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集萃:设计城市美好人居空间

2019-12-17 09:48:11    作者:曹云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浏览次数:

设计城市美好人居空间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代理院长李迪华

设计城市美好人居空间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贾建中

设计城市美好人居空间
北京植物园前园长张佐双

设计城市美好人居空间
中国建筑学会原秘书长徐宗威


  现在,公众更加追求生态环境品质,无论是旧城改造、街景设计,还是公园绿地规划,对生态、绿色等价值观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人居环境生态不生态,不是人说了算,可能是鸟说了算。如果鸟都来了,可能真变生态了。所以,设计要以人为本,还要考虑以前一直被忽视的动物植物,它们不会说话,也不付设计费,但其实也是甲方。”易兰规划设计院集团副总裁唐艳红说。

  日前,2019“人居·筑景”国际建筑景观产业大会在北京召开。

  以生态为基石,设计城市美好人居空间,创造美好人居环境,是专家们交流、分享的核心话题。
   
  城市绿地率并非越高越好

  一直以来,城市绿地率越高越好,几成常识。果真如此?

     如果你去北京林业大学,感觉学校南门外的成府路有什么不同吗?记者每次一出地铁口,就明显感觉人行道特别宽阔。

     这是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代理院长李迪华特意设计的。

     “有一次,北京市海淀区规划局找到我,说李老师您不能只停留于演讲上,您得做点实事。我说好啊,您有什么吩咐,我立刻做。”李迪华说。

     “能不能帮我们海淀改进一下?”对方问。

     “从哪里开始?”

     “您从北大校园开始,我们提供经费,您带学生设计。”

     他一听,想都没想,在没给立项、没给经费的情况下,就带着学生做了成府路设计。

     “我们在调查时,努力理解在这条路上行人走路有多么艰难,然后提出了我的方案。”

     李迪华方案非常简单,就是希望把一部分绿地去掉,变成人行道,人行道的净宽在能够满足4米的地方尽量满足4米,不能满足4米,至少也能满足两米。

     之后,他把这个方案给了海淀区规划局。

     “我也没管,只是期待改变会不会发生。方案非常简单,没有任何惊天动地的设计,原则就是不能影响行人通行,要有充分的步行空间。”

     后来,果真变成现实。

     “这都是把绿地变成步行道,这条路整体感觉步行比过去方便多了、安全多了。即使人流高峰时,仍能保证两个人并排行进。”

     绿化不能挤占人的基本生活空间。这就是李迪华强调的园林景观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他看来,城市绿地率并非越高越好,关键在于人的感受和体验。

     据介绍,法国巴黎的城市绿地率,建成区为6%,城郊为11%。在和北京长安街齐名的香榭丽舍大街,人行斑马线宽60-150米,绝大多数斑马线无红绿灯,行人在这里拥有绝对优先权。

     人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从2001年到2017年,英国伦敦的人口增加了20%,但机动车出行量降低了18%,非机动车、公交出行等都是增加的。

     “过去,我们认为,在城市,绿地比什么都重,城市可以没有畅通的人行空间,居民家里可以没有阳光,但是也要保证绿地。实际上,35年前,园林景观学前辈们的观念跟今天的城市绿化思想完全不同,那个时候,他们非常清晰提出,要基于生态系统、基于服务居民日常生活出行,来规划设计城市。”

     李迪华表示,不理解为什么后来我们会把对高绿地率的追求变成城市不可动摇的指标。

     在日本首都东京,绝大多数城区绿地率都在5%左右,有几个超过10%。

     “为何我们的城市必须坚持30%以上的绿地率?”

     当然,在他看来,城市类似的问题并不少。他说,北大附近有一个城市改造工程,非常简单,就是把原来用水泥砖铺装的广场,变成花岗岩铺装。这种改造工程提升了环境价值吗?“非但没有,反而还破坏了。”

     有些小区,种了很多剑麻,连路边都种,曾经发生过孩子跌倒、刺伤的事情。

     园林景观设计,一定是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发挥其最大价值。

     昔日工业锈带变成今日生活秀带

     旧城老城改造如何更好地利用其原有景观资源、文化资源、产业资源,焕发生机?

     “上海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正是工业遗存焕发新生的典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贾建中分享了他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些想法。

     11月初,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杨树浦水厂滨江段、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实地考察,了解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和社区治理与服务情况。

     杨浦滨江岸线总长15.5公里,其中,南段滨江5.5公里集中了船舶、化工、机电、纺织等大中型企业100余家。

     如今,南段滨江5.5公里已全部打通。

     沿江一路前行,防汛墙外,一座工业厂房,一段独特景观,黑色骑行道和红色慢跑道并驾齐驱。防汛墙内,步行道一直延伸到江边,漫步于此,一路有迷人江景相伴。

     能看到黄浦江景色,更能融入历史情境。目前,整个杨浦滨江不仅实现步行道、跑步道、骑行道等“三道”贯通,还进一步促进“工业遗存博览带、原生景观体验带、三道交织活力带”等“三带”融合,为市民创造国际一流的滨水空间。

     从以工厂仓储为主的生产岸线,转型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景观岸线,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今日的生活秀带。

     “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深受居民追捧,表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美好环境。”贾建中说。

     他认为,上海这处城市公共空间改造由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师共同完成,确实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在北京,东城区崇文门到雍和宫正在进行景观提升改造,重现旧城街景历史文化风貌是改造工程的关键环节。

