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十三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城规一等奖作品合集

2023-01-16 16:35:33         来源: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2022 The 13th YUANYE AWARD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Urban Planning First Prize Works Collection


  2022年11月5日,第十三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复审会线上举行,一二三等奖随之出炉。今年参赛作品更多聚焦社会显示问题,充满面向未来的创新之处,现将城规一等奖作品展示如下。

 On Nov 5, 2022, the review meeting of the 13th YUANYE AWARD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was held online, and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prizes were announced. This year's entries focus more on social display issues and are full of future-oriented innovations. Some of the entries are shown below.

  城市设计主席——丹尼斯·法兰齐曼

  President of the Jury for the Urban Design Awards -- Dennis Frenchman 

2022第十三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城规一等奖作品集合

       麻省理工建筑学院副院长,城市设计和规划终身教授,世界银行行长人居环境高级顾问,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顾问,美国塔科玛法兰齐曼(TFUD)高级合伙人、首席设计师。

  Associate Dean, MI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enured professor of urban design and planning

  Senior Adviser to the President of the World Bank on Human Settlements

  Consultant of Beijing Advanced Innovation Center for Future Urban Design

  Senior partner and chief designer of TFUD (USA)

  城市设计副主席——彼得·希思

  Vice President of the Jury for the Urban Design Awards-- Peter Heath

2022第十三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城规一等奖作品集合


  英国城市学院院士,阿特金斯集团全球董事、城市设计总裁。

Academician of The Academy of Urbanism UK, Atkins Design Director

  (1)作品《N×A超体 · 永续生长 ——基于人地互动协同与生命智慧升维的泉州市后渚码头生态实验区城市设计》(N x A super interaction · sustainable growth -- Urban Design of Houzhu wharf ecological experimental area in Quanzhou based on human - earth synergy and life wisdom upgrading)荣获城规组课程设计类一等奖。

2022第十三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城规一等奖作品集合

2022第十三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城规一等奖作品集合


  设计说明:

  人工与自然的进退关系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议题,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洛阳江流域生态实验区的泉州后渚港,它的发展经历了从“人力渺小”到“人定胜天”的自然体、均衡体和人工体三个时期。
  在知识与观念飞速发展的时代,技术使用是人类在时间节点上一次新的选择。智慧的使用技术,其“超越时空”的性质会为我们走近自然带来便利。在新时代后渚港不是自然(Nature)与人工(Artificial)的“混合体”(+)而是“互动体”(×),是人与自然的鲜活港湾,是人工与自然的超级乘法,是人地互动协同、元技术监测调控、时间动态演化和智慧传播交流的“N×A超体”。

  主席评语:

  Within an impact overall scheme, there is a clear logic spreading through the entry from the concept of ‘Super Interact’ to interpretations of the meso and micro units, revealing the participant’s mature and comprehensive design abilities by integrating elements of natural ecology,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etc.

  Although there is a slight lack of understandings of industrial site, especially the one of wharf which in an incoherent design technique to make the ‘Super Interact’ concept at an utopian stage at long last, it is still an excellent student entry.

  整体方案构思比较有冲击力,从“超体”的概念,到中微观单元的表达,都十分清晰。通过整合自然生态、工业遗址等要素,体现了比较成熟的综合设计能力,提出的城市单元概念,也比较有想象力。

  稍有缺憾的是,对于工业遗址,尤其是码头类型的工业遗址认识不够充分,对于其处理过于碎片化,也是的“超体”这一概念过于理想化。然而,瑕不掩瑜,仍然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作品。

——麻省理工建筑学院副院长,城市设计和规划终身教授 丹尼斯·法兰齐曼(Dennis Frenchman)


  专家评语:

  方案针对当前人类城市建设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对立与思考,通过梳理历史上师法自然的智慧,创造性地进行自然与生活价值观的思考,提出基于人地互动协同的码头生态试验区的城市设计方案,提出针对性的产业策略,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升维智慧管理,达到永续生长与发展的目标。概念新颖,思考深入,设计连贯整体,成果表达深入,形成了整体化的规划与设计体系。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 李春青


  (2)作品《时光链·未来境——重庆九龙半岛更新城市设计》(Chongqing Jiulong Peninsula renewal urban design)荣获城规组毕业设计类一等奖。

2022第十三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城规一等奖作品集合

2022第十三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城规一等奖作品集合


  设计说明:

  九龙半岛,重庆主城唯一拥有6公里长江江岸线、270度湾景的待更新区。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道关口,滨江岛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半岛凸显了世界上许多滨江城市共同面对的议题,包括栖息地丧失、生态退化、城市韧性和江城关系等。

  重庆港历最大货运码头的兴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的建成通车、重庆第一座火力发电厂的大力生产,半岛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建设之始。四川美术学院的迁建引领艺术潮流,吸引着怀抱梦想的黄漂迁居半岛,寻梦川美。随着退二进三的产业转型与川美搬迁,面向“后人类”、“后工业”、“后川美”时代特征,如何织其野、塑其魂、焕其艺?

