团推出“数字大脑计划”,在智慧校园、智能家居等领域成为行业领军者。
许多传统行业的企业也纷纷踏足数字经济,比如吉利汽车在智慧出行、绿城在智慧物业领域都有迅猛的发展势头。而未来社区所设想的场景将这些领域全部容纳其中,不仅如此,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各色新兴产业也被整合进来。
《方案》中明确提出未来社区建设要“加强与关联龙头企业的合作,组建未来社区产业联盟”。不难看出,浙江省推行未来社区意在融合各个产业,盘活打通各领域的资源,进而拉动大量投资。仅智慧安防一项,监控摄像头、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智能梯控、楼宇对讲、红外感知电子围栏、安防机器人、大容量储存器……单说社区安防的硬件设施安装,每个社区就能带来千万级的投入。若将单个社区整体更新算在内,所能驱动的关联投资将达到百亿量级。例如,杭州市计划在首批7个未来社区试点项目中投资1059亿元,仅这一项,就约占杭州市2018年全年GDP(13467.78亿)的7.9%。未来社区在浙江全省全面复制推广,拉动的投资量级不容小觑。
浙江省在今年提出要创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围绕数字经济核心领域、智能装备、航空航天装备、高端生物制药和前沿材料五大领域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未来社区建设也将进一步助推物联网、云计算、5G通讯等关联产业发展,继而打造若干“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抢占关联产业市场份额。比如备受瞩目的5G领域,今年以来,杭州移动联合产业伙伴在多个领域开展了5G技术的创新研究和应用孵化,其中多项技术将在未来社区中得到应用。例如,以“远程B超”和“远程急救”为代表的5G智慧医疗系统;5G无人车、无人机物流;5G+VR远程课堂等。今年作为5G商用元年,浙江省作为“老牌”的互联网产业阵地,没有与广东省(华为)争得5G技术的先机,那么就必须在5G商用的领域尽快取得进展。如若不然,那么马云的那句“阿里巴巴不会永远活着”就可能在竞争对手的挤压下很快到来。而阿里巴巴的倾覆,或将是对浙江经济的断崖式打击,显然浙江省不会容许这样的情况发生,至少不应该这么快的到来。
在资源整合、产业融汇方面,未来社区并非首创。于2014年在浙江首推,后来走向全国的“特色小镇”模式,就是其中的典范。杭州云栖小镇、乌镇物联网小镇、绍兴黄酒小镇……这些特点鲜明的小镇,或依托独特的历史人文情怀,或依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产业成功转型,成为新型城镇化的范例。而未来社区则是浙江继特色小镇之后推动资源整合的又一剂良方。相比特色小镇,未来社区建设周期更短,融合的产业更多元,它带来的效果会更加立竿见影,但在此之前也需要协调更复杂的利益关系。它能否如特色小镇一样大获成功,成为浙江模式的又一“杀手锏”,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杭州云溪小镇截至2017年8月已累计引进包括阿里云、富士康科技、数梦工场、政采云、商圈网络等在内的各类企业650余家,其中涉云企业425家,产业涵盖云计算、大数据、APP开发、游戏、移动互联网等各个领域,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云计算产业生态。
社——民生痛点的集成解决
未来社区除了承担整合资源、培育产业的重任外,它同时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旨在解决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痛点。
未来社区构想的九大场景,与居民最关心的几大民生痛点相对应。比如,未来教育场景提出“重点发展普惠性公办托育机构……实现3岁以下幼儿托育全覆盖”,以此破解长期困扰年轻父母的托育难题,并进一步缓解当前生育率降低、女性职场歧视等关联问题。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搭建共享学习平台”,则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课外辅导机构乱象,是在社区层面推动教育公平的良好尝试。
未来社区提出的这些民生举措,显然为浙江省吸引人才提供了巨大助力。2017年起,二线城市开启“抢人大战”,各大城市纷纷降低落户门槛以吸引人才。浙江省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中成绩不俗。2018年,全省人口净流入49万,仅次于广东省的84万,位居全国第二;其中杭州市净流入27.8万,次于深圳、广州和西安,全国位列第四。但除杭州一骑绝尘,宁波紧跟其后外,浙江其余各市的人口流入量并不突出,温州、台州、舟山、丽水四市甚至出现了人口净流出的情况,当地产业升级将面临人才瓶颈。
未来社区特别提出打造未来创业场景,通过“健全特色人才落户机制”、“营造社区创新创业良好生态”、“促进社区资源、技能、知识等全面共享”,增强对优质人才的吸引力。未来社区首批24个试点项目计划引进各类人才6.27万人,将来在全面复制推广,将吸引数十甚至上百万人才,这将为浙江省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
