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海绵城市”出路何在?

2021-07-26 09:20:08    作者:王海荣     来源:大白新闻     浏览次数:

  在官方通报中郑州有记录以来最强降雨的7月20日距今已经过去五天,郑州主城区供电受影响的473个200户以上小区,已全部恢复供电189个;郑州主城区因灾停水小区1221个,已恢复供水1174个……数据显示,郑州人的生活正在走向正轨。

  但郑州东北线的暴雨让安阳、鹤壁、新乡、焦作、平顶山五地区累积降水量达100毫米以上。豫东北地区的城市乡村一个个陷入水灾,全线告急的信息让揪着的心被揪的更紧。先是常庄水库泄洪,随后盘石头水库、白龟山水库等都进入泄洪阶段。

俞孔坚:“海绵城市”出路何在?

城市内一片汪洋

  而在郑州水灾发生的当天,质疑“海绵城市”“水乡”建设的声音便伴随着灾情出现。大白新闻今日连线有“中国海绵城市”先行者之称的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他一直坚持对传统的、单一的治理洪涝灾害方法的反思,寻求一种系统性的、综合性、根本的解决方案。面对“水乡”“海绵城市”并没有防洪能力的说法,他的回应或许能在灾后重建时让人们多一点思考。

  “海绵城市”不是投入巨资建设孤独的灰色基础设施

  大白:这次郑州内涝灾害中,首先被民间诟病的即是:郑州投入534亿元打造的“海绵城市”不吸水。按《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到去年郑州已经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由此引发民间对“海绵城市”是否具有防洪能力的质疑,您怎么看待这种质疑?

  俞孔坚:“海绵城市”往往被当作幌子滥用,事实上,中国大部分城市并没有真正建成“海绵城市”。基于自然:Nature-based solution,给水更大的空间,让自然河道、湿地、绿地发挥作用,这是海绵城市的核心。而不是投入巨资建设孤独的灰色基础设施(Gray Infrastructure)。

  “海绵城市”是一个理念,能否建好还要看方法是否得当,具体做法是否正确,是否到位,也有挂羊头卖狗肉的“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理解不到位,片面工程化、形象化,将“海绵城市”当成拉动GDP的幌子。正确的理念被误解、被滥用、被肢解。

  总之,需要正确理解海绵城市:它是一种基于自然的系统地解决城市以水为核心的生态问题,是基于自然的生态基础设施和绿色基础设施;是打造韧性城市的必须。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城市都远远不能适应全球气候挑战,而建设“海绵城市”是应对气候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种途径。

  大白:您也说过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那如果以郑州为例,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俞孔坚:郑州这次水灾客观来说,因为雨急、雨大。但也有人为错误:城市给水的空间缺乏,不透水铺装面大,这是摊大饼城市建设模式带来的后果;黄河流域城市的历史经验是城区有大量分布均匀的池塘,我们没有吸取古老智慧;过分依赖灰色基础设施,人工系统不能适应强降雨天气,城市缺乏韧性;自然系统,包括绿地、湿地、河流没有能够发挥应有作用,水泥堤坝把城市与城市河流隔开,地面径流不能迅速排入自然水系。大部分绿地没有能够发挥海绵作用,开始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道路普遍低于绿地。

  大白:如果以郑州“海绵城市”建设为鉴,“海绵城市”建设的着眼点,关注点,关键点在哪些方面呢?

  俞孔坚:管道不可能解决极端气候问题,应对极端气候问题只有辅助自然,利用自然,适应自然。现在的城市之所以越来越脆弱,是因为我们越来越依赖于单一的技术来解决我们日常的生活问题,但这些实际上是需要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基础设施设计通盘考虑的。韧性的核心是对不确定因素的适应能力,从建筑设计到城市设计,乃至到整个自然环境的生态修复,都是为了提高其适应能力。

  “海绵城市”的出路即是“大脚革命”,需要回到“基于自然、利用自然、适应自然”之根本。系统、全面理解,在区域、流域和国土尺度上,全面实行。吸取传统生态智慧,不急功近利,以生态为本,以人民为中心。

俞孔坚:“海绵城市”出路何在?

  生态基础设施取代灰色基础设施,武汉五里界生态城不用灰色排水管网,而是用多级生态廊道来解决城市排涝

  不惜巨资用水泥堤坝裁弯取直的河流成了死亡陷阱

  大白:您一直致力于“大脚革命”理念的推行,那在这个过程中,您是否发现了城市防洪防内涝方面存在的不足?