  规划以生为基、以文为魂、以艺为元,发展模式从传统以陆地为核心转向以江湾为核心;以人居为底、以交通为骨,打造城市更新下人人共享、互联互通的半岛生活。下岛依托铁轨遗址形成一条时光轨链串联滨江空间,滨江绿脉向中上岛渗透;中岛依托川美构建无界川美美术花园,通过艺术生产、交流、服务作为半岛发展动力芯,联通多个“艺术元件”,艺创环境向下岛渗透,使工业遗产焕发独特魅力。通过塑生境、兴文境、创艺境、享乐境四大策略重新构想半岛未来山水境,焕活诗意浪漫气质,共享烟火闲适生活。

  以绿为底,就势织野,滨江湾规划以生态单元为概念设计,划分小尺度城野单元与细胞单元类型,单元生于绿林、归野自然,为生物栖息与迁徙预留通道。单元内试点新型能源技术与海绵措施,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设计导则控制下,根据资源禀赋与发展潜力,划分多个岛屿片区,进行详细城市设计。

  专家评语:

  该方案是一个非常系统和全面的城市更新设计。从文化、产业、生态和人居四个方面开展了较为详细的现状调查,针对栖息地丧失、生态退化和城市韧性不足等现状问题,提出了塑生境、兴文境、创艺境和享乐境的四大设计策略,并开展了总体城市设计和两个片区城市设计,以及空间体验活动策划。设计内容丰富,方案兼具科学性和创新性。能维护重庆九龙半岛复合生态系统的健康安全,保障其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服务功能,对其他城市的滨水区也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院长 李博


  (3)作品《浮丘——后疫情时代下的插入城市系统》(Inserting into the urban system in the post-epidemic era)荣获城规组未来城市与绿色基础设施类一等奖。

2022第十三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城规一等奖作品集合

2022第十三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城规一等奖作品集合


  设计说明: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彼得·库克领导成立了“建筑电讯派小组”。其中,由彼得·库克本人提出的“插入城市”和“行走城市”,以及提出的“立即城市”给人们留下了启示,影响至今。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全球,人们被迫接受居家隔离,生活与活动轨迹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西关传统开放式街区中,这些改变带来的矛盾显得更为强烈。开放式街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外来人员复杂、配套设施与居民活动的需求。这些与疫情所带来的封闭性的要求的矛盾,让我们在借鉴“建筑电讯派小组”理论的基础上,以自动贩卖机为概念原型,提出了“旧城浮丘”的方案。“旧城浮丘”是一个老住宅街区中插入的新系统,通过四种形式组成,由小范围到大范围分别是:模块化家具,多功能可折叠模块化空间,空中连廊,运行大框架。这些将通过手机app提供线上线下的联动,最终实现将位于地面的完整的公共空间功能赋予位于屋顶的分散公共空间的目的。基于此方案,我们希望可以实现配套设施的便利性和个性化、为老城开放性社区提供社区软边界、加强社区凝聚力,为未来城市打造更好的人居环境。

  主席评语:


  The understandings and experiences of urban space and communities have been vastly changed due to the covid-19 and China's particula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olicies. The coherent and complete 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system has been dissevered by those anti-epidemic measures somehow.

  This entry reconstructs the urban space to characterize an unconventional ‘green infrastructure’ within a design scheme of romanticism and a positive attitude which would be commendable under this background. Moreover, this entry is emerged as the first prize of this group by its appropriate and logical interpretation.

