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景观布置与民俗融合 主题花坛1月亮相
冬奥会近在眼前,城市运行保障平稳是保证冬奥会顺利举办的重要基础。昨天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北京主办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聚焦冬奥城市服务保障工作,市城市管理委、市交通委、市应急局、市重大项目办、市气象局介绍相关情况,一系列冬奥保障工作正陆续准备到位。
北京市启动高速公路冬奥会专用车道施划工作。
景观布置
70余处花坛明年1月亮相
2022年冬奥会举办期间正值农历春节,一批融合了冬奥、春节、民俗特色的城市景观将和公众见面。“通过景观布置,一方面要体现冰雪运动的激情,另一方面也要把城市的文化底蕴、基本风貌包括民俗特点展现出来,呈现一届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盛会。”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市运行保障指挥部城市运行及环境保障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岩介绍,围绕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和重要联络线,本市开展了建筑物外立面、园林绿化、道路铺装、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架空线入地等方面的环境提升工作,涌现出了一批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冬奥街巷、冬奥社区、冬奥公园、冬奥景观大道等城市风景,改善了群众身边环境。
在城市景观设计方面,城市运行及环境保障组结合北方冬季特点,精心策划设计了城市景观方案。北京市域范围内,增种了常绿乔木11.1万株、补植彩枝彩叶植物356.4万株,让冬季城市的色彩更加丰富。
下一步,本市还将设置3处标志性景观,10个主题花坛,60余处景观小品;在178条道路布置灯饰;在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京平高速、京礼高速等10条道路设置宣传道旗;在353个公交站和49个地铁站亭布置冬奥宣传画面。“同时注重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北京河北两地联络线的景观布置,做到时序同步、效果连续、亮点纷呈。”张岩表示,整体冬奥景观布置将于明年1月20日前完成。
垃圾分类
场馆垃圾清运“一馆一策”
冬奥会期间,本市将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张岩介绍,冬奥场馆封闭线内按照“一馆一策,一场一策”原则,明确由场馆运行团队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至指定的集中暂存点,再由属地政府负责将赛时场馆封闭线内生活垃圾,由指定的集中暂存点分类外运处理。
针对医疗废物和重点管控生活垃圾,明确由属地政府统筹,组织专业队伍收集医疗废物外运至医废处置单位进行处置,利用封闭货运车清运重点管控生活垃圾,送至专业处理设施进行处置。
此外,冬奥场馆按照“一馆两案三团队”原则,组建142支场馆外围市政专业保障团队、5支属地外围保障团队,实现外围保障团队与场馆运行团队“手拉手”密切对接,确保突发问题及时处置,全面提升保障能力。同时,在涉奥区域及重要联络线一定范围内,开展水电气热通信等12类城市公共设施的隐患排查治理,开展了重点生产经营单位以及建筑工地的安全检查,消除隐患。
冬季雨雪天气常见。在做好全市扫雪铲冰工作基础上,本市将重点做好场馆周边和场馆封闭线内的扫雪铲冰保障。实行预警管理,分区控制,涉奥区实施“一馆一策”,坚持“机械扫雪为主、融雪剂融雪为辅、场馆团队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原则,按照“雪前准备、雪中打通、雪后恢复”的作业流程,做实做细扫雪铲冰工作。
配套设施
冬奥会临时建设12月底基本完工
截至今年10月28日,随着担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任务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改造工程完工,由北京市负责建设的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8个竞赛场馆、16个非竞赛场馆、31项配套基础设施全部实现完工投用。“和奥运赛场上争金夺银一样,北京在冬奥绿色生态建设中也连夺‘金牌’。”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丁建明说。
北京冬奥会建设了世界首创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北京冬奥会因此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届100%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北京成为首个大规模使用当今最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冬奥会主办城市;京张高铁成为世界首条时速达到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铁。
北京所有新建冬奥会场馆都达到最高等级的绿色三星标准,改造场馆通过改造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其中,延庆赛区充分实践“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理念,生态建设与冬奥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完工。通过建设容纳所有进入赛区市政设施管线的高山地区地下综合管廊,小海陀山的天际线风景依旧;100%使用绿电;造雪、生活用水全部实现回收再利用,延庆赛区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生态赛区、海绵型赛区。山林草木得到了充分保护,赛区内3.5万棵珍贵、成材树木被原地或者迁地保护,实现了体育设施与自然和谐相融。