区——更为整体的更新
从社区更新的角度来看不难发现,“未来社区”概念的提出并非凭空而起,而是与之前提出的诸多社区更新的概念一脉相承,如智慧社区、社区O2O、低碳社区、社区微更新、缤纷社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等。它的创新之处正是将这些既有概念整合在了一起,获得了一个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统筹视野,以期达到1+1>2的效果。
政府层面发布的社区更新相关的政策
2014年5月 住建部印发《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首次对智慧社区的评价指标原则、总体框架及支撑平台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
2015年2月 发改委组织编制了《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以指导和推进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工作。
2016年2月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共享社区的概念获得了政策支持。
2016年5月 上海市规土局启动“行走上海——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对老旧社区更新强调低影响和微治理,以渐进式姿态提升社区功能。
2016年8月 上海市规土局发布《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提出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
2016年11月 民政部、中组部、中央综治办等十余个部门联合印发《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提出构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立覆盖城乡、开放便捷的社区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及体系。
2017年6月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
2019年3月 浙江省政府发布《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首次提出未来社区的概念。
在社区更新的理念创新方面,上海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率先提出了社区微更新、15分钟社区生活圈等概念,未来社区将这些概念都融合在其中。
回溯社区更新的发展历程,社区经历了由点到线再到面、从局部到整体的更新路径。最初的社区更新往往是碎片化的,不成体系,经费什么时候拨下来了就进行局部且零散的改造——扩大停车位、修整楼道、增加公共设施……这样单点式的更新便于操作,但弊端也显而易见。缺乏统筹性的视野,容易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在意识到局部性的点状更新的弊端后,社区更新开始转向线和面的整体更新,比如对一条街巷、一片生活区的更新。系统性的整体更新能够协调社区各个功能要素,满足居民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而未来社区则在系统性和整体性上更进一步,从出行、交往、创业,到教育、医疗、养老,它不再是单一功能的更新,而是覆盖了日常生活几乎所有场景,各场景之间相互衔接,层层推进,保证社区功能得到更好的完善。比如建筑场景要求建立TOD模式的社区空间格局,而在交通场景中将社区TOD与对外交通衔接,这样能够更加完备地解决社区公共交通出行问题,避免以往更新中“治标不治本”的情况发生。
另外,统筹思维还从社区规划延伸到了社区运营和治理。在未来社区的治理场景中,社区治理将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手段,整合“线下”现实社区和“线上”虚拟社区,将政府、开发商、第三方部门、居民等各类参与主体都纳入到智慧化的网络治理平台中,通过资源整合与协商合作,共同致力于提高社区的治理效能。
试点先行——未来社区进行时
浙江省发改委公布的未来社区首批24个试点项目中,除了杭州市的萧山亚运社区、西湖之江社区、钱塘新区云帆社区为规划新建社区,其余21个社区均为改造更新类社区。《方案》要求,规划新建类社区2年左右完成试点建设,改造更新类3年完工。与杭州地铁三期建设、萧山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一样,浙江省将未来社区首批试点项目的最终时间节点划定在2022年——杭州亚运年。未来社区将与地铁、高铁、机场等基建设施一道作为杭州亚运带来的红利,推动杭州市乃至整个浙江省迎来大发展。
浙江省首批24个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其中标红的试点区是新建社区,其余均为改造更新社区。
