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QI联合创始人王俊: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2020-07-27 10:18:24         来源: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2020国际人居环境与未来城市大会暨第十届园冶高峰论坛于7月11日圆满落幕。其中,在7月11日的国际青年建筑师论坛上,王和祁(北京)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WAQI)联合创始人王俊受邀与会。以多年的设计师角度发表《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的演讲,为大家解读自然与建筑的别样关系。

王俊: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什么是建筑?

  当开始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以前讨论一个房子,能联想到什么?面积,用途,价值等等。抛开了房子内在固有属性的观点,延伸想法:发现房子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的意识、边界扩大了,它与自然存在一种千丝万缕的关系。或许应该重新发问一下什么是房子,什么是建筑。

  回顾人类的历史发现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居住起源与洞穴。从世界上各式的壁画都能找寻到人类的足迹,除此之外,人类还擅用木的工具进行钻木取火。在自然界,兔子也通过打洞制作自己的安全窝;啄木鸟也通过打洞的行为获取食物;还有不同的鸟类通过打洞的行为打造自己想要的窝;甚至蜜蜂,通过打洞储存食物以及制造自己的庇护所。

王俊: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就好像在海边捡到的石头一样,没人追问岩石里的洞是怎么来的,但是放大去看,你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细小的螺,这些小洞可能是通过唾液等“制作自己的窝”。这些小洞穴是这些螺的庇护所,随着它们的成长而慢慢变大,保护生息。珊瑚也是这样子,俯瞰珊瑚的时候,非常像城市的鸟瞰图,规矩又整齐的布局,就像一个生命系统。以珊瑚为例,来讲一下什么是生命。

王俊: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王俊: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生命都是居住在“洞穴”里面,生命在洞口获取能量与食物,我将这样子的一个系统称之为“我不要死我要活”的系统。这种结构不仅仅出现在珊瑚上,在自然界的很多地方都存在,人类的居住环境也是这样。

  洞穴,就像是一个生命的蓄阳体,有洞穴的地方郁郁葱葱。在这个结构里,海水漫上来的时候,周围高出来的地方能够保护内里的物质不会流失,也储存能量食物,生物在里面获取能量,就像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细胞。中国有一些建筑,事实上蕴含着同样的道理,比如陕西埋在地下的房子。

王俊: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生命的蓄阳体

▎什么是共生与自然?

  共生是一种连续性的东西,这种东西很难用一两句说清楚,就把这种含糊不清的联系以共生这个词代替。共——我和你之间有一些东西是相同的;生——代表一个动态成长的过程。就像藤蔓一样,彼此缠绕不分地成长,是无法剥离的。第三个词,就是自然。

王俊: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自然也许是设计行业内方案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已经泛滥了,大家可能都听腻了。但事实上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自然,什么是自然?大家往往表述的是一个漂亮的画面:有森林、有美丽的花朵围绕,有小溪或者湖泊。暂且不说这是对还是不对,但对于自然来说并不是表象所呈现出来的这么简单。

王俊: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深究就会发现,以往人对自然的理解和现在不一样,或者说现在的自然所包含的意义更广,并不那么狭隘。常听到一句话叫“道法自然”,难道这里的自然指的是山水绿化吗?

  这里的自然呈现出一个最为核心的概念。自,自己,本体;然,就这样。就是物体呈现出来最本源的展现,或者说是自然而然。社会和人是在动态中逐渐形成的,不以某个人体的意志决定,换句话说,人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产物。

王俊: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人所处的环境就是地球和人之间的介质

  当人的身体与周围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呼吸、水、食物、生活等就像无形的网与地球相连接。人类就像是地球的一个小细胞,身体就像是一个房子,里面居住了人的欲望,即生存所需要的东西。整体来看,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那设计一个漂亮的自然,就是自然吗?在房子内部设计一个景观绿墙,房子就变得生态了吗?显然不是,想要变得生态,是需要人精心呵护和养的。自然有自己的系统,自然是自然而然的状态。

  反观城市,比如上海,就像是在绿色大地上挖了一个坑,广州也是,颜色最深的地方是人类居住的地方,周围是绿色的植物森林,北京亦是如此。建筑是灰色的钢筋混凝土的形态,从卫星图上看,就像是绿色大地被啃了一样,自然与建筑的共生就不是一个比较对等的地位,自然滋养着人类。人类更需要反思的是:人类是否已经向自然索取得太多?人类能为自然做些什么?能给周围的环境反馈什么?如何让自然的植被得以恢复?立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地去谈共生。

王俊: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上海、广州、北京的卫星图

▎如何处理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通过WAQI设计的案例,分析如何处理自然与建筑的关系。首先是大凉山的村落改造。很多村落改造都是一刀切,将城市房子惯用的形态直接移入村落,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设计,这种设计没有真正融入当地的生活、文化和信仰。

  彝族有一个特点是对火的崇拜,传统的彝族家庭里面都会有火塘,火塘是一个人与人交流的地方。其次,彝族的房子都是夯土结构,四面都是墙,而且没有窗,只有一个门提供出入需求。

王俊: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王俊: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在不改变当前生活状况的前提下,只对生活状况进行优化。在规划设计上不是按照区域划分,而是按照当地村民的生活轨迹进行规划设计。这样一个新的规划设计系统,贴近了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也缩短了村民间的距离,形成一个动态合理的系统,既保留彝族文化,又对当前的居住情况进行提高。

王俊: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王俊: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展厅更是融合当地的材料,将自然光、植物引进室内,使建筑更加节能生态。

王俊: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王俊: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王俊: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王俊: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河道的改造方面,让水泥河道通过自然净化变得柔软起来。比如安居小区的规划设计,就考虑绿地能否直接连接家庭,自然光能否进入地下。

王俊: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王俊: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王俊: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王俊: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探究自然与建筑的共生,实际上是寻求一种答案,希望设计方案能够自然,希望做的一切能够获得幸福、快乐,可以活的更好一些。但也应该反过来想一想,假如你只是地球上的一棵小树苗,你应该是获得自然的帮助呢?还是反过来帮助自然呢?你选择哪一个?

▎将思维从“索取自然”转换为“反馈自然”

  自然与建筑的关系,是一个交互的关系。生态自然不是将绿植引进建筑这么简单,生态自然应当是有交流的,有自己的循环系统,比交互关系更深的是共生关系。

  就如设计师所说的,将思维从“索取自然”转换为“反馈自然”,才能开始谈自然与建筑共生的关系,才能真正让自然帮助设计,让设计反馈自然。

 

 

编辑:张倓思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