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今年打造百条“城市画廊”
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1月21日开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全域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谋划推进花园城市建设、开展园林绿化彩化行动。
未来,市民还将享受到哪些绿色福祉?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大伟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将实施朝阳大屯、海淀曙光街道等20处花园城市示范街区,并通过对二、三、四、五环等300座立交桥进行垂直绿化建设,拓展城市绿色空间。
关键词:花园城市建设
今年将实施20处花园城市示范街区
新京报:近年来,北京市围绕“城中建园 园中建城 城园相融 人城和谐”理念开展花园城市建设。2023年8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构建森林环抱的花园城市。请问,北京在花园城市建设上有哪些进展?未来是否会推出一些典型的花园城市建设项目?
高大伟:市委市政府把花园城市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抓手,明确提出要将园林绿化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深度结合,不断推进城市绿色发展,通过全社会参与、精细化治理,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
围绕花园城市建设,我们编制了花园城市建设指导意见、绿化彩化三年行动计划、城市画廊建设导则等一批政策文件。东城、西城、朝阳、海淀、通州等试点区编制了区级花园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东城区确定东花市街道为试点,编制了街区层面的花园城市建设方案,并完成广渠春晓、广渠秋韵4处全龄友好公园建设;西城区德胜街道作为试点区,实现了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
新京报:未来,全市是否会推出一些典型的花园城市建设项目?
高大伟:未来,北京将以花园城市建设为引领,通过补充绿色空间、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功能等措施,不断满足首都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具体来说,今年,我们将实施朝阳大屯、海淀曙光街道等20处花园城市示范街区,并通过对二、三、四、五环等300座立交桥进行垂直绿化建设,拓展城市绿色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道路周边现状围栏、墙体,通过垂直绿化和彩化建设,打造100条美丽的“城市画廊”,营造风景如画的出行环境。
我们还将持续建设100公里市民身边的区级、社区级绿道,并进一步完善1000个各类公园的服务设施,拓展服务功能,用优美的绿化景观,成就首都市民的多彩生活。
关键词:绿隔公园提升
首次“补短板”,多个公园增加运动、帐篷等区域
新京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北京绿化隔离地区的公园日益成为周边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目前,绿隔地区公园改造提升取得了哪些成效?
高大伟:经过持续建设,北京的一道绿隔已经建成城市公园109个,实现闭合成环,二道绿隔打造郊野公园44个,两道生态屏障越发厚实,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成了市民亲近自然的好选择。为推动首都绿色发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为了进一步实现绿隔地区公园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功能,我们启动了《绿隔地区公园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按照计划,对建设时间较早的公园配套设施不足、服务功能不强等问题,首次启动实施了绿隔公园补短板行动。
去年全年,对朝阳、海淀、丰台三区人流量较大的20个绿隔公园实施功能提升工程。比如服务设施方面,全年修缮园路70公里,新增或改造了公共卫生间20处、管理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6处,新增或更换座椅636套、垃圾桶665个、庭院灯2000个、标识标牌1100个,还增加了篮球、乒乓球等林荫小型健身场地34处和健身器材171处,市民游园体验更好了。公园景观品质更高了,共补植补造常绿和彩化树种5400株、花灌木2.5万余株;完成林分结构调整20万平方米,营建自然带和保育小区20余处,打造了景观优美、朴野自然的“大花园”。
同时,为了满足市民个性化需求,改造提升更加突出公园的特色功能,因地制宜划分健身、亲子、野餐、帐篷等不同功能区,如东坝郊野公园改造升级为春花秋叶观赏园,京城森林公园主打自然教育型公园,八家郊野公园、朝来森林公园升级为森林运动型公园,鸿博公园、绿堤公园建设观鸟科普区等。
新京报:新的一年,绿隔公园功能提升有何计划?
高大伟:按照计划,我们将持续聚焦市民需求,补短板、强弱项,开展绿隔公园功能提升工作。2024年计划再实施20处绿隔公园功能提升工程。
关键词:古树保护
今年将启动建设古树数字博物馆
新京报:近年来,北京市持续打造密云“九搂十八杈”古树名木主题公园等多种类型的古树名木及生境整体保护试点。在古树保护和宣传古树文化方面,北京有哪些探索?