  新冠疫情的爆发,和中国特有的防控政策以及城市治理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城市空间和社区的认识和体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过去连续、完整的城市空间体系,因为各种手段的疫情防控,正在被割裂得支离破碎。
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提案通过一种积极的态度,用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一种另类的“绿色基础设施”,对疫情常态化时代的城市空间进行了重构。这一态度值得赞许。与此同时,方案的整体表达清晰而恰当,是同主题方案中的佼佼者。

——麻省理工建筑学院副院长,城市设计和规划终身教授 丹尼斯·法兰齐曼(Dennis Frenchman)


  副主席评语:

  A stunning review of human history in images of architectural theorie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sets out a multi block megastructure and new high-level infrastructure of utilities, framing and servicing human scale buildings and networks below! This is an exciting alternative to the many proposed conventional city futures predictions, that seek ever-higher buildings and more complex infrastructures and technologies. The artistic presentation and colours help describe both elements of the outer envelopes of new innovative infrastructures, and structural frames, but also focus on the human scales and the small details of high density living. The staircases, (presumably with accessible lift alternatives) and networks of small walking networks with variations of complexity and levels from ground to upper stories, update those that have evolved in many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Many of these past developments came with risks we still experience today. This entry indicates some solutions to safety, to balance the needs of affordable accommodation. The illustrations of module options and examples of uses and facilities help to demonstrate flexibility and traditions which can be seen as reinforcing aspects of varied communities in harmony. Conventional perimeter and internal and below ground vehicle needs and access of the present are already changing in cities as part of climate, low carbon energy changes and health and well-being issues. This presentation of a future city may be a part of solutions and a useful reminder for developments.

  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建筑理论图像,对人类历史进行了令人惊叹的回顾,展示了一个多街区的巨型结构和新的高级基础设施,包括公共设施、框架和服务人类规模的建筑和网络!这是许多传统城市未来预测的一个令人兴奋的替代方案,这些预测寻求更高的建筑和更复杂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艺术表现和色彩有助于描述新的创新基础设施和结构框架的外层元素,但也关注人类规模和高密度生活的小细节。楼梯(可能有无障碍电梯替代方案)和小型步行网络网络,从地面到上层,其复杂程度和水平各不相同,更新了世界各地许多城市的发展。过去的许多发展都伴随着我们今天仍在经历的风险。本条目指出了一些安全解决方案,以平衡负担得起的住宿需求。模块选项的插图以及使用和设施的示例有助于展示灵活性和传统性,这可以被视为加强不同社区和谐的方面。作为气候、低碳能源变化以及健康和福祉问题的一部分,目前城市的常规周边、内部和地下车辆需求和通行方式已经在发生变化。对未来城市的介绍可能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也是对发展的有益提醒。

——英国城市学院院士,阿特金斯集团全球董事、城市设计总裁彼得·希思(Peter Heath)


  专家评语:

  以具有想象力的手法,在城镇建成区中插入一套可选择的屋顶公共空间构架,为传统南方狭小逼兀的建成空间提供了灵活而具系统性的活动场所,巨型构架与传统建筑结合、碰撞出新特色空间,更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生活方式的载体,以应对未来城市的多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在理论研究、对象选择、灵感和方案的互动、方案设计和表达等方面均较突出。

——上海营邑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总工、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  曹晖


  (4)作品《第2次发电计划——低碳理念下的鑫源热电厂后工业景观更新设计》(The second power generation plan - the post-industrial landscape renewal design of Xinyuan Thermal Power Plant under the concept of low carbon)荣获城规组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类一等奖。

2022第十三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城规一等奖作品集合

2022第十三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城规一等奖作品集合


  设计说明:

  场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面积约22.3公顷。场地原为昆山鑫源热电厂,但以燃煤为主要发电方式的热电厂产生的污染影响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决定搬迁。
  针对场地污染严重、建筑功能缺乏、场地脉络亟待延续、与周边区域联系缺少的四大问题,我们提出“第2次发电计划的理念,希望通过“发电”这个代表场地脉络的重要策略,完成场地低碳转型的目标,并且为区域注入活力。设计策略分为遗迹、生态、产业等的二次发电,不仅解决场地原有生态、建筑改造的问题,也延续原有热电厂记忆,不仅保留原有燃煤发电遗迹,也引入新能源发电技术,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
  我们希望通过第2次发电计划,保留以往用“电能”带动区域发展的记忆,用“景观”再次为区域注入活力!

