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武汉经验和模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大力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2年初,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通知,部署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地区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范围包含了长江干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13个省区市,是继长城、大运河、长征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之后的第五个国家文化公园。自2011年以来,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就致力于长江文明战略研究,助力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纳入国家文化规划体系,建议在武汉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试验)区的规划建设。围绕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教授。
激活长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请您简要谈谈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战略意义?
傅才武: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讲话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战略意义就蕴藏在长江文化的丰厚积淀之中。长江不仅仅是自然长江、经济长江,还是一条“文化长江”。长江作为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承载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历史记忆。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发展的路径不同,长江与黄河“江河互济”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宏伟气象,共同建构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的老师、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就曾指出,东周以降,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双峰并峙,“龙-凤”齐舞,“风-骚”竞辉,“儒-道”相济,构造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多元一体格局。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进入全球化时代,作为民族栖居地的长江成为了承载着中华民族过去—现在—未来的超级文化母体,奠定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国家价值。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就是将长江流域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及族群记忆、国家记忆以文化公园为载体进行保护、传承与内化,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与中华民族的典型象征,最终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将长江与长城、大运河、长征和黄河一起列入国家文化公园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国家文化公园对现代民族和国家的建构意义,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体量和大结构中建立起大尺度的人文地理“骨架”,有利于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延续历史文脉,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标识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向世界呈现历史悠久和绚烂多彩的中华文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通过建言资政转化成政府决策依据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较早地关注和倡议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请简要谈谈缘起?在倡导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方面,您和团队做了哪些工作?
傅才武:我们关注和倡议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缘起于2012年武汉申报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研究。武汉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中国的地理中心。武汉的经济、产业、交通、科技、教育等在全国的位置以及如何布局,国家战略相对明晰。但如何建设武汉文化强市、湖北文化强省,当时的思路并不十分明确。其时,武汉仅仅是提出了“文化五城”的战略规划目标。我与我的老师冯天瑜教授一起,连续向湖北省委省政府提交了两份提案:《建设长江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构筑湖北“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研究报告》《规划建设长江文明国家公园,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符号》。我们认为,21世纪人类社会因人口爆炸和淡水资源的稀缺将进入“大河文明”世纪,因此建议:规划建设长江文明国家公园,形成湖北实施21世纪长江文明战略的重要抓手,形成湖北和武汉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文化推动力量。这两份提案率先提到了“长江文明国家公园”的概念,得到了当时湖北省委和武汉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和批示,也获得了省政府授予的湖北发展研究奖,这算是我们从研究长江文化跨入到研究长江文明战略、研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起始。
因为我院是国家部委与武大共建的文旅行业的智库机构,资政服务本就是我们的职责。自2012年以来,我们先后向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湖北省政府、武汉市政府等提交了20多份关于长江文明发展的研究报告和提案,有15份获得省部级以上的批示。通过系列研究报告,我们研究团队助力2015年长江文明馆建成开放,2016年国家发改委将“传承长江文明”写入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指导意见,2016、2018、2021年连续三届国际“大河对话论坛”举办,2017年以来推进武汉长江主轴、长江新区、“长江文明之心”传承示范区建设,2019年以来武汉江汉朝宗景区建设、长江灯光秀等重大项目实施。
2021年,研究团队大力呼吁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列入国家“十四”战略规划,通过湖北的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分别向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提交提案和议案,引发高度关注。我本人作为首席专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视野下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究”,致力于推动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国家战略相融合,充分发挥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研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制与路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湖北省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试验)区”、“武汉市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的咨询建议。
依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试验)区
中国社会科学网:湖北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面有什么资源优势?
傅才武:湖北地处长江中游,长江干流流经湖北省长达1061公里,占长江干流1/6,构建了湖北的生态基底、经济格局、文化根基,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命脉。荆楚文化是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武汉地处江汉朝宗之区,是长江沿线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长江文明的枢纽城市。
湖北得长江眷顾,是中国乃至世界自然禀赋优越、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域,冯天瑜教授将武汉的优胜处归纳为“水”—“通”—“中”3个特色内涵。进入21世纪,淡水成为不可替代的“第一资源”,而湖北和武汉是世界罕见的淡水富集区,是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是我国历代特别是当代水利建设最大的实景展示基地;湖北是九省总汇之通衢,又是中国的人文地理中心、经济地理中心、人口地理中心,具有建设现代物流和信息中心的天然地理优势。近代以来,得益于“汉口开埠”“张之洞督鄂”两大契机,湖北从中等水平的内地省区迅速崛起为中国近代工业、近代文教发祥地之一,成为辛亥首义之区,武汉因“淡水资源丰富、腹地市场广阔、科教实力雄厚”被未来学家预言为“21世纪全球十大超级城市”之第二,这是湖北特有的比较优势,也是支撑湖北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试验)区的底气之所在。
打造武汉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试验)区,可在汉阳南岸嘴龟北片区(或长江新区)规划建设长江文明与大河对话永久会址、长江文明博物馆群、长江文物艺术品交易市场,以及长江文明高等研究院等,构建长江文化IP体系。基于前期研究,我们建议湖北和武汉:比照郑州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在长江新区规划建设2000亩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以“江汉朝宗·两江四岸”为核心区,规划建设以南岸嘴为核心、3.5公里半径的“长江文明之心”,以南北向长江文化主轴、东西向山水人文绿轴带状连通,构建“一心两轴,一桥两山,两江四岸,三镇鼎立”的空间发展格局,打造世界级长江文化景观和武汉名片。
以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为发展主线
中国社会科学网:如何发挥湖北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示范作用?
傅才武:湖北是长江沿线和长江经济带最重要的省份之一,也是自然生态长江、经济长江和文化长江的交汇叠合地。湖北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我们将其定性为“先行(试验)区”,以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为发展的主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核心,依托长江自然生态空间,串联长江文化遗产,凝聚长江文明多维价值,形成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文化空间体系和全球传播平台,将湖北打造成为世界级长江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以长江文明的传承创新和全球传播作为桥梁,推动武汉走向世界。我们向湖北省、武汉市相关部门多次提出相关建议,主要包括:
一是推动湖北省、武汉市与武汉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共建长江文明高等研究院,进一步提升长江文明馆,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建设“长江文明与世界大河文明对话”全球论坛的永久性会址;筹办长江文化产业国际博览会,筹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发展基金等,形成长江文化高端影响力平台,推进长江文明走向世界。二是推动长江中游楚文化大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荆州纪南古城遗址、郢城遗址、熊家冢遗址、潜江章华台遗址等为主体。三是集中打造湖北长江文化旅游带,以长江为文化轴,串联长江沿线主要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城市,促进长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四是大力推动武汉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示范区域,依托武汉长江文明之心、长江主轴、长江新区、长江文明馆、大河对话论坛、长江灯光秀、汉口历史风貌区、武昌古城、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大文化项目的基础条件,先行先试,形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武汉经验和模式。
编辑:li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