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城市公园与公众生活发展变迁

2020-09-03 09:55:23    作者:李宇宏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

西方城市公园与公众生活发展变迁

修拉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一直以来,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肺”,在城市公众日常生活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城市公园并不是自古有之,且并不是自古便为城市全民服务的。

  古希腊时期的城市公园“雏形”

  西方园林变迁从古代至现代已绵延几千年,从古埃及的神苑、圣林、墓园到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从古希腊的王宫庭院到古罗马的住宅别墅庭院;从中世纪意大利基督教修道院到文艺复兴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皆是以私园形式为少数达官显贵统治阶级所服务。

  除私园以外,由于民主自由思想的活跃,早在古希腊及古罗马时期便已出现供公众开展户外活动的公共园林,从一定意义上可视作城市公园的“雏形”。

  圣林起源并盛行于古埃及时期,是古希腊主要公共园林形式之一。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古希腊人对树木寄予神圣崇敬的情感信仰,认为植物或树林之神会掌管树林,因此围绕神庙建筑四周种植浓荫树木,并将其作为宗教礼拜的对象,即为圣林。圣林多由疏朗绿地、浓荫树林、竞技雕像、静谧湖区等自然空间组成,与神庙融合形成神秘而舒适的户外宗教祭祀空间环境。除祭祀、礼拜等宗教活动外,绿树成荫的圣林林下活动空间,还可满足古希腊人戏剧表演、演讲朗诵、休憩交流等功能活动。

  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会,使古希腊人养成热爱体育运动的风俗习惯,并推动了竞技运动场的兴建。竞技场与圣林一样,承载着古希腊人独特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习俗,将竞技比赛与祭祀盛典活动融为一体。之后竞技场不断完善发展,增设休息座椅、亭廊小品、散步小径、体育雕塑等服务设施,逐渐成为公众集会、散步、休憩的开放性休闲场所,初具城市公园公共性质。

  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热衷于在优美的户外自然环境中开设户外学堂,进行聚众讲学、哲理畅谈、聚会思辨等丰富的学术活动,而这些户外讲学的自然场所被誉为哲学家“学园”。户外学园中多布置亭廊雕塑、休息桌椅、林荫路径、水景小溪,种植点缀树木花卉,与庙宇殿堂、祭祀中心相映生辉,以满足哲学家思想家集会社交、学理演讲、散步思索、讨论激辩、宴饮座谈、公共祭祀等活动需求。古希腊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使学园具备了狭义的公共性,其参与者只有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等文人学者阶层。

  沐浴作为古罗马人崇尚的社交文化活动,促进了公共浴场的设计兴建。公共浴池附设各种室外花园,不仅是洗澡的地方,还可以在此进行艺术展览、演讲交流、图书会议等多种公共活动,成为古罗马人生活社交娱乐的理想去处。得益于古罗马杰出的城市规划及公共建筑,公共集会广场、交易市场及公共建筑附属花园成为公众生活的核心,满足其社交集会、艺术展览、休闲娱乐之用。但古罗马时期集会广场与交易市场有着本质区别,交易市场对全民公平开放,而广场的公共性具有阶层烙印,奴隶劳动阶层是不允许入内的。

  真正意义的城市公园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源于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文艺复兴至17世纪后,社会民主及平等思想迅速发展,西方各国原有皇家宫苑、私家花园开始不断向公众开放使用,宫苑、花园从私有到公共的角色转变,引领了城市公园的启蒙演变。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伦敦等工业城市极速扩张发展,使中世纪自发形成的宜人城市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公众生活苦不堪言。为解决公共环境危机及公众健康问题,让城市民众享受到乡村般的新鲜空气、温暖阳光,城市公园应运而生,从英国皇室贵族手中摇身一变成为平民百姓的休闲娱乐所。