  专家评语:

  作品以“第二次发电”为理念,探索更新与焕活昆山已停产的鑫源热电厂的低碳再生路径。基于充分的场地现状分析和低碳发展策略辨析,方案尝试以遗址更新、生态修复、产业活化来带动区域整体复兴,通过低碳建筑改造、多元设施供给、废弃材料利用、生物质能供应、工业游览体系建构等复合举措,实现文化鑫源、生态鑫源、活力鑫源牵引下的区域“二次发电”,即场地能量再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 唐燕


  (5)作品《浮家泛宅——沿海疍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oastal Dan people settlements)荣获城规组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类一等奖。

2022第十三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城规一等奖作品集合

2022第十三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城规一等奖作品集合


  设计说明:

  设计场地位于中国福建福州,闽江下游地带,是疍民人长期生活的区域。本设计从疍民的水上生活入手,探寻疍民文化与河流的关系,感受历史进程的慈悲。
  疍民文化经过多年的演变,从开始的歧视转变为如今的认同,如今拥有许多非遗文化,比如咸水歌和特有服饰等,能体现当地疍民生活方式的文化特色与历史传承。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河流遭到污染与破坏,鱼群的减少使得疍民的水上生活方式逐渐消逝,渔船逐渐减少,疍民逐渐搬迁到岸上居住,伴随的疍民非遗文化也难以存留。


  主席评语:

  The entry states its design strategies in both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perspectives based on sufficient site study, folk cultures and local lifestyles. The urban regeneration and community creation are driven by the  top-down thinking in system and down-top thinking in production. Therefore, this project creates a sustained path toward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for Dan settlement within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ecology, production and life through a time dimension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and water system of future Minjiang. Meanwhile, three types of ‘city-water’ space for different functions of residence, industry and public are created by outlaying the significant scenes in the master plan.

  该方案设计基于充分的场地基础研究,特别是对当地民俗文化和居民生活习惯做出了深入的探究研判,提出具有国际视野同时适用当地的设计策略。城市更新与社区营造项目既需要自上而下的系统思维统筹驱动,也需要自下而上的产品思维落地转化。该方案从一个时间的维度切入,探寻闽江未来城水关系,结合生态生产生活需求,为疍民聚落定制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实施路径。与此同时,针对不同的功能定位,设计了居住,生活,生产三类城水空间产品,落实总体规划中重点空间的场景刻画。

——麻省理工建筑学院副院长,城市设计和规划终身教授 丹尼斯·法兰齐曼(Dennis Frenchman)


  专家评语:

  作品有机融合生活与生产空间,传承和建构了闵江下游疍民的水上生活区。方案一方面通过完善支撑“衣食住行”的水上生活空间来补足社区服务功能,另一方面优化水上生产空间,利用鱼贝养殖、稻鱼共生等实现水上生态、渔业和旅游的复合共生。作品空间布局灵动、地域文化突出,有助于促进福建疍民文化与生活方式的焕新。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 唐燕

 

  (6)作品《无界探学——基于蒙氏理念下的教育友好型城市空间设计》(Boundless exploration——The design of educational friendly urban space based on Montessori's concept)荣获城规组儿童友好空间规划设计类一等奖。

2022第十三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城规一等奖作品集合

2022第十三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城规一等奖作品集合


  设计说明:

  设计场地位于四川成都武侯区,是重要的儿童教育普及区域。在教育减负的大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将蒙氏教育法则融入城市人居环境设计中。为更加合理的利用其公共空间,遵循"公共教育与公共环境融合"的原则,满足其环境属性合理,强调了新时代儿童对学习减负的需求,将蒙氏教育理念与公共空间设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改造一个极其趣味性的教育空间。我们从感知、探索、社交等层面着手,力图以减负为核心地规划区域将旧场所改造成新教育理念下适龄儿童的公共教学活动空间。


  专家评语:

  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旨在通过提高公共活动空间的可达性、安全性、趣味性,以及优化社会关系网络,促进儿童在公共空间的活动与交往,进而增进儿童的社会参与和权利保障。作品“无界探学——基于蒙氏理念下的教育友好型城市空间设计”在常规义务教育减负的大背景下,遵循“公共教育需与公共环境融合”的原则,运用公共空间设计的手法,尝试将一个既有的一般性公共空间改造成助力适龄儿童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环境认知、探索、社交能力且具有趣味性的公共教学活动空间。该作品构思富有创意,方案分析逻辑清晰,空间组织系统性强,图面表达手法比较成熟、具有视觉感染力,是本届园冶杯儿童友好空间规划设计组竞赛作品中的优秀作品。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第五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吕斌

  附件(可点击下载):第十三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复审城规组公示

 

编辑:贾堃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