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勇军:三个十公里大开放——让”大美珠江”回归广州人的日常

2020-11-24 10:46:10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2020年10月25日,由衡水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主办的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研讨会在河北省衡水市举行。研讨会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策划所总工程师艾勇军发表演讲,介绍了对广州珠江结合不同区段特色开展差异化城市设计,聚焦城市文化客厅打造,实现公共空间复兴的做法与经验。

艾勇军:三个十公里大开放——让”大美珠江”回归广州人的日常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策划所总工程师艾勇军演讲

  项目背景

  “以人民为中心”是十九大报告的核心概念,城市设计也要以人民为中心。十九大提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前的珠江景观带城市设计,也贯彻了这些理念。

  珠江孕育了广州特有的城市气质与文化。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三条江汇聚到广州,作为千年海港的广州,以珠江为脉,1300多条河涌水系为依托,形成水城共生的岭南生态水城。

艾勇军:三个十公里大开放——让”大美珠江”回归广州人的日常

珠江流域示意图

  广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史上形成了“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城市格局,过去经历了面江发展、跨江发展、沿江发展和战略拓展。到了新的阶段,围绕约373公里长的珠江进一步发展,本项目规划主要聚焦于广州中心城区东西向的三十公里珠江精华段。

  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通过提高城市设计水平,精细化建设公共空间,建设高品质滨水区。

  “一江两岸三带”核心段位于珠江前航道,河道全长约30公里。在空间上从西向东可以分为“近代、现代、未来”三个区段,分别代表广州城建历史上自西向东发展对应的“过去、现代、未来”三个时期的精华区段。

  主要内容

  设计愿景是打造“大美珠江”,塑造世界级滨水区,实现精品珠江三十公里大开放。结合三个区段的自身特色,开展了差异化的城市设计。西十公里,建成中西合璧,展示城市变迁的花园式滨水长廊。中十公里,建成现代多元、凸显大都市文化魅力和创新集聚特色的岭南水岸。东十公里,建成生态、展现活力与开放的现代化港湾。

艾勇军:三个十公里大开放——让”大美珠江”回归广州人的日常

珠江景观带区段示意图

  西十公里

  本区段代表了广州的历史段,设计以复兴为主题。现状存在过境交通隔断滨江步行空间的连贯性,滨水区功能杂乱、业态低端,沿江界面混乱、建筑风格杂乱等问题。设计思路是聚焦街道、建筑、公共空间复兴,打造珠江历史文化客厅。

艾勇军:三个十公里大开放——让”大美珠江”回归广州人的日常

西十公里设计思路

  客厅1:沙面岛历史文化街区

  沙面主要是交通功能的遗址,西边区域原先是路边停车场。设计优化了四条道路车辆进出,提升了全岛步行环境品质。中间区域过去是英国花园、法国花园等,公共空间基底比较好。设计中希望通过对文物建筑活化改造,将公共客厅功能及后续产业功能导入,实现良好的更新。

艾勇军:三个十公里大开放——让”大美珠江”回归广州人的日常

沙面岛历史文化街区

  客厅2:滨江百年西堤

  上世纪90年代,广州提出“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建了很多高架桥。通过交通优化把一些节点打通,能使文化根源完全通向滨江。在这些局部的改造中,特别强调了建设小马路步行街区,让区域整个活力得到提升。还整治修缮历史建筑立面与灯光,打造了滨江夜景博物馆。

艾勇军:三个十公里大开放——让”大美珠江”回归广州人的日常

打造滨江夜景博物馆

  客厅3:海珠广场

  是广州传统中轴线与滨江的交汇广场,也是广州唯一的滨江广场。结合2019年国庆七十周年庆典,进行了全铺装化改造,一体化设计了两侧公园供市民游憩,形成“一场两园”,即滨水文化广场和海珠东、西公园。

  中十公里

  本区段以“提升”为主题,打造最具吸引力的现代都市滨水区。包括形象提升、滨江绿地提升、环境品质提升。提升人本尺度的滨江空间细节,精细化提升了桥下空间。强化海心沙两岸空间联系,规划了珠江首条跨江步行桥。同时结合广州的数字经济核心区,增强一线商办建筑与滨江的立体联系。打造了层次丰富、充满活力的现代滨水岸线,在立体化的改造以后,能够形成一个互联互通、无障碍、舒适宜人、公共开放的滨江立体公园。

艾勇军:三个十公里大开放——让”大美珠江”回归广州人的日常

中十公里设计思路

  东十公里

  本区段是珠江的未来段。通过对黄埔老港的提升改造,打造生态低碳的现代化港城。提升珠江沿线新区的滨江共享率,滨江绿地宽度不小于100米。

艾勇军:三个十公里大开放——让”大美珠江”回归广州人的日常

东十公里设计思路

  聚焦公共空间、滨江形象、文化遗产、滨江可达性等八个专项。

  一是自然系统。保护珠江两岸现有的22个滨江绿地公园和带状公园,三个江心岛。规划新增14个滨江主要公园绿地,较现状增加了40%。

  二是水系统。结合海平面上升数据,模拟海平面上升两米后,识别被水淹没的区域。堤岸改造规划3种堤岸类型,结合水淹隐患点,提高防洪要求。恢复流向珠江的河涌水系,恢复岭南水街活力。恢复山水格局,修复历史水系,强化漱珠涌—西濠涌景观关系,展现广州滨水城市特色。南岸漱珠涌,恢复通江公共空间,恢复岭南水街活力。北岸西濠涌,缝合老城区公共空间网络。

  三是公共空间系统。在滨江预留六条区域景观视廊,实现滨江山水。构建200余条垂直滨江的通江廊道,强化滨江与内街地块的渗透。新建区段滨江绿带宽度控制在100米以上。

  四是创新街区系统。综合“区位、交通、站点、文化、绿地、滨水”六个价值影响因子,对土地价 值现状进行评价,优化滨江用地功能,打造24个沿江创新产业集聚区。

  五是形象系统。自西向东,展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建筑风貌。

  六是可达性系统。实现30km两岸全线贯通。编制《贯通设计指引》,对三类25个要素进行工程指引。包括滨江慢行空间、跨涌步行桥、桥底空间、滨江绿地及活动场所、配套服务设施等。然后针对这些指引提出一些具体的设计条件,让其具备可操作性。

  七是活力系统。可视化构建城市活力公共空间。通过多源大数据评价,开展人群活力分布、活力点热度及城市意象认知研究,形成城市活力空间数据库,可视化构建城市活力公共空间通过活力街区提升,最终形成三类18个地标节点,形成多元活力滨江带。

  八是文化遗产系统。珠江是广州的母亲河,有很多的文化遗产。结合各区段历史文脉,重塑四个具有历史记忆的珠江文化体验区。打造“最广州”路径示范段珠水丝路,串联珠江沿岸众多文化遗迹,包括爱群大厦、豫章书院、东亚大酒店、永安堂等,反映长堤百年发展的历程。

  实施效果

  1.《珠江22条导则》成果已纳入项目审查流程中,为开发商,政府找到共同的开发理念。

  2.推进一系列滨江品质提升及微改造行动。滨江改造之后,很多活动进入,成为了市民生活的大舞台,广州传统市井生活得以回归。2018年广州马拉松沿滨江举办,贯通的滨江慢行道及滨江地标场所成为赛事亮点。

艾勇军:三个十公里大开放——让”大美珠江”回归广州人的日常

两岸贯通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