杭州萧山亚运社区就依靠“亚运IP”的加持,作为三个规划新建社区之一,成功入选了首批未来社区试点项目。其实不难发现,亚运社区的入选显然其政治示范意义远大于建设本身,毕竟无论从任何一家开发企业中遴选新建社区作为试点,都难保实践过程中不走偏。
杭州萧山亚运社区赛时赛后功能规划。亚运社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与世纪新城、奥体博览区复合联动。整个项目计划投资422.6亿元,将结合地铁六号线亚运村站设计TOD全覆盖的公共交通网络,提供一站式便捷生活,同时引入智慧大脑数字化运营平台、绿色生态系统、全龄健身场所等设计。
改建类社区的选取按照直接受益居民数,和引进各类人才数的总和作为考量指标。入选的21个改造更新类社区大都位于市区成熟开发地段,公共交通便捷。它们或靠近创新产业集聚区,未来可作为产业区的配套居住区,承载大量就业人口;或是人口密集,基础设施老旧,无法满足正常的居住需求,居民改造意愿强烈。
比如杭州拱墅瓜山社区所属地块处于全省备受瞩目的数字经济特色小镇——有杭州版“中关村”之称的智慧网谷小镇。自2018年底,新浪、360、联想、华为、58同城等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落户小镇。而瓜山社区作为智慧网谷的配套居住区,将配合未来社区建设,打造青年人才社区典范,服务8000人规模的创业人群。
在首批未来社区试点名单中,位列第一的宁波鄞州划船社区,虽历经三次建设,但房屋破旧,基础设施差,地势低洼,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通过未来社区试点,将彻底解决社区基础设施痛点。另外,划船社区位于宁波市中心三江口,是以总部金融、专业中介、航运物流和现代商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划船社区也是宁波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模范社区,居民参与度高,社区组织活跃,营造了和谐的邻里氛围。因此,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社区文化,也助力划船社区入选为首批试点。
浙江省之所以将大部分未来社区试点放在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上,一方面为了改善民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盘活存量资产,释放资产潜能。杭州、宁波等市核心区的老旧小区与周边新房相比,普遍存在较大价差。这不仅是对内城区房产价值的低估,也会在另一层面进一步催高周边新房的价格。经过未来社区项目的更新改造,存量资产将得到大幅提升。比如,原价300万的老房,经过改造后,便可快速升至400万。住户将旧房出售并置换新房的压力立刻变小不少,这或将大大激发新房置换意愿,整个市场也进一步被盘活。
未来社区试点项目发布后,部分入选社区的房价已迅速做出了反应,比如宁波白鹤社区有二手房源在链家上的挂牌价已经上升至3.3万元,对比今年上半年,该社区出售房源的均价还仅为2-2.5万元,涨幅高达30-65%。
杭州市中心城区在售新房房价,与周边20年房龄以上的老旧社区相比,普遍有2-3万的差价。
寻找共识——何以未来
未来社区建设在浙江省发改委的力推下正在大步前进。但这美好愿景最终能否实现,还需要解决横亘在未来社区面前额诸多难题。后续系列文章,《城市中国》将针对前述健康、智慧、生态、物业等议题展开对未来社区这一概念的分析。这期间我们也对未来社区提出了几个讨论的疑问,与读者共同探讨:
1.未来社区是否与智慧社区等价?智慧、技术是否在未来社区中占据主导地位?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不少机构打着“未来社区”的旗号,大肆兜售着先前的智慧社区那一套模式。
2. 如果第一问题成立,那么技术的边界如何不至将居住者“绑架”;如果第一个问题不成立,那么未来社区的聚焦点到底在哪里?例如,当具有面部识别功能的摄像头遍布到家门口的时候,便利是可见的,但这是否是我们期待的“未来”?
3. 未来社区的对象是否真实?先前所谓的社区发展新模式和新理念,有不少都是立基于“想当然”的需求和问题之上,本质上关注的是最棘手利益者的需求。未来社区是否关注二次元、迷茫的青年;本地植物是否繁茂、昆虫是否存活?抑或是,这种“未来”依然“以人为本”——其实是城市人群的再一次自大和掠夺。
4. 谁是主导者?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居民角色的问题。是开发企业、政府贩卖的“未来社区模版”,还是居民自我觉醒的差异化的创造?
5. 技术成熟了吗?未来社区试图通过开发一个智慧平台搭载包括教育、创业、医疗、养老、安防、治理在内的各类社区服务。但由于产品开发目前仍然缺乏统一标准和通讯协议,导致不同厂商各自为阵,开发出的产品很难做到互相兼容,产生了所谓的“数据孤岛”。目前全国智标委正在编制的绿色智慧社区标准强调了解决通讯协议不统一的问题。但标准统一后,因不同领域业务的整合所带来的利益分配问题又成为了一大难题。另外,近来频频拉响警报的物联网和大数据安全问题,也提醒人们,在拥抱未来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此伴生的风险。
编辑:刘晓茜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