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乡村振兴 艺术“在场”

2021-03-17 10:01:05    作者:丛志强 张振馨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次数: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乡村振兴 艺术“在场”

定汪村村民同设计团队老师共创石头盆景作品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乡村振兴 艺术“在场”

葛家村村民袁小仙创制的等人高玩具作品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乡村振兴 艺术“在场”

葛家村仙绒美术馆二层展厅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乡村振兴 艺术“在场”

城杨村村民俞振飞创制的“大草帽”休憩亭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乡村振兴 艺术“在场”

定汪村绣娘们创制的布依纹样年鱼布偶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我国“三农”工作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阶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表示支持熟悉乡村的首席规划师、乡村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及团队参与村庄规划设计、特色景观制作、人文风貌引导,提高设计建设水平,塑造乡村特色风貌。今日起,本报特别推出“艺术乡建,添彩乡村”系列报道,反映近期深入广袤乡村、投身乡村建设的艺术实践案例,探讨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路径与作用。    

——编者按

  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艺术设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门类、多方式”地介入乡村建设,展开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品牌设计和系统设计等以服务价值为主的艺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对乡村的风貌、环境、产业、收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在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村民才是乡村社会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留得住心、扎得牢根”的稳定力量,亦是乡村发展的主要受益者。由此,设计介入既要关注“服务价值”,更要拓展“赋能价值”,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

  近几年,笔者带领团队在浙江宁波城杨村、宁海葛家村、贵州晴隆定汪村,持续开启了“艺术赋能村民·村民振兴乡村”项目实践,秉承村民既是需求的载体,更是能力的载体的理念,以村民赋能、文化赋力、资源赋直等“三赋”为催动剂,抓牢村民主体回归与全面发展的核心,致力于乡土文化的深耕与转化,实现乡村闲置资源价值的再生,引领“设计赋能乡村”新风尚。

  以村民赋能为核

  激发村民持续创造动力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单纯依赖快速输入的“替代型人才”的设计乡建模式,已无法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耐心培育“村民主力军”的设计赋能模式,将为设计介入乡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源动力。

  把村民能力培养作为融合设计工作的中心,不仅要真诚邀请村民深度参与设计实践全过程,更要针对村民自身及生活问题“对症下药”,以创造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设计物为抓手,培育村民解决自身问题及乡村发展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葛家村的设计实践中,设计师与村民共同针对“户外公共服务设施”这一急需解决的乡村社会生活问题,展开设计定位、构思、方案等全方位讨论,共创解决方案——“可坐、可躺、可靠”的多功能休闲长椅。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引导村民在材料筹备、设计制作、完善雕琢、管理维护等环节施展乡土生活智慧与已有技能优势,以劳动效能打造“座无虚席”的强实用性公共座椅,提高村民在艺术兴村中的存在感、成就感与获得感,激发“设计师离场”后,村民持续创造的内生动力。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正向激励对村民赋能具有强力催化作用。发自内心地赞扬每一位村民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或进步,以隆重仪式为参与者颁发新身份荣誉称号,可有效唤醒村民对个体价值的认知与自信,强化村民主体意识与潜在力量。

  以文化赋力为根

  重建乡土文化自觉自信

  乡村是中国文化的“根”,乡村文化的自觉自信亦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和振兴之魂。文化振兴不仅要关注历史文化名村,也应该特别关注普通的村子。从实践经验来看,个体文化、家庭文化、时下文化与传统文化是乡村文化系统的重要构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村民的乡土价值观念。

  笔者认为,可从四个方面赋力村民乡土文化自觉自信:首先,引导村民利用生活手艺及易得生活资料,设计创制生活友好型设计物,实现村民个体观念和能力的自我觉醒。其次,重视乡村家庭成员的乡土生活经历,鼓励村民将家庭故事及元素整合为多元作品,构建村落家庭文化的共享链接。再次,捕捉乡村正在发生的正能量故事,以公共设计表达为手段进行物化与推广,借助村民之间同身份、同区域的优势及创新宣教形式,构建村庄和谐价值观。最后,深度发掘村落优秀历史文化,通过适度提炼与合理形变融入现代应用系统,深度融合网络平台推广宣传,构建“链接时代”的乡土特色文化品牌体系。

  以定汪村“布依样的织梦坊”品牌创建为例。布依染绣文化是该村的文化根基,设计师们辅助定汪绣娘简化与变形三角梅绣样,广泛应用于帆布包、布偶、茶巾、厨房用品等现代日用品载体,打造以“布依文化+家居用品”为定位的特色品牌,并充分利用网店、微信公众号、社会媒体平台等售卖推广,4个多月销售额达15万余元。

  以资源赋值为向

  再造闲置空间物件价值

  乡村财富的构成要素中,除去人的财富和文化财富之外,农村存有的大量闲置空间与老旧物品亦是重要财富。笔者认为,再造村落闲置空间与物件价值,要一改“大拆大建”“抛旧换新”模式,走“脏乱死角微改造,荒废地景整更新”“以旧生新,旧物新用”的路子。

  一方面,应整体梳理村落闲置宅基地、荒废农田和林地等闲置空间,并彻底清理环境卫生;另一方面,要以“好看”“有用”“服务村子发展”为目标引领,发动村民充分利用村落低成本材料资源,设计打造乡村“微景观”“微客厅”等多功能口袋空间;此外,还应规划主题性区域发展方案,利用设计师只进行部分设计的非完整性设计方式,以主题、原则、使用主体等为指导,放权村民自主设计填充,引导村民善用乡土老旧物具、本村材料及废旧材料自觉创造,达成区域整体更新与升级。

  葛家村的荒废桂花林地便是以“儿童旅游+乡土研学”为主题,引导村民自觉创造寓教于乐设施和看护休闲设施,实现了该区域从“杂草丛生地”走向“网红打卡处”。其中,村民利用祠堂翻修拆除的废旧房梁板柱,设计制作了大量抽象动物雕塑、独木桥、休息座椅等功能设施,深得小朋友及家长喜爱。

  以牺牲村民主体精神与乡村财富换取的乡建发展得不偿失,重视赋能村民带动乡土文化与资源的赋力、赋值才能行稳致远。未来,在设计介入乡村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村民赋能深加工路径,搭建乡土生活文化创意产品展销平台,搞好扩展联动,同地方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一起集结兴村影响力,深度铺展“艺术赋能村民·村民振兴乡村”模式的催化力量,让“三赋”路径更加系统,更有底气,更具成效。

  (作者丛志强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张振馨系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

  (本文配图均由作者提供)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