  俞孔坚:近几十年来,中国对大型防洪和水电工程、农田水利工程以及城市的防洪排涝工程投入巨大,成就了包括河道渠化硬化、钢筋水泥防洪堤坝、拦江水泥和橡胶大坝、水泥农田灌渠等大量工程,当然也成就了GDP的增长。

  客观讲,在国家建设初期,许多这样的“灰色基础设施”在区域防洪、能源生产、农业灌溉和抗旱、城市的供水安全和排涝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视角下,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水问题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再通过目标单一、利益局部、只求短期效益的大型“灰色”工程措施来解决问题,结果必然导致系统性问题的发生和系统本身的恶化。

  一些防洪工程中,为了城市安全,不惜巨资用水泥堤坝将河流裁弯取直,变成了“三面光”的排水渠,目的是将河水快速排泄,没有了河漫滩,结果是下游洪涝压力加大、洪水的破坏力被加强、珍贵的雨水被排掉、地下水得不到补充、河流两岸的湿地得不到滋润、自然河床和两岸丰富的栖息地被破坏、生物灭绝、城市的亲水界面被毁坏,河流变成为人和其他生命的死亡陷阱。

  一些城镇排涝工程中,为解决内涝,片面依赖灰色的管道工程,为满足瞬时排水要求,工程浩大、维护成本高且可持续性差。由于城镇对这种集中的、灰色排水系统的依赖,城市中的河流、湖泊、湿地和绿地等的调节功能逐渐丧失。而这样的灰色基础设施却缺乏韧性,无法适应于季风气候下的强降雨,结果城市突发性的内涝风险却更加严重。

  大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您在演讲里说过这个理想,那在城市防洪防内涝的过程中,怎么才能实现这样的理想?

  俞孔坚:很多地方防洪和抗旱分离,各大城市一到雨天,所采取的措施之目标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水排掉,而干旱的季节又都要抽地下水来浇灌绿地。这些都是简单的工程思维和管理上的“小决策”带来的弊端。解决诸多水问题的出路在于回归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来综合解决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反思基础上,“海绵城市” 的理念被提出了,并有必要将此理念扩大到 “海绵国土”,来系统解决中国各地普遍面临的诸多水问题。这也是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途径。

俞孔坚:“海绵城市”出路何在?

菏泽外围防洪水系格局

  “水城”战略往往急功近利,误区重重

  大白:郑州市地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全市有大小河流124条,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29条,其中黄河流域6条,淮河流域23条,过境河道有黄河、伊洛河。对于郑州这样一个水文环境的城市如何去实现“水城”环境?

  俞孔坚:郑州所处的豫东地区属于黄泛平原,就是黄淮海平原中部的黄河冲积平原,是历史上有名的黄泛区。近年来,多个城市在城市形象 宣传、旅游招商以及城市总体规划中都提出了“水城”的概念。然而,许多人对“水城”真正的内涵仍缺乏了解 ,将水城附会以风水、八卦等,将建设水城理解为打造水景。实际上,黄泛平原古城独特的“水城”风貌是其与黄河洪泛、城市内涝等自然灾害过程长期适应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景观,是古人的生存艺术,对今天的城市水系治理、防洪治涝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仍大有裨益。

  中国古代城镇和村落中往往有许多分布均匀的坑塘,互为联通,调节旱涝,而在近几十年的城镇建设中,这些基于千百年经验积累和智慧的城镇“海绵”遗产迅速消失。如菏泽在历史上城内曾有大量坑塘,称为“七十二坑”,水面占古城面积比例约为30% ,而到2000年水面面积减少了约一半。同时,大量新城在低洼地建设,为解决随之产生的内涝问题,不得不引入排水管网、排水泵站等工程措施,使传统“水城”只须简单工程措施、低成本维持的人水和谐关系被打破“水城”在更深层面上遭到破坏。

  以上变化使城市的防洪御涝能力不断下降;同时,水体面积的减少也使城区的雨洪资源得不到利用,大量本可用于补给地下水、缓解干旱的水资源白白浪费;城市也在这一过程中失去了重要的游憩资源和独特的地域风貌。

  近年来,不少黄泛平原城市提出建设“水城”的战略,往往急功近利,很多城市的“水城”建设误区重重。水系规划设计的核心是将水系统与绿地系统、生物栖息地系统、文化遗产系统、游憩系统相结合,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综合治理以水为核心的生态环境问题;从宏观到微观的各种尺度上,制定规划设计导则,形成一个与土地、植被、城市建设各个子系统有机结合的水环境系统。

  大白:在建设的过程中会考虑城区地形、地势,会依据此设计一地多区不同层级的建设标准吗?

  俞孔坚:从功能和尺度上,水系统分为三个层面:外围防洪系统、城区蓄涝系统、场地雨洪利用生态设计。以菏泽为例,它的外围防洪水系景观的恢复和完善包括:构筑城市近郊外环水系和堤防。疏浚现有外围河流,局部地段开挖新河,构成环绕城市的连续外环河道,分流、拦截来自城市西部超常洪水;同时,疏浚与外环水系相连的区域河流,保证城市外围行洪排涝通道的顺畅。

  构筑多层次的城区外围环状水系和堤防。结合城市外环路建设,利用沿线已有河流和结合道路建设新开挖的河流,形成环绕东西两个主城区的环城河,对历史上形成的古城外环水系 — 护城河和护城堤河也应疏浚和利用,共同构成多层次的环城水系,以适应“城市小盆地”的地形,有效阻挡周围洪涝向城内倒灌。

  构筑近郊防洪缓冲带。在近郊环城河和城市建成区之间的区域,将城市防洪与农业、林业和水土保持、农田灌溉密切结合,保留整治区内大量的河道、湖塘洼地,提高该区水系的雨洪调节能力,成为城市近郊防洪缓冲带。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