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历史文化街区的韧性建设需一事一议,不可一刀切
2月1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该省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名单,并要求其所在市、州、县人民政府要依法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工作,完善保护规章制度。自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名单以来,不少地方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已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以韧性建设为代表的各种现实困难仍然存在。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表示,目前历史文化街区在韧性建设上主要存在排洪和消防两方面问题,同时与既有法规、管理程序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矛盾。“要解决这些现实问题,首先要转变思想和态度,其次要因地制宜,将设计、工程、救援、管理等多方集合在一起一事一议,形成韧性建设的立体化解决方案。”
Q:面对不确定性和潜在性灾害风险,历史文化街区在韧性上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A:首先是排洪问题。我国很多历史文化街区都在老城,此前的排洪设施等随着时代发展已不再适用。附近有河流经过的老城都会在城外修筑两到四米的河堤,但城中的水到了筑堤之后就无法外排,容易形成倒灌;附近没有河流的老城,周边的马路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越垫越高,在地势上显得低洼的历史文化街区,容易形成积水。而历史文化街区的地形地貌又限制它无法像新城一样可以直接增加管线设施。因此,我认为必须从区域的角度来解决排洪问题,对于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在河流上游进行分洪,在此前提下再尽可能考虑局部如何加大渗透或排洪的可能,如果仅从老城和历史文化街区自身局部做工程则无解。
其次是消防问题。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建筑以木结构居多,且街巷较窄,易发生火灾。历史文化街区内既没有空间,也不允许风貌被破坏,无法像新区一样可以将街道拓宽到消防车能自由出入,也不可能增加过多现代化设施。因此,只能设法降低火灾风险,用现代的消防意识和一些手段来减少火灾发生,如:适当增加消防栓和灵活消防设备、在敏感区域增加些水缸来蓄水、在重要文物处适当增加些喷淋、在历史文化街区外围建立消防站和有足够水压的消防水池,同时需要安排消防巡视、限定一些有可能引发火灾的活动等。
Q:如何让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建筑在防火防震等方面更具韧性?
A: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建筑多以砖木或木结构为主,其中易燃的主要是木头。其中木头也分很多种,在改造和加固过程中,对于那些于建筑遗产本身或建筑风格本身十分关键的部分不能轻易改变,对于非关键的部分可替换成耐火等级更高的材料,总体上需要把握一个度,不可对建筑和文物造成破坏。
对于防震也一样,加固的方法有很多,不是某一类就能概全,但至少都要在保护遗产特征的前提下进行加固,需要平衡好度的问题。这个度也是历史文化街区的消防技术体系非常不成熟、既有规范和操作实行起来有困难的原因,在某种角度上制约了我们对历史街区予以积极保护和利用的步伐。
Q: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密集、街巷道路狭窄,给及时救援和疏散带来不少困难,如何合理设置避难空间?
A:避难空间其实应该在编制保护规划或与此相关的控制性规划中有所体现。历史文化街区多数地处老城区,有些老城都很难提供开放空间,让历史街区提供开放空间就更难。在编制规划时,如果有可能开放一些空间,可设置为避难场所或口袋公园;如没有可提供的空间不能强拆,强拆就破坏了历史文化街区整体风貌,与保护理念相矛盾,这种情况下就只能依靠历史文化街区附近区域的开放空间。不能就地解决的问题,就要在区域内系统解决。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也一样。对于像新疆喀什地区的历史文化街区,因为那里的建筑比较特殊,以土坯墙为主,发生地震时土坯墙很容易倒塌将街巷堵死。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在风貌保护允许的条件下,通过评估选择性就几条街巷做加固,以保证历史文化街区在一定强度的地震下有畅通的疏散通道。
Q: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在2015年时就公布了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它们在韧性建设方面有哪些较好的经验?
A:其实好的经验就是要实事求是,即按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在保护与韧性建设上进行平衡处理。广州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已经开始采用一些超常规做法,最主要的就是一事一议、实事求是,而不是套用现有的、用于新建筑的条文、法规、管理程序。比如在对广州永庆坊进行小规模改造时,他们在消防方面就引进设计、管理、消防三方面的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如何做好消防建设。这样一来,就打破了原先设计、管理、消防各自为政的局面,在更有机、更综合地解决问题。
诸如永庆坊所做的这种微改造和消防建设,其实在一般情况下很难获得审批。如福建三坊七巷的消防建设,虽然从制度、技术、管理各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因三坊七巷中的建筑都属于老建筑,所以只能采取尽可能减少它的消防隐患,而不能大加改造的保护手法。三坊七巷和永庆坊就是两种不同的类型,反映了两种非常典型的状况。历史文化街区里的问题很多都高度繁杂,不可能一刀切式管理。尽管业内人士对于明确的规定和原则也十分清楚,但实际执行起来就还需一事一议。
Q:您认为目前历史文化街区的韧性建设还存在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A:历史文化街区的韧性建设其实与既有的法规、管理程序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矛盾。据了解,日本传统木房子根据当时法规设计的防火间距是50公分,按现在法规来评价,这种设计肯定就不符合要求。再比如,我国南方有些民居家中会有火塘,他们世世代代就是如此生活,尽管火塘也确实容易引发火灾,但不可能因为相关新法规出台就不再使用火塘,这不符合道义。
另外,因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等都涉及私人产权、法律权益等较为复杂的问题,如果将消防、抗震、防洪等绝对化,以一刀切的简单思维去思考,则既不利于保护,也不利于使用。因此,在韧性建设上就存在管理方法、思维方法上的瓶颈。韧性建设的出发点只能是让历史文化街区更安全,而不是像要求现代城市那样去要求它。
编辑:liqing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