北京市还利用冬奥会筹办、建设了一张“冬奥绿色低碳公共交通网”。随着今年年底北京地铁11号线开通,北京赛区所有场馆实现地铁覆盖。通过京张高铁延庆支线从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不到40分钟;从延庆站乘摆渡车30分钟内即可直达延庆赛区各赛场。延庆赛区内11条索道,为运动员、观众提供高山交通网络,从小海陀山山脚下的延庆冬奥村抵达海拔2198米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出发区仅需30分钟。
目前,北京冬奥建设已经全面转入冬奥会临时设施建设。“临时设施简单来说就是赛时使用、赛后拆除的一些设施,包括市政保障系统、卫生防疫、安保、物流等,具体涉及到临时看台、临时停车场、临时卫生间等100多种。”丁建明介绍,目前北京市列入冬奥临时设施建设计划的项目有35个,已经开工建设27个,分布在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及部分公共区域,其中6个已经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到今年12月底,临时设施将基本全部建成并投用。”
应急保障
发布森林防火专项预案
北方冬季天气干燥,需重点防范森林火灾。市应急局以保障冬奥安全举办为目标,制定了冬奥筹备期、赛事运行期安全应急保障工作方案。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斌介绍,市应急局已组织指导16个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安门管委会、重点站区管委会)、31个牵头部门和有关单位,开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4大类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指导督促各区、有关部门实施风险评估与控制。目前,各区、各部门已完成风险评估工作,并根据评估结果完善风险控制措施、强化风险监测、风险管控、应急准备和预案演练。
同时,开展应急业务领域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编制。目前森林防火专项预案已经发布,危化、地震、地质灾害等专项预案正在修改完善。
此外,市应急局还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森林防火护航北京冬奥专项行动”,突出延庆地区森林火灾防控工作;协调配备灭火机具防护装备12种,支持延庆森林消防通信装备配备,全面做好冬奥期间森林火灾应对准备。
交通保障
6条高速双向施划冬奥专用道
北京冬奥配套交通设施建设顺利推进,道路设施全部就绪。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李公科介绍,京礼高速(北京段)公路、京藏高速公路大修、国道110大修、松闫路大修等道路设施全部就绪,实现跨赛区主要通道规划建设目标。京礼高速公路彻底打通了北京市至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赛区的高速通道,从北京西北六环出发到延庆区约50分钟,从延庆区到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约1.5小时,为赛会出行提供安全、快速的交通服务。
冬奥村东、冬奥村南、亚投行西、石景山、公交停保中心、下屯等6处临时交通场站已建成,将为赛会冬奥服务车辆提供驻车保障。
交通设施无障碍升级改造12月完成。目前全市已完成冬奥场馆周边市管城市道路排查,涉及的1000处盲道、坡道和10处公交站台整改,地铁老线车站无障碍设施以及59部爬楼车和142部轮椅升降平台改造年底前全部完成,为冬残奥会交通服务保障工作夯实基础。同时,智能公交导乘系统建设方案完成制定,“北京交通”APP上添加了无障碍信息,本市还将逐步调整城区无障碍公交车配置,确保年底前城区无障碍公交车配置率达80%。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本市还将及时发布交通信息,为公众出行保驾护航。
此外,北京市高速公路冬奥会、冬残奥会专用车道施划工作也于近日正式启动,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共规划奥运道路网271.8公里,覆盖全部主要涉奥场所。其中,首都机场高速、四环路、五环路等主要路径及奥林匹克公园路网共同形成北京赛区主要奥运专用道网;延庆赛区以京礼高速、圣百街、团结路等作为基础,形成奥运专用道路路网。
北京市域内,京藏高速(马甸桥—健翔桥)、京新高速(箭亭桥—六环路方向)、机场二高速(T3—管头桥)、京平高速(李天桥—温榆桥)、机场高速(温榆桥—新东路)、京礼高速(土城村东桥—延庆区界)6条高速公路段双向施划冬奥会专用车道。六环路(阜石路—李天桥)不施划专用车道,将双向设置冬奥交通指引标识。预计11月底前,全市将完成专用道标线及标识施划工作;12月底前,将完成交通指引标识牌更换及设置工作。
气象服务
聚焦“百米级、分钟级”精准预报
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梁丰介绍,市气象局以冬奥赛场为核心,组织开展了复杂地形下冬季多维度气象综合观测试验,在北京城区、延庆和河北崇礼及周边地区共建设各种现代化气象探测设施441套,提升了冬奥赛区气象综合监测能力。
聚焦“百米级、分钟级”精准预报要求,北京建成了京津冀区域500米分辨率、冬奥山地赛场核心区域100米分辨率、逐10分钟快速更新的“北京睿图”数值预报模式体系。同时建成了支撑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气象服务的信息网络,提供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相互备份的冬奥气象数据服务,实现多点灵活的现场视频会商。
按照“一场一策”和“一项一策”的服务要求,以北京和河北气象部门为主体,从全国气象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的52人冬奥气象服务核心团队,自2017年冬季起每年在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开展实地预报集训。市气象部门还连续5年向国际奥委会提供赛区天气分析报告及天气风险分析报告,开展冬奥会竞赛日程、开闭幕式等气象风险评估并圆满完成“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编辑:liqing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