高大伟:北京拥有古树名木4万多株,记载古都沿革,承载绿色乡愁,深受首都市民喜爱。为了守护好这些绿色“活化石”,全市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制督查考核,建立古树动态管理台账,持续创新保护模式。
2023年,全市建设古树及其生境保护试点35处,对1000余株衰弱古树实施抢救复壮,你提到的密云“九搂十八杈”就是一个缩影。为了保护它,我们经过科学监测,从整体上设计了保护方案,把邻近的省道松曹路向外侧移动了19.4米,同时改良土壤、修补树洞、做好支撑,打出了保护“组合拳”。
为深入挖掘古树历史文化内涵,2023年我们结合古树观赏特性,以文化为线索,在春、夏、秋三季陆续推出12条古树主题游线,方便首都市民赏古树美景、品古树故事,共同了解、关爱首都古树,真正让古树名木“活起来”。
新京报:今年在古树名木保护上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高大伟:2024年将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细化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日常巡查检查,持续推动衰弱、濒危古树名木抢救复壮,每区至少建设1处古树生境整体保护区。继续发布古树游线,还将启动建设古树数字博物馆。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
今年将推进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基地建设
新京报:北京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市园林绿化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高大伟:截至2023年底,我们结合造林绿化工程在全市建设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350处,在其中专门营建了各类生物多样性设施。比如设置了2000多个本杰士堆,因地制宜建设小微湿地718处,还放置人工鸟巢7000多个、昆虫旅馆近3000个,种植食源蜜源性植物75万株,为野生动物营造了更广阔的栖息空间。
随着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越来越好,一些旗舰物种在北京频频出现。比如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鹳,原本在房山只为了迁徙中转,但目前种群数量增长到100余只,房山区也被授予了“中国黑鹳之乡”称号。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全市已发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08种,植物2088种,北京正在向“生物多样性之都”迈进。
新京报: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高大伟:2024年,我们将开展以关键物种为切入点的栖息地保护工作,继续为黑鹳、灰鹤、雨燕、大鸨等关键物种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全力推进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国家植物园建设,完成万生苑展览温室修缮,加快新建五洲温室等基础设施建设。
种子可以说是“绿色芯片”,我们将系统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高水平建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国家林木良种基地。另外,我们还将推动北京市濒危野生植物扩繁和迁地保护中心建设,加强对极小种群植物的保护。
关键词:林长制
今年将建立奖励激励机制
新京报:北京推行林长制,有力推进了园林绿化重点工作和难点问题的解决。请问目前北京市实施林长制有何成效?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高大伟:北京从2021年启动实施林长制,各级林长不但要把责任区域内的森林绿地管好,还要统筹好湿地、野生动物和古树名木等一切园林绿化资源的保护以及绿色发展工作。
目前,本市已建立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全市各级林长达到10843人,其中区级315人、镇街级3109人、村级7419人,可以说京华大地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了“当家人”。
2021年以来,市总林长共同签发9道总林长令,各区共发布区级总林长令113道,市区林长巡林调度1000余人次、调度会召开400余次,充分发挥了林长协调解决园林绿化重点、难点问题作用。
全市还加快推进建立村(社区)级林长、林管员和护林员的“一长两员”网格化管理体系,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按照行政区域统筹划分管护网格,全市共划分管护网格2.4万余个,落实林管员7000余人、护林员4.69万人,确保每个网格有人巡护,每片林地绿地有人养护管理,打通了园林绿化资源管护“最后一公里”。
作为首都园林绿化资源保护发展的长效机制,今年我们将继续推动完善林长制改革走深做实,不断推进林长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智慧化。结合森林防火、美国白蛾治理等具体工作,全面落实林长制目标责任制,建立奖励激励机制,进一步压实“一长两员”责任,规范基层林管员、护林员管理;完成林长制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提升首都园林绿化治理效能。
编辑:liqing
相关阅读
卫星制造厂成科技园、纺织仓库变文创园
在仓库里开书店、在铁轨旁办秀展、在厂房里喝咖啡,过去废弃的老旧厂区摇身一变,成了今天别具特色的文创园。自成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以来,北京积极推动老旧厂区改造。《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出【详细】
探访安徽合肥园博园: 看城市“更新”故事
似乎还是记忆中的样子,航站楼、指挥塔,仍然静静地矗立在原地。骆岗机场距老市府广场仅9.5公里,开车十多分钟即到,是留在许多人心中的“城南旧事”。这个机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从1977年底第一架“三叉戟”试飞,到2013年5月30日零时【详细】
第31届广州园林博览会2月4日开幕
作为2024年春天最早、最大的园林盛会,第31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将于2月4日至2月25日举行,从立春持续到元宵节,主打一个“不打烊”。本届园博会主题是“花容粤貌·多彩湾区”,主会场设在白云山【详细】
广州:公园绿地请市民躺草坪
闲暇时间,带着帐篷、餐垫,来到公园享受阳光与绿色,或许是不少城市居民的心中向往。而对许多广州市民来说,与家人一起在草坪上野餐休闲、惬意放松,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详细】