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如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高质量建设
作为典型的平原河网城市,苏州滨江临湖,水网密布,水是苏州的灵魂,是苏州千百年来传承的文脉和主题,亦是苏州可持续发展的源头与机遇。与此同时,水安全隐患、水资源错配、水生态破坏等问题不容忽视。如何保持水生态平衡、维护人城水共生,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解决城市内涝的利器,为“因水而忧”的城市提供了新思路。所谓海绵城市,就是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既包括河湖、池塘、湿地等水系,也包括绿地、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使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是建设安全韧性城市的重要特征和内在要求。2016年,苏州成为江苏省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现在姑苏城可以在雨季中安然无恙,基本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缓解入河径流污染,海绵建设在其中发挥了很好作用。”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近年来,苏州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从源头控污减流
突出“生态”与“安全”
自入选首批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苏州立足试点建设、聚焦全域推广,科学规划建设海绵城市,力争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苏州降水丰沛、地势低平,有着“四高一低”的特点,即地下水位高、水网密度高、开发强度高、不透水面积高、土壤渗透率低,存在水体富营养化、初雨效应不明显、面源污染突出等问题。严峻挑战之下如何破局?“苏州提出了以‘净化、蓄滞’为主,兼顾‘渗、用、排’等功能需求,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在源头控制并减少污水排放。”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苏州在源头控污减流,构建以分布式低影响开发设施和自然水系为主、绿色和灰色基础设施并重的生态雨水系统。”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过程中,苏州将生态和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资源、水文化、水科技,通过“大、中、小”海绵协同运作、系统运行,让区域流域、城市、设施不同层级的作用得以充分配合与发挥,以此构建全方位高标准、健康循环的城市水系统。
形成“苏州标准”
打造“苏州品牌”
为实现“青山清水新天堂”和“绿色、循环、低碳”的目标,苏州总结经验,构建了一套“全域全程全覆盖”的管控体系,形成海绵城市建设苏州特色。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东苑新村、教师新村、水岸家园等大批老旧小区改造典型示范项目中,都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植入,用上了装配式透水铺装等创新技术和产品,构筑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海绵化改造改变了传统雨水收集排放系统,让原本普通的道路充满科技感和生态景观。在虎殿路、金筑街、博士路、昆山中环高架、张家港梁丰路等一大批市政道路海绵建设样板项目,晴天绿意盎然,雨天井然有序。
在校园建设中,蓄水装置让雨水不但没有成为积水,还得到了重新利用,为孩子们建设一座座参与体验式的“海绵校园”和自然课堂。
除此以外,苏州还推进了历史街区渐进式、小规模海绵化改造和“大分散、小集中、一体化、多样化”的社区公共空间建设,以“小切口”实现“大成效”,提升社区宜居品质。
据介绍,为了让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海绵城市,以进校园、进社区形式等进行了百余次科普宣传;为了形成全层次覆盖的规划引领机制,苏州批复了《苏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苏州市城市防洪排涝专项规划》等,4个县级市及6个区实现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全覆盖,其中《昆山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还入选全国范本;为了逐步实现技术保障机制,苏州创新开展了钢渣混凝土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创新雨水管网末端免维护净化技术,构建了苏州区域水质提升与水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申请专利6项,在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形成海绵城市建设的“苏州标准”,打造海绵城市“苏州品牌”。
巩固建设成果
不断创新升华
五年过去,苏州海绵城市建设走得越发深入,不仅逐步与城市开发建设、古城保护、高品质清水工程等项目有机融合,还不断创新,走出更大格局的苏州海绵之路。
苏州全区域全系统保护城市自然生态格局,推进“两湖一江”生态修复,保护太湖岛屿生态。依托大运河、太浦河等主要河流生态走廊,建设“沿水沿路”绿色廊道,主动融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科学介入构建健康湖荡湿地群,完成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重大工程元荡先导示范段,成为生态绿色一体化名片。
抓住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的契机,苏州积极探索了地下空间与海绵城市融合发展的形式,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空间综合价值,跨尺度构建水生态系统,利用城市水体、滨水绿地设置、雨水花园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净化雨水径流污染。发挥城市内河雨水调蓄功能,强化内源治理,开展城区河网生态修复,推行活水循环,实现城市中心区水质和透明度再提升。
在智慧管控方面,苏州搭建了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监测系统,让海绵城市建设“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全”。作为全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苏州拓展时间和空间维度,统筹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全流程建设管控环节,实现分层管理,构建高敏感性的全方位海绵城市管理系统体系。
编辑:liqing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