  城市公园不仅有效改善了公众健康及人居环境,缓解社会和生活焦虑情绪,还使英国公众重新找回失去的田园自然,在拥挤城市中享受乡村般的优美自然环境,满足了英国人的乡村情结及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向往。此时的英国城市公园多采用自然风景式园林风格,以通透开敞的疏林草地、自然曲折的河流湖泊、蜿蜒起伏的园路为主要特征,讲究公园内外的自然环境融合,搭配精美艺术雕塑及自然风格构筑物,为民众提供游赏消遣、休憩散步、娱乐表演、体育运动、庆典集会等功能场地。英国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共设施的发展,积极促进了19世纪中叶法国巴黎城市改扩建运动的兴建。

  法国城市公园采用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与法国勒·诺特尔式规则式园林格局相结合的折中式园林风格,蜿蜒曲折流线型园路结合高低起伏的自然地形数据,配以视野开阔的洁净草坪、观赏孤植、装饰景物及湖泊瀑布等,给人强烈的视觉艺术感染力。优美宜人的城市公园自然景色,一方面为城市民众提供散步、健身、聚会、社交、娱乐、庆典的理想去处,创造乡村般新的生活方式,使其足不出市便可亲近自然享受到乡村生活如画般的优良品质;另一方面,以特殊方式调和城市与乡村、城市与自然的矛盾,有效解决城市公共环境及公共健康问题,促进法国社会各阶层的融合交流及文明进步。

  受法国林荫大道及公共散步道网络的影响,美国城市公园路及公园系统逐渐发展形成整体性城市公园体系。公园平面形式更加灵活多变,设计构图讲究均衡和谐的视觉效果,空间布局与功能类型紧密结合,增加娱乐服务设施、儿童游乐设施、展览展示等多种服务功能,已初具城市综合公园基本特征;公园设计要素注重色彩、肌理、质感等视觉搭配,以创造“如画般”的艺术审美体验;公园交通系统人车分流,充分考虑公众使用的舒适性、可达性及安全性。城市公园已逐渐发展成为民众精神娱乐活动的中心,给民众日常生活带来自然景色的情感体验,引领民众轻松愉悦的新型生活方式,有效缓解日常精神压力。

  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在现代主义园林及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下,西方城市公园在追求优美自然风景视觉形象之余,开始注重艺术构图形式及空间审美特征,强调功能实用主义,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实现人的使用功能与空间构图的有机结合。公园功能分区更加明确合理,充分考虑公众使用便捷性及舒适性,合理安排交通流线,考虑材料及细节安全,满足不同年龄游客的多样需求。

  20世纪60年代后,城市公园受到解构主义、极简主义、大地艺术等后现代主义艺术风格及园林理念的影响,开始不断关注使用者的生理、精神等实际使用需求,从科学、艺术、生态等多角度进行公园设计,注重公园区域历史文脉、地方文化及场所精神,重新组合传统人文历史要素与现代功能场所空间,创造各具不同美学特色并满足多元功能需求的公共开放空间,包含体育运动、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生态自然、科技展示、聚会消遣等多种现代生活功能类型。城市公园为公众带来独特艺术体验及历史文脉感受的同时,满足公众精神诉求及文化认同,使普通公众的行为更加文明,维护了社会秩序与稳定。

  20世纪90年代至今,城市公园进入综合性公园时期,逐渐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信息化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城市公园设计风格更加多样丰富,更加立足以人为本原则,契合现代社会发展美学观念及功能价值需求。受生态主义思想及环境资源保护的影响,城市公园更多关注生物多样性与绿色空间可持续,保护节约自然资源,注重材料的循环使用,完成城市空间环境改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公园的发展演进,使其与公众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开启了多元的现代生活方式,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现代城市公园作为休闲游憩、交往聚会、儿童娱乐、运动健身、科普教育、文化传播、防灾减灾等多元社会活动的载体,不仅为民众提供多样功能场所空间,引领其健康生活行为、社会交往方式及展现精神文化面貌,还可积极发挥自然生态环境效益,更多关注民众的公共健康与参与体验,以倡导公平共享的公园式的健康美好生活,已成为民众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作者:李宇宏,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