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公共文化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2020-01-10 10:10:32    作者:王静     来源:半月谈网     浏览次数:

  对话嘉宾

  凌金铸 (上海交大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教授)

  许晨敏 (上海文创办工作人员)

  杨 光 (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品牌总监)

  朱 翃 (半月谈记者)

  郭敬丹 (半月谈记者)

北京798艺术工厂“生生·浮世之光——浮世绘大展” 任超/摄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来源于摩天大楼,更来源于公共文化空间。上海,作为曾经的“东方巴黎”和知名港口城市,中外文化交织遗存,海纳百川,经济、文化发展更是蒸蒸日上。但不可回避的是,上海中心城区用地已是捉襟见肘,如何在存量中找到新突破,打造出既有格调、又有人气、更有“自我造血功能”的公共文化空间来滋养城市文明,是个不小的难题。

  “螺蛳壳里做道场”

  朱翃:上海这些年城市地标如雨后春笋,风景线越来越美,“网红打卡地”也越来越多。过去上海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如今大变样可能谈不上,那城市变化、特别是文化地标的变化体现在哪里?

  许晨敏:上海这些年的城市建设依然在快速发展,但就中心城区来说,的确已经过了“高楼日日起,高架天天修”的高速发展时期,城市从量变转向质变,这种变化是细节上的,是春风化雨式的,文化地标也是如此。

  众所周知,上海除了黄浦江之外,最重要的一条穿城而过的河流是苏州河。曾经在苏州河及交通沿线分布的老厂房、老码头,如今建筑依然在,而“内核”却焕然一新,成为创意城市的崭新地标,成为市民游客闲暇时间打卡的“网红地”,成为这座城市星罗棋布的文化“会客厅”。

  美术馆、博物馆、画廊、咖啡馆、餐厅、高级写字楼以及绿地花园和运动区点缀其中。你能感觉到一种时空的穿越,修旧如旧的建筑和时尚文艺的店面里,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穿梭其中,新和旧在这里交织,却不突兀。

  有句俗话叫“螺蛳壳里做道场”,上海如何把土地、建筑的存量有效利用起来,打造高品质、受欢迎、有活力的文创园区,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的“鱼”和经济效益的“熊掌”兼顾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方向。

  郭敬丹:感觉文创园是一种很唯美的多功能融合区。凌教授,您喜欢这样的空间吗?平常去逛得多吗?

  凌金铸:我平常有时间就会去逛逛,看看展览,或者周末带着家人一起去;如果有朋友来到上海,也会约着在那里聚餐。文创园不是青年人的专属,我们这种上了年纪的,也很喜欢那里的文化气息。

  一个城市的建筑,蕴含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脉络和历史传承,是城市精神的直观表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面对那些亮光闪闪的高楼大厦会产生审美疲劳。此外,对于那些有历史、有故事、有年代感的建筑,推倒重建,从技术上说可能并不难,难在保留那份韵味、那份回忆,老建筑上的文化符号也会随之湮灭。

  建筑的结构保留下来,如何赋予新的功能,打造出新的社区和公共空间,让城市有魅力、空间有活力、年轻人喜闻乐见、商业体欣欣向荣,形成一种多方共赢的状态,这就很考验城市管理者以及园区经营者的想象力、理念以及管理、运营等多方面的能力了。

  文创园区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载体。这些地方既可以集聚年轻人群,集聚创新的要素、公司等,同时又会成为有活力的商业体和文化空间。这样的区域,如果能星罗棋布地分散在城市中,我相信这样的城市既有风情,也有活力。国外的一些城市如巴黎、伦敦、罗马在这方面做得挺不错的,上海这几年也在迎头赶上,想要弯道超车。

  上海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有大量工业遗址,简单拆除和闲置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城市记忆的割裂。

  文创转型要敢于“跨界”

  朱翃:文创园区的成功,关键在于“跨界”。园区的定位是聚焦于设计、时尚、创意商务展示型办公,但又要打破办公与商业、文化与商业的壁垒,形成一种“和而不同”的氛围。

  杨光:我们打造的非常知名的文创园区应该数锦和越界世博园。比如建于1985年的上海南市发电厂,曾经被誉为上海工业历史上的明珠,大烟囱是黄浦江畔的一个标志性建筑。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原来南市发电厂的一些建筑改建成世博园的城市未来馆,大烟囱也被保留下来成为一个城市“温度计”。最终华丽转身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这也可能是它最好的归宿。

  许晨敏:我来介绍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创园区——上海宝山的智慧湾。这个占地230亩的园区,曾是上海第三毛纺织厂的仓库用地,大量厂房、仓库、集装箱堆场闲置,一度脏乱差。2016年9月,完成转型的智慧湾惊艳亮相,曾经的“锈带”变成了红黄蓝色彩明艳的“集装箱”创客部落。运营3年来,中国首个3D打印文化博物馆、世界最大规模3D打印混凝土步行桥、智能微制造展示馆以及各种餐饮入驻,园区还建设了上海最大的室内橄榄球训练场。除了商业主体外,以梅派青衣史依弘命名的剧场、宋思衡工作室相继入驻,提升了园区的文化品位。

  “锈带”变“秀带”,实现双赢、多赢

  朱翃:你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词,“锈带”,这是工业凋敝后留下的产物。如今园区的发展,感觉让“锈带”变成了“秀带”。这样的园区需要很大投资,运营管理能盈利吗?毕竟企业在商言商,也是要赚钱的。

  杨光:是的,一开始我们接盘投入的时候,也有过一些担忧,一方面文创园区能不能做出特色,而不是简单沦为“包租婆”;另一方面大量投入后有没有产出,能不能盈利,怎么实现双赢、多赢?

  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目前做的几个园区,财务状况是不错的。这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让企业敢于投入、放心投入。政府鼓励文创园区向高水准、高品质化方向发展,对于优秀文创园区给予财政扶持和评级奖励,这鼓励企业细化服务,促进整个行业良性发展。

  好的文创园区,一定是城市地标,是兼具景色景观、文化博览、商务办公、社交休闲和商业经济的综合体。我觉得上海这些高品质的文创园区,的确做到了既有烟火气,又有文艺范,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郭敬丹:未来文创园区的发展,会是怎样一个态势呢?

  凌金铸:文创园区的发展有个升级过程。最开始,文创园区主要是针对一些文化企业的物业、办公场所出租;后来,文创园区为文创、科创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再到如今,文创园区打破界限,把自身融入整个城市的发展中,不仅是文化、创意、时尚类企业的聚集地,更成为开放型社区融合的新模式。

  上海在2017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文创50条”,对于文创产业未来各大板块,包括文创园区能级提升等指明了方向。两年多来,上海文创园区走上了“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的发展道路。

  文创园区的关键落脚点还在文化,这是一座城市的底蕴和魅力,建筑、道路、景观承载着历史与回忆,而内部却在不断孕育新的科技和时尚,这让文创园区犹如一个个温暖的城市空间,对在其中工作的人激发灵感,对周边的社区给予滋养,成为城市一处处文化“会客厅”。

编辑:刘晓茜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