   园林设计基本法则必须遵循

     城市绿地设计,什么才是第一位的?功能。尽管还有经济、美观、安全、健康、环保等要求,但功能永远是第一位的。

     北京植物园前园长张佐双的分享以园林设计需要注意的诸多问题为主题。

     城市绿化工作中,存在许多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我曾经参加过一个评审,北方一个植物园的专类园设计了桂花园,我非常纳闷。桂花树在那里过不了冬,设计者对植物的习性显然不清楚。”

     他在山东还遇到过设计中出现胡杨。“胡杨在这个地方行吗?到苗圃看了,有新疆杨,可不是胡杨,二者是两码事。”

     张佐双反对一些不适合本地生存的树,冬天都得“穿衣”,费钱又活不了。昆明曾有领导主张种大榕树,“移植百年大树本来就犯法”,赶上一次低温,冻死了很多,罪上加罪。

     “用乡土树、本地树营造景观,绝对事半功倍。”

     园林设计应该严格控制边缘树种和所谓的名贵植物,“成活率低,养护也困难,往往严重浪费”。

     现在,有些领导追求一夜成林、过度密植,值得警惕。“一夜成林违背科学,往往种得高大密厚,花了很多钱,树长不好,因为光照不足,病虫害还非常严重,无异于一场生态灾难。”

     对于生物多样性,有人简单认为在品种上多种点,追求复层混交种植效果,强调高大密厚,并在没有引种驯化的前提下引进外来品种,结果导致外来物种入侵。

     在一个地区,某个乔木树种过关不过关,有标准吗?他认为,标准就是能否找到300年生的同种老树。

     对于移植大树、古树,张佐双认为既劳民伤财,又破坏生态。“正确做法是,各地用容器育苗。1997年,我到加拿大。蒙特利尔有一个植物园,负责蒙特利尔城市行道树的补充。一看,都是大树,就栽在苗圃容器里,吊车一吊,随意补栽。大的容器育苗,轻松满足社会需求。”

     张佐双提倡,城市绿化美化应该多从木本开花植物、色叶植物上做文章,少用花海和花田。“花海和花田是农业上的事,园林绿化不必营造这个。草本植物生态功能和大乔木没法比,大的花田和花海要因地制宜,在适合的地方可以做一部分,但提倡用乡土树种配合花境来布置。”

     过去一度流行的大广场设计,一棵树没有,全是浮雕、喷泉等,不中看更不实用,不如设计一个生态广场。

     人工水景的设计要因地制宜、体量得当,不顾水资源匮乏、盲目追求城市品质提升,斥巨资建大型喷泉、大面积水景等,必须坚决摒弃。

     水岸线应该采取生态化设计,严格控制硬质驳岸、硬化衬底、河道截弯取直等。

     绿地的海绵功能不应该简单等同于下凹式的绿地和雨水花园,一定要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合理安排,确实保障绿地最大限度涵养雨水。

     公园绿地雕塑小品应该少而精。

     绿地要严格控制建筑物和硬化地面比例关系。园林设计有道路、广场、建筑、小品等,最主要的还是植物,大广场没有植物肯定不行,至少夏天游人没有遮阴条件。

     这些景观设计理念,虽然是细节,但无疑始终值得坚守。

     住宅景观要尊重自然规律

     目前,第四代住宅概念非常火。何谓第四代住宅?记者了解到,有两点:高层、立体绿化。

     中国建筑学会原秘书长徐宗威的看法有点与众不同。

     “我们过去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中国人多地少,只能走高密度的这种居住形式。我总是有疑问,中国人口密度没那么高。”

     他指出,中国人口密度和欧洲很多国家接近,或比他们还少,比如英、德、法就和中国差不多。英国每平方公里274人,法国122人,德国237人,中国148人。

     “英国、德国比我们人口密度要高得多,但他们的居住方式基本上以中低密度为主,高层住宅有,但很少。”

     徐宗威说,高层住宅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约土地,多卖房子。但是,高层住宅冬天冷、夏天热,水得靠电泵打上去,人得靠电梯送上去,能耗巨大。

     同时,他对很多用地不适于建设、不适于居住等理由也予以驳斥。

     “以色列不仅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10人,而且国土大部分是沙漠,其居住形式也是中低密度。”

     作为高层建筑,第四代住宅推崇立体绿化,每一层的每一户都要建庭院花园,号称是绿色建筑。

     徐宗威认为,这违背自然规律。

     “我确实存有异议。最初提绿色建筑,无非就是想让这个建筑能够少消耗点资源能源。把花卉、灌木等植被甚至乔木都搬到高层建筑上去,这怎么能叫绿色建筑?”

     他认为,把植物种到高层住宅的每家每户,一定消耗更多资源、能源。

     “树木、花卉要想生存,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态系统。第四代住宅要想把大树搬到高层上去,一定得把这个系统也搬上去。你要有阳光,要有水、有风、有天然土壤或其他种植层。”

     离开自然生态系统,植物不易成活、活不长久。“花草树木两三年就换一茬儿,不是浪费更多?消耗更多资源、能源,叫什么绿色建筑?”

     徐宗威认为,住宅设计特别是绿色住宅设计,最核心的还是节约,是真节约不是假节约,是真减排不是假减排,否则不能叫绿色住宅。

     “根本原则就是要善待自然。我想来想去,无论是第四代住宅或其他叫法,建筑形式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建筑师、景观师对待自然、生命的态度,你说每层每户都在空中建一个花园种上树、甚至种上乔木,怎么可能活?”

编辑:刘晓茜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