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苏州河:“绿色”之后是什么?
一条河的“生态观”,亦是一座城市的“生态观”。
2020年底,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实现基本贯通,人们惊喜地发现,苏州河不一样了。
最先被感知的是“味道”没有了。黑臭治理见效后,母亲河变得更让人愿意亲近。随后是障碍的移除。经过防汛墙改造和沿河空间整治,人们观赏苏州河及两岸风景的视野更加宽阔,河边的绿化空间也更加宽敞。水清了,绿意多了,下一步是什么?放眼世界,有河流流经市区的滨水城市中,河流及河岸空间都是人与自然感受紧密联结的地方,更是极具活力的生态廊道和“生命通道”,影响着城市的生态。
生态廊道怎么建?如何正确理解“生命通道”?推进过程中,既要考虑长远,又要关注细节。
改造后的北苏州路(虹口段)滨河空间,依托沿线上海大厦、邮政博物馆等优秀历史建筑云集的丰富资源,打造“最美城市会客厅”。蒋迪雯 摄
人文生态景观
从让市民看得见河做起
“来,这边再给我拍一张。”
一个晴朗的午后,记者在上海总商会旧址门口,遇见了结伴出行的姜阿姨和潘阿姨。两位阿姨化了淡妆、披着丝巾,坐地铁10号线到天潼路站,专程来看苏州河新貌,顺便给自己留下几张美照,用来发朋友圈。
姜阿姨告诉记者,这次来是因为看到新闻里介绍苏州河两岸贯通,呈现出来的画面和自己印象中的苏州河完全不一样,才特地约上小姐妹一起走走。“上海人都知道苏州河,但专门跑过来兜一兜,老早是不会这么想的。”
在姜阿姨的印象中,过去的苏州河,两边都被高大的防汛墙挡住,“看也看不到”,只有站在桥上或者在两岸的楼内从高处往下看,才能看清河水是什么颜色。防汛墙外围,往往还有绿化和围栏,人与河的距离也被严格限制。亲近,无从谈起。
但这一次,苏州河放下了“姿态”。从河南路桥北侧台阶向下,沿着坡道往西走,视线被逐渐打开,平静的河面映衬着对面高楼与路灯的倒影。姜阿姨和潘阿姨惊喜地发现,高大的防汛墙居然“变矮”了,高度只及人的胸口。
“不是防汛墙的高度变了,是我们把路面抬高,做了缓坡和台阶处理。”苏州河静安段公共空间贯通提升工程总设计师、上海市政总院副总工程师钟律,揭开了谜底。
进行设计之前,钟律就注意到原先防汛墙阻挡人们观河视线的问题,“打造人文生态景观,总不见得人们连河都看不见吧?”既然墙的高度不能变动,那就把路面抬高。随后,人与墙的关系也要改善。在钟律的指引下,记者发现防汛墙对着步道的一侧顶部做了斜面处理,让人能够很自然地凭栏远眺、倚靠休憩。运用预制混凝土定制的防汛墙,样式也更具艺术感,提炼出的沿岸建筑符号被镌刻在上,局部还镶嵌了复古马赛克。不论近看还是远看,防汛墙颜色与河水颜色、地面颜色都相互匹配,呈现出整体的感觉。
在苏州河华政段的北岸,记者看到沿河步道也做了坡度的处理,打开了观景视野。在合适的弯道区域,上部的墙体还做了“透气”处理,替换成给人更多亲近感的栏杆。但是不知为何,就在离这里百米距离的地方,仍有一段河岸边,绿化带、铁栅栏、防汛墙层层“把守”,让人无法靠近。往对面看,只能在茂密枝叶的空隙中窥得模糊的画面。
苏州河南岸古北路桥下,色彩明亮、鲜艳的桥下新空间引来周边散步、遛狗的市民驻足,防汛墙面上的拼贴色块与之呼应,更显活力。美中不足的是,这一段防汛墙高度在普通人颈部位置,若贴近步道行走,视线受阻较为严重。当记者想要拍摄河对岸时,要把手机举过头顶才能取到完整的景。
滨岸绿化配置前
先想想人的需求
苏州河流经上海的中心城区,众所周知,在中心城区“添绿”并不是那么容易。因此,每一片新绿的开放和共享,都有着不凡的意义。
最吸引姜阿姨和潘阿姨的那片绿,有个好听的名字“摩登花街”。顾名思义,街区内分岔的步道小径边,栽种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花草和树木。既有蒲苇、茅草等观赏草类,又有墨西哥鼠尾草、常绿萱草、金千层、蓝雪花、银边菊、大叶泽兰、新西兰剑麻、澳洲朱蕉等宿根类植物。花径的衬底经过精心设计,有的铺设木屑,有的铺设细石,与观赏花草的色彩相得益彰。花坛在细节处融合了周边建筑立面的色彩元素,花池采用玫瑰金色挡板勾勒,铺装采用复古马赛克点缀,增添色彩变化。
“摩登花街”的主干道,则由香樟和银杏组成特色乔木林冠线。钟律告诉记者,这些香樟树是“原住民”,被保留下来,作为常绿的衬景。银杏则是后来补种的,在金秋时节会把这里装点成一条滨水金色大道。大道旁的观水平台上,每走几步便能“遇见”公共座椅,鼓励更多人来此赏游、停留和互动。
人们很难想象,改造之前,这里只有零散的小片绿化。经过重新设计、改造后,“摩登花街”绿地面积达到约5600平方米。其中,50%的绿地面积来自街区系统整合后的新增绿地。
美丽的花草惹人喜爱,但或许也有人会问,这样一条花街,后期的养护是否需要花费大力气?
