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如何实现1+1+1+1>4

2019-12-20 10:28:50    作者: 张阿嫱     来源:中国城市报     浏览次数:

  ■自去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有关三省一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的发展路径备受关注。

  时隔一年,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长三角一体化的“任务书”“路线图”逐一明确。

  规划范围包括三省一市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共27个城市为中心区——其中上海为龙头,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占9个城市,安徽省有8个城市。

  为什么说一体化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高级形态?这27个中心区城市经济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在错位发展中求协同?“示范区”和“新片区”如何承担起两个抓手的重任?“示范区”是体制创新的试验田,其选址有何深意,又为何在绿色生态领域先试先行?中国城市报记者通过梳理《纲要》和采访相关专家进行报道。

  ■聚焦长三角  一体化是高级形态

  作为指导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部署了九个方面任务,规划期为2025年,展望到2035年。

  这张时间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相辅相成。12月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罗文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解释,《纲要》是按照“十四五”结束的2025年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2035年两个关键时间节点,提出的分阶段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

  “为什么要在长三角地区搞一体化?因为这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在中国都走在最前面。”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国力表示。

  回顾长三角近些年来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可谓星光璀璨:国土面积在全国只占3.74%,但GDP占比却接近25%;各个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39%;上市公司1219家,数量占比接近全国的1/3;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研发强度均超过3%;全国211高校有23所聚集在这里,拥有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

  如今,长江三角洲区域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最密集的地区——区域人口约占全国的1/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66.66%。

  因此,长三角区域也被赋予更多厚望。对比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的战略定位可以发现,一体化的概念在国内几大城市群范围内为首次提出。

  罗文对此表示,一体化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高级形态,比协同、协调的要求更高。“这是长三角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于长三角区域来说,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而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长三角区域牢牢把握“一极三区一高地”的定位不动摇。

  根据《纲要》,其中“一极”指的是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三区”是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高地”指的是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这是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推进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对长三角提出的新使命和新任务。

  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根据“路线图”,一系列具体指标让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蓝图更可期。

  ■三省一市各有角色 安徽抓创新补短板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中,上海是龙头城市,苏浙皖其余26市需各扬所长。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整个规划纲要中,上海被提及了55次;其次是杭州15次、南京15次、合肥14次、宁波12次、苏州7次、舟山6次、嘉兴6次、南通5次、芜湖5次、无锡3次等。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27个城市中,以徐州、衢州、蚌埠、阜阳为代表的苏北、浙西南、皖北的部分城市不在中心区之列。

  三省一市,如何回答好1+1+1+1>4这个重大命题?

  根据《纲要》,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定位。对于一体化的引擎上海来说,将是围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

  而苏浙皖则要发挥比较优势。江苏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因此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浙江数字经济领先、生态环境优美、民营经济发达,因此《纲要》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对外开放重要枢纽和绿色发展新标杆。

  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因此今后将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省一市中,安徽的经济排位仍整体靠后。“安徽虽然全域正式进入长三角,但是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发展基础等都与沪苏浙差距很大。” 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坦承。

  邓向阳认为安徽下一步发力的首要任务就是科技创新:“这是《纲要》对安徽的第一个定位,也是安徽最可作为的主战场。”

  “墨子号”卫星就是一例。2016年8月,拥有安徽基因的“墨子号”卫星发射成功,这位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通过牵手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成功打通北京与奥地利的洲际量子保密电话,标志着中国量子通信技术“领跑”全球。

  这项创新壮举先后被写进2017年新年贺词和党的十九大报告,“墨子号”卫星成为安徽创新发展的杰出代表、安徽融入长三角协同创新的生动实践。

  “墨子号”卫星的创新精神还在继续。据邓向阳透露,去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已超过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40%,高新技术企业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

  ■在示范区造出一座江南“样板间”

  引领带动长三角地区发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是两个重要抓手。

  长三角面积广大,实现区域一体化有很多障碍,这就需要打破行政边界,在不改变现行行政隶属关系的情况下,有适当的地域来推进一体化的示范先行作用和支撑带动作用。

  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就是这样的一种“试验田”,某种意义上承担了“特区”的角色,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突破口。

  示范区为何选择在这里?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认为,这个区域是传统长三角三省市的交界地,从行政角度来看,示范区能把三省市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经济角度看,省区范围内很容易被边缘化,但如果这三地形成接合带,这一区域就从边缘变中心,很快变成热点地区。

  此外,范恒山分析,这三地经济悬差不大,大体发展水平相当,发展潜力很大;还能在经济与生态的结合、城市与乡村的协调等多个范围内先试先行。

  按照示范区的构建设想,生态是底色,绿色协调发展是重中之重。

  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其中青浦的金泽镇、朱家角镇,吴江的黎里镇,嘉善的西塘镇、姚庄镇,这五个水乡名镇作为示范区先行启动区——选择几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打头阵”,这亦被视作是一种创举。

  “选择古镇作为先行启动区,是因为历史名镇是江南文化典型代表区域和重要承载区域,在传承保护和传播弘扬江南文化方面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展与旅游学院教授全华说。

  复旦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张梓太认为,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为代表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检验一体化是否成功的试金石。

  张梓太表示,虽然我国一直避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在实践中,“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埋单”的困局屡见不鲜。究其根源,高质量的发展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对生态价值的重视和相应的制度保障。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这亦是《纲要》对示范区提出的目标。

  针对示范区的工作机制,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透露,目前已成立了两省一市常务副省长、市长担任理事长的理事会,实行“轮值制”,两省一市三级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作为理事会成员。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示范区三地早前已在旅游、交通等多方面逐步打破体制限制,试水一体化。早在今年2月,三地就发布了《青浦、吴江、嘉善2019年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初步确定了今年7个方面51项重点工作。

  陈寅介绍,未来一体化示范区将聚焦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项目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公共信用等方面,率先探索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创新,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共同行为准则。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突破口,一体化示范区的未来还在引起无限遐想。“在不同省份、不同市、不同县行政体制下结合在一起,这在我国历史上可能还是第一次。”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樊金龙说。

  樊金龙认为,上海、浙江、江苏在创新上各有优势,上海有国际视野,浙江有市场活力,江苏有园区经验,“我们都要把看家本领拿出来”。

编辑:刘晓茜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