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稚:理想校园中的风景园林

2021-11-11 09:35:52         来源:学校品牌管理     浏览次数:

李敏稚:理想校园中的风景园林

  李敏稚,建筑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风景园林分会副秘书长,CSUS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委员。教学成果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工程项目获教育部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概括来说,风景园林是综合运用科学、艺术和技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生活境域的一门学科。华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起,通过对岭南传统园林和现代城市景观的持续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享誉全国。该学科和建筑学、城乡规划紧密结合,支撑建立起人居环境学科的基本体系,具有基础研究领域宽、跨学科协同创新等特征,培养了大批特色鲜明的“园林+建筑+规划”复合式人才,致力于为人口密集的全球都市连绵区的城乡绿地建设和自然资源保护提供独特而高效的“中国经验”。

  2021年8月,记者特邀该校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副教授李敏稚为广大读者答疑解惑,共同探讨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建设美丽校园、和谐校园。

  记者:您心目中的理想校园是什么模样?风景园林在其中处于什么地位,发挥什么作用?

  李敏稚:理想校园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人性化的充满活力的专业型和公共性空间。作为教师分享知识和学生经历成长的场所,应体现典雅、庄重、科技、文化、自然等基本特征,也要满足多样化的行为需求,提供丰富的空间体验。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校园空间不同于其他商业性或文化性空间,其承载着一所学校的人文历史、教育理念等,属于第二课堂,对教育质量有着深远影响。而传统模式下的校园空间规划与设计,显然已无法满足当前素质教育导向下不断涌现的新需求。风景园林对自然、人性、艺术和文化等因素的内在关注,毫无疑问将成为校园空间规划与设计朝向绿色、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方法。

  相较而言,当前的校园空间规划与设计更注重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共享和开放,也迫切追求更为多元、更具弹性、更加包容和富有趣味的创新型校园空间与建筑。风景园林在这其中主要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和承载生态教育的自然环境塑造,将教育发展要求和使用者需求充分地融入建筑与环境,创造多样化公共交流和学习活动空间。营造丰富的校园空间序列,如既包括体现校园教书育人仪式感的广场空间,又包括凸显自由开放氛围的绿化空间等。

李敏稚:理想校园中的风景园林

  记者:据您的研究与观察,我国中小学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容易走入哪些误区?原因何在?您有何指导建议?

  李敏稚:当下我国中小学的校园规划与设计普遍存在的一个主要误区就是功能至上,缺乏对学校历史文脉的尊重和文化系统的顶层设计,忽视了校园空间的人文关怀,缺少亲近自然的绿色开放空间。这种现象一方面和传统的办学思维有关,认为学校只是一个集中教学及管理的空间,对内部教学空间的关注度远大于外部环境,满足“标准化”教学功能成为最主要的需求。另一方面,和校园规划中的盲目跟风有关,如生搬硬套其它学校的成功经验,拙劣“复制”名校的规划总平面,对图书馆、体育馆等标志性建筑采取“拿来主义”……这样东拼西凑出来的设计是标准化生产的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所谓“教书育人”,除了教书,学校更重要的责任是育人。在新时代,满足教学等共性职能已是校园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要求。同时,更要认识到校园空间和环境对学生素质提高、智慧启迪、身心健康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校园规划与设计中,更应统筹学校的办学优势和地域特色,彰显校园环境的标志性和独特性;科学规划功能布局,延续场地自然肌理和尊重历史文脉;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人地关系,体现人文关怀;打造变化丰富的建筑和景观空间,为现代校园生活提供不一样的体验。

李敏稚:理想校园中的风景园林

  记者:空间相对有限的老校区在提升风景园林时,如何做到传承、融合与创新?

  李敏稚:面对空间相对有限的老校区,存量更新是提升校园环境最有效、最可行的手段。工作逻辑是首先对校园资源进行普查和评估,其次建立完整的景观规划体系和控制导则,并制定灵活的分期实施计划,为未来的项目实施和运营提供持续的导控。

  融合与创新应建立在对历史的认识、尊重和传承的基础之上。对任何一个校园而言,不同阶段的校园建设风貌都承载了特殊的历史记忆和时代情怀,在规划与设计中均应充分尊重,并思考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延续和发展。

  此外,要因地制宜地以创新思维回应教育理念的变化,以及场地功能的新需求。充分考虑校园周边的公共资源和城市现状环境,并将校园功能与周边市民文化休闲、健身活动相融合,实现校园与城市的连接和共享,努力营造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学生成长、教师教学、家长接送及市民活动等功能的校园空间。通过校园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协调互动,形成富有新时代文化特色的校园空间和城市界面。

  记者:目前,校园规划与设计有何新潮流、新趋势?可否推介一下?

  李敏稚:国际上,校园规划与设计的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主要表现为两大趋势。

  其一,更加注重绿色节能和可持续发展。例如,整合校园绿色节能设计手段,充分考虑防洪排涝、台风灾害等自然影响,以及软基处理、场地设计等技术应用,建设符合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等环保标准的可持续校园。结合技术创新,进行能源规划,注重运用被动式节能技术,如遮阳、架空、中庭等降低能耗。充分结合地域气候,建设低碳校园、生态校园,深入践行绿色建筑和生态可持续设计等理念。

  其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化校园。新型科技手段助力高质量智慧校园建设,大大地提升了校园空间体验和生活品质,如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起建筑物智能化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具有感知、计算、分析和判断的综合智慧能力,形成人、建筑、环境协调共生的建筑组群空间,凸显了校园的时代性和科技感。

李敏稚:理想校园中的风景园林


  记者:您认为,学校里的风景园林如何呼应学校品牌建设?

  李敏稚:学校品牌建设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而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内在属性和精神品质,是学校悠久历史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

  优秀的校园规划与设计,既能给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环境,用良好的文化氛围陶冶学生,也是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彰显学校品牌价值的重要措施。校园的建筑、空间、设施、园林等环境要素都是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化符号,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广大师生传递着校园的文化美、科技美和自然美,对学校品牌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因此,风景园林呼应学校品牌建设,本质就是对学校文化传承和发展予以物质化和景观化展示。若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充分挖掘学校历史,结合校园文化,从历史积淀中形成规划与设计的主题,将对师生的人性化关怀和学校的文化特色融入到建筑、空间和景观设计之中,并形成智慧和可持续的运营机制,努力做到情景交融、寓教于景,最终帮助师生领悟到追求“自由之思想,理性之精神”的教育真谛。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