“不用。设计之初,我们就确定要做低养护的绿化。”钟律的回答斩钉截铁。据她介绍,“摩登花街”主打草花自然形成的生态植栽,四季更替,不用依靠人力做额外的修剪或是大量的浇灌。冬天栽种的花草,有部分可能会自然凋零,到夏天可以再补种一些,剩下的两季就让它们呈自然的稳定状态。
和普通市民“见绿则喜”不同,作为生态学者的达良俊,观摩苏州河两岸的植被常常更仔细一些。他坦言,自己能直接参与到河岸边树种设计的机会不多,但只要有机会,一定会建议有关部门多多以人为本选择植物种类,并实施人性化设计。在他看来,进行滨岸公共空间的绿化配置前,不妨先想想,人们来到苏州河边行走,会有哪些需求和偏好。
“比方说上海夏天气温高,阳光直射特别热,岸边行道树的栽种应该能为人们提供一片阴凉。但到了冬天,大家肯定很想晒晒太阳、暖和暖和。这时,同样的行道树提供同一片阴凉,是否反而不受欢迎了?”
达良俊解释说,高大的行道树,最好不要选择常绿树种,不然便会遇此尴尬。考虑到空间的协调,可以在两棵落叶阔叶树之间配置一棵常绿的大灌木或者小乔木。夏天的落叶阔叶树能遮阴,到了冬天,叶子自然凋落,阳光也能照进来。此外,从自然性角度考虑,他还建议首选乡土植物,为本地的昆虫、鸟类等动物提供“可口”的食物和生存空间。
而树种的配置,也在无形中对岸边公共座椅的具体摆放位置提出了要求。据达良俊介绍,上海地处亚热带北缘,常绿树种是主打,但座椅最好不要在常绿树种下方,而要设在冬天也能晒得到阳光的落叶树附近。“当然,座椅材质的人性化也很重要,不能选择冬天太凉、夏天太烫的金属质或石质材质。”达良俊说,“苏州河两岸贯通后,我看到很多都选用了舒适度较高的木质座椅,值得点赞。”
在河边聆听河流故事
更有说服力
每逢周末,中远两湾城的不少居民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一个地方——梦清园。
从地图上看,这个位于苏州河南岸、宜昌路以北、昌化路以西、江宁路桥东侧,三面环水的地块,是一片醒目的绿色。走到园内,更能感受扑面而来的绿意和清幽。公园常客孟老伯告诉记者,这里的特点之一是几千平方米大的都市竹林,种着不同种类的竹子,四季常绿。秋冬时节,水杉林的落叶给地面铺上一层暖色。“最好看的还是春天,河边小道弯弯曲曲,两旁的樱花小道开满了粉色的花,根本不用跑到其他公园去拍照!”孟老伯说。
从2003年开工建园起,梦清园就以大绿量而闻名,而它更显著的特点,还是与水有关。2008年6月,梦清园完成提升改造,并正式更名为“苏州河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园内的梦清馆,前身是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的原上海啤酒厂建筑灌装楼和酿造楼,后经过修缮改造,成了苏州河展示中心。馆内共3层,每层主题各有侧重。第一层介绍苏州河的地理位置以及上海的水利系统;第二层介绍古代和近代苏州河的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第三层介绍苏州河的治理过程以及目前的情况。
有网友在参观后这样动情地写道:“因为之前对上海的历史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来看这个馆特别有感触。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河流,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河流是否一定会成为城市之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真的说易行难。好在,苏州河正在慢慢地恢复。”在苏州河边,了解河流的故事,无疑更有说服力。
华东师范大学的不少学生对梦清馆也不陌生。几年前,该校生态环境科学学院就把梦清园列入了校外教学参观点。苏州河治理过程中究竟有哪些难点?上海采取了哪些创新手段?当前,苏州河沿岸的生态恢复情况如何?……作为生态和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入门知识,学院主张走出教室,让学生用双眼观察,用大脑思考。
早在十多年前,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车越就做过苏州河情况调查。因为科研、教学的需要和带领国外专家考察等种种原因,他仍密切关注着苏州河。在他眼中,梦清园是一个有标志性意义的地方。
“很多年前,我们向国外专家展示上海苏州河综合治理成效,当时带着他们乘坐游艇从丹巴路到莫干山路游览。虽然河水变清了,但他们非常疑惑,两岸怎么都是封闭、隔绝的空间,不开放,也没有步道。”车越记得那时的窘迫。他认识到,城市河流及滨岸空间是重要的公共资源,应当增强开放性和可达性,在关键节点,也应该有供人们亲身体会变化、聆听河流故事的地方。梦清园的意义正在于此。
城市生态,亦是城市文化的一种体现,而城市文化,也将为城市生态进一步提供能量与活力。
编